阿改玩生活團隊
封面故事
以故鄉為田野,看見支亞干的日常風景

陽光照進花東縱谷裡依山傍河的太魯閣村落,返鄉青年Apyang與三位夥伴組成「阿改玩生活」團隊,打開百年的樹洞之門,為過往的旅人訴說部落裡一則則山野田間的生活故事。

穿龍圳
封面故事
穿龍圳引路,漫遊古村落的舊與新

「小時候早上5點就要到水圳挑一大桶水,倒進家裡的陶甕。」苗栗縣黃金小鎮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監事邱新和在水圳旁回憶。清朝先民引後龍溪水,在山地斧鑿出的穿龍圳至今已奔流180年,滋養苗栗良田。不僅孕育出知名的紅棗,也灌溉街區活力,老屋陸續改造成豆腐坊、農產小鋪等,販售友善資材的鋪子也進入最後的整備階段,準備開張!

採火龍果
封面故事
【給農村的情書】有機是人與土地相互的瑜伽

我的家在苗栗通霄北邊的新埔村,搭火車到新埔,從車站出來很快就能看到一片海。新埔是個小漁村,但我們家的經濟來源,都是來自阿公的農田。

陳惠琪 阮予希 陳右穎
封面故事
【青農對談】農漁村生存指南與交陪心法

你曾經憧憬過養殖漁業或從農生活嗎?離開沉悶的辦公室,藍天白雲取代天花板,風和日暄是天然的照明及空調,身心自由後彷彿連空氣都特別清新。但是鄉村生活不如都市便利,濃厚的人情味中隱藏著交際規則,勞作辛苦更是無法言喻。三位來自農漁村的青年,以不同身分與角度分析利弊,指引欲移居及返鄉的人一條明路。

「希望之海」藝術裝置
封面故事
老街重生計畫,找回海口青年生力軍

海風陣陣,走在雲林臺西的中山老街,不見富麗堂皇的傳統建築、人聲雜沓的小吃店,冷清的街道店門緊掩、房屋破敗,很難相信這是雲林沿海最早開發興盛的「臺西第一街」。2021年水牛設計部落受公部門委託,進駐老街修頹屋、辦商展(siong-tián),歡迎大家一起「踅海街」。不僅阿公阿嬤歡喜「好久沒有這麼熱鬧了」,在外工作的年輕人也相約回來,開始思索在家鄉生活的可能性。

好好生活書店
封面故事
【小村造夢】我在家鄉開一間24小時營業的書店

最初萌生在家鄉開書店的想法,是大三構思未來的理想生活時蹦出來的,當時非常迷茫於要北漂進劇組還是留在家鄉,一個人去澎湖待了十天沉澱自己,期間遇見無人書店「安書宅」,開啟我對經營一間店不同的想像,後來知道日本也有無人書店,確立了接下來五到十年的生活:在家鄉開一間不會綁住自己的小店,一邊當個自由接案仔。

野地花草布置餐桌
封面故事
【小村造夢】我們在荒煙蔓草中挖出一個寶

如果有人問我怎麼找到長濱的家屋「海邊小巫」,我會說是土地找到我們的。2018年的秋天,不管是學歷、工作經驗,還是人脈或存款戶頭,我們把一切歸零,如一張白紙地到了澳洲,最後半年待在一個樸門園區生活,釐清了我們渴望創造的不是社會認為成功的事業,而是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分享喜愛的事物。

林林農園林志鴻
封面故事
【小村造夢】實現夢想藍圖的食農職人

風土民情影響了食物,在地文化左右了飲食,這是我對飲食文化的見解。從米戚風蛋糕專門店到現在的林林農園,我正走在自己嚮往的飲食文化道路上。

順來寬早餐店
封面故事
咬一口台式早餐特有種,打開穿梭時代的任意門

如果出生在農業時代,早餐就是千篇一律、吃粗飽補足氣力的番薯粥配醬菜,後來人們放下鋤頭、拿起公事包,早餐也從厝內吃到外帶,有戰後外省老兵帶來的豆漿饅頭,也有連鎖早餐店的蛋餅三明治。但為何豆漿店紛紛冠名「永和」?「美×美」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鋪天蓋地?咬一口台式早餐特有種,打開一扇扇穿梭時代的任意門。

三明治
封面故事
用100%本土食材,做一頓最在地的台味早餐

中西並存、琳瑯滿目的早餐店是臺灣奇景之一,不過仔細觀察,製作蛋餅、麵包的麵粉以及吐司上的芝麻抹醬,幾乎都是千里迢迢進口而來。近年新冠肺炎使得航運大亂,導致原料供貨不穩定,這種狀況未來也有可能發生,與其靠別人,不如靠自己,使用本土產的食材,一樣能在趕上班上學的早晨,做出媲美店家的厲害早餐。

中式早餐
封面故事
晨喚早點儀式感,期盼每一次與晨之美的相遇

我的生活環境常因工作而轉換,從臺北到山西,東南亞至歐美,長期遊走不同城市,見過種種讓自己新奇、驚豔,甚或感到煎熬的人事物。當然,也曾在某些夜裡面臨糾結的心情,浮現對人生方向的懷疑、為何而拚命的念頭。每當遇到挫折時,我的焦慮比一般人更激烈,甚至手腳會發抖,黑咖啡得一杯接上一杯,想辦法緩解想太多的自我壓力。喘口氣後,我時常會在出差住宿訂房時,格外留心翌日早餐的品質。

