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936 文章

《鄉間小路》2025年8月號 夏日桃樂事

夏日應該是什麼模樣?熱浪來襲的路邊小店裡,大碗公盛滿晶瑩細碎冰沙,淋上繽紛醬料,情人們一口一口愉快分食;或是,路人們在午後雷雨的間隙中奔跑,一朵朵傘打開的鮮豔,亮麗起陰沉天色。當然,最讓人著迷的,大約是剛剛才在街角買了幾顆水蜜桃,簡單沖過水就忍不住邊走邊吃,陽光下汁水淋漓沾滿整手甜蜜──因為一顆桃子感到人生暢快。

水蜜桃外觀顏色因品種、熟度和日照時長等因素而有變化。

【水蜜桃指南】桃的甜蜜與深邃

水蜜桃香氣馥郁高雅,多汁甜蜜卻吃不膩,是非常療癒人心的水果。

每年春夏盛產之際,總可見許多桃禮盒出現在市場、農會,甚至路邊的發財車,寫著來自知名產區、期間限定,精品水果店不時還會出現隱藏版、氣派精美的進口禮盒……手上拿著圓滿又嬌嫩的蜜桃,誰都想把握時機,多吃一顆是一顆。

【島嶼桃圖鑑】相招喫桃

臺灣水蜜桃品種多元,以果皮顏色區分,市場常見的紅桃之外,還可找到白桃與黃桃。以果肉觀察,可分白肉與黃肉,但實際成色濃淡則受果核、果皮或熟度影響。

【餐桌上的產地】恩愛農場:拉拉山上的蜜桃盛宴

臺灣的高山水蜜桃,通常在每年七、八月迎來大盛。無論從三峽、大溪或是大同前往拉拉山,只要看見路邊越來越多小貨車擺出一籃籃嬌嫩欲滴的水蜜桃,不須停車暫借問,即可知已經進入產地復興區了。一入復興深似海、山路蜿蜒浩漫,到拉拉山旅遊,途經「角板山」復興區農會時,別忘稍作停歇,逛逛還有驚喜。

隱藏版水蜜桃鹽酥嫩蝦 堪稱神級水蜜桃料理,啖蝦吮指連殼都想吞!

水蜜桃季節料理

恩愛農場餐點搭配時節物產,菜式多樣。

【餐桌上的產地】奶與蜜的復興地

「復興區目前大約有一百八十公頃,種植果肉柔軟的溶質高山桃;另有一百四十公頃左右種植採收期較早、肉質比較硬的平地種,例如『紅玉』。」現任桃園市復興區農會總幹事高理忠(Tanga Maray)曾服務杏壇逾三十年,並獲教育部師鐸獎,主修聲樂專長的他,說起話來有種溫潤的質地,「除了大家熟知的水蜜桃,復興區其實還有非常多特產。」

【我吃故我在】為愛「豆」留

小學堂夏令營在炎熱的七月登場,為了讓工作夥伴們更有鬥志,我堅持在課餘時間為大家烹煮午餐,而今年最大的挑戰是,有一位夥伴是吃蛋奶素的,不吃蔥蒜。不管是料理葷素菜餚,薑、蔥、蒜都是我隨手入鍋的必需品,突然之間,像是個被束縛住手腳的舞者,無法施展。同時也升起了勝負欲,如果沒有蔥蒜就要敗下陣來?

糖藕粥

【百元風味鈔】夏季的浪漫收尾:糖藕粥

八月份日頭仍然毒辣,市場上卻悄悄出現了蓮藕,預告著秋季即將來臨。

蓮花全株都有食用價值,花瓣可以供佛、煮蓮花茶,甚至裹粉油炸食用;蓮子不論是鮮食、煮湯、蜜漬都美味;當蓮子採收完畢,還有藏在泥水中的地下莖─蓮藕!

甜點是用白丁蝦做的冰沙,佐以海綿蛋糕、蘋果和海葡萄。單吃冰沙是新鮮的蝦味,但和海綿蛋糕、蘋果和海葡萄一起入口,豐富有趣的變化和層次感在口中迸發,是一道充滿矛盾和創意的甜點。

【不只是吃飯】餐盤裡的風土民情

回到臺灣,朋友帶我去吃一間位於臺北市仁愛路巷子裡的米其林綠星餐廳:EMBERS。餐廳負責開門迎賓的,是一位法國籍的侍者。以為要吃法餐?但桌上放的是筷子,原來我們要吃的是新式臺菜。

新式臺菜是什麼?離開臺灣到法國求學工作定居二十多年,我已經遠離臺灣社會,不知道什麼是新式臺菜,但在這一頓晚餐中,吃出新式臺菜的端倪和我不認識的臺灣。

醬菜鋪母女倆皮膚怎麼那麼好!是吃醬菜的緣故嗎?

【菜市人生場】一定有它的道理在──嘉義東市場

東市場的豬肉販售區,還留有日治時期以檜木建造的桁架,上頭掛了數條粗鐵鏈,「這是吊豬用的,以前要自己處理整隻。」─我想像那豬隻高掛場景─震撼。如今,不必從頭自己來,大哥切著三層肉說:「半夜會有取骨師先來處理,我們都笑說,他們是『撿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