彭仁鴻
封面故事
小鎮應援團的元氣早餐吧,宜蘭頭城的朝食慢生活

前身為頭城鎮長故居的「金魚厝邊」,是遊客借問站也是小鎮聚會空間,牆上的頭城老街地景,描繪筆觸精細又奔放,金魚厝邊執行長彭仁鴻介紹:「這是在地畫家鉛筆馬丁四小時沒休息畫出來的,除了福德祠跟媽祖廟以色彩標誌位置,其餘空白留給大家自由想像。」今天他要為我們標出鎮上的早餐店,包子蛋餅、手沖咖啡、歐式麵包……,頭城人的一天從這裡開始。

東京珈琲専門店エース
封面故事
以台日喫茶風景佐餐,來份晨間限定的morning set!

走在日本的街頭,時常會看見寫著「喫茶店」字樣的招牌。如同字面上的意思,喫茶店就是飲茶聊天的場所,流行於昭和年代(1926至1989年)中期。如今即使歷經歲月已略顯老舊,喫茶店仍散發出神祕且迷人的氛圍,獨特的魅力讓旅居日本的我們深深著迷,因此開啟了「純喫茶研究部」的探索之旅。

早安堡早餐店
封面故事
晨旦前的幕後花絮:不只是早餐店,更是凝聚情感的早安大家族

凌晨4點,天尚未亮,漆黑的巷弄中有一間燈火通明、匯聚人潮的店面,老闆動作俐落的站在煎檯前舞動著手中的鍋鏟,發出鏗鏘聲響,老闆娘熱情的打招呼、點餐,客人們彼此閒話家常,彷彿置身在溫馨的大家庭中。Morning!這裡是萬華區西園路上的早安堡,25年來販售的是滿足胃袋的美味早餐,也是真心付出的溫暖人情味,更是異鄉遊子的歸屬地。

松哥拉仔麵店
封面故事
來一趟臺中早點巡禮,以味蕾記憶城市的尺度

作家劉克襄曾經為文感嘆臺中的早餐文化貧弱,刊登在《自由時報》上的<台中人的早餐在哪>引來各界熱議,傳統派擁護炒麵配豬血湯,年輕人推崇肉蛋吐司。對於在臺中生活十多年、曾與「台中城市發展田調團」的夥伴跑遍大臺中訪調的吳其融來說,這些食物當然不陌生,他愛吃,卻也不只是愛吃,「透過早餐可以了解各地區的勞動文化,以及都市的族群、擴張。」

曾煥昌和媽媽
封面故事
用硬頂敞篷換無價自由,減法經營的微型早餐店

曾煥昌站在餐檯前,把白吐司上了抹醬,接過母親馬碧珍煎好的夾料,依序組合荷包蛋與台式香腸片,完成一份俱足飽滿的三明治。不同從前味如嚼蠟的生活,賣早餐的收入雖然不多,可是每天卻過得有滋有味,他很滿意且享受這樣的日子。

台式早餐
封面故事
小黃司機口袋名單,運將帶你食早頓

「司機先生,我要到X路X巷X弄X號。」「沒問題!」臺灣計程車司機素質優良,不管講出多冷門的路名、瑣碎的地址,他們大腦中彷彿有內建地圖和人體GPS導航系統,永遠都可以快速安全的抵達目的地。近年更因網路資訊平臺及叫車App盛行,小黃數量日益攀升,根據交通部計程車營運狀況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底全臺計程車(包含多元計程車)超過九萬輛。

越南在地早餐
封面故事
環遊世界吃早餐,在異國朝食堂咀嚼在地生活感

全古巴的早餐都長得一樣?在日本的車站月臺還有吃早餐的特殊風景?曾為旅遊雜誌副主編,時常在一個國家待上好幾個禮拜的細腿男,與同樣不愛在旅行時吃旅館早餐、旅居日本的百香果越洋連線。攤開大腦皺摺裡的早餐探勘史,聊聊他們透過鑽巷子、逛市場看到的異國早餐與風土;而在國外待久了,又有哪些臺灣早餐最解鄉愁。

魯冰花
封面故事
美麗島上的花花密語,讓她們代言臺灣的故事

玫瑰傳遞愛情,櫻花象徵武士精神,百合代表純潔──送上一朵花,就能道盡難以名狀的情感與源遠流長的集體記憶。若要訴說臺灣的故事,哪些花能代言?從熟悉卻不知其所以然的常見花種,到不知名的路邊野花,就讓它們一一出列,為我們拼湊出這片土地上人們的生活樣貌。

花藝師Lily
封面故事
信手捻來的美好,讓生活進駐一束花

「花不是遙遠的想像,而是信手捻來的美好。」花藝師Lily是GOOD LILY花藝×生活提案所的主理人,品牌訴求讓花藝更貼近生活一點,無需擔心插花好難,或花枯死了怎麼辦,把心情放輕鬆,從每週逛市場買菜的同時帶一兩枝花卉回家開始,慢慢習慣周圍有花草陪伴,閒暇時可欣賞花開花謝的姿態,將發現花卉走入生活,不僅是美化空間,更能給予愉悅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