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新聞
原民獵人文化祭儀用槍須申請 可受地方政府委託 狒狒解剖報告最快10天出爐

農委會林務局今(28)日表示,原住民基於文化、祭儀需求可使用獵槍狩獵,但無論是狩獵自主管理團體或個別獵人使用獵槍狩獵,均須分別向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事前申請;林姓獵人為新竹林區管理處外來種移除委外團隊契約獵人,除了契約工作,也可另外接受地方政府委託工作、使用獵槍。

新聞
桃園逃走狒狒終捕獲但已死亡 明日轉送北市動物園、家衛所釐清死因

在桃園地區遊走多日的狒狒今(27)日終於為桃園市政府捕獲,但狒狒在圍捕過程死亡,農委會林務局協調桃園市政府將屍體由六福村動物園運回,並在明日轉送臺北市立動物園進行檢驗後,再由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進行解剖,釐清死因。

新聞
臺灣首度加入「咖啡界奧斯卡」COE計畫 卓越盃示範競標報名5/1截止

臺灣過去連續兩年與「ACE卓越咖啡聯盟」合作舉辦典藏咖啡競標賽事,臺灣咖啡品質已獲世界肯定,今年正式升格加入ACE聯盟的COE計畫(Cup of Excellence),與全球主要精品咖啡國家瓜地馬拉、尼加拉瓜等同列,將由臺灣咖啡產業策略聯盟與ACE合作舉辦有「咖啡界奧斯卡」之稱的卓越盃賽事,即日起至5月1日,受理臺灣在地咖啡莊園報名。

臺灣大學生農學院以費洛蒙替代蜂巢內的蜂王,並開發規格化紙蜂箱,建立全球獨步「無蜂王授粉技術」。圖為專利設計蜂箱放置溫網室設施中情形。(圖片提供/臺灣大學生農學院)
新聞
臺大研發全球獨步無蜂王授粉技術 使用蜜蜂數量少、授粉成本更低 12種作物適用

臺灣大學生農學院在國科會計畫支持下開發全球獨步「無蜂王授粉技術」,以費洛蒙替代蜂巢內的蜂王,並開發規格化紙蜂箱,建立無蜂王授粉技術,可以使用較少數量的工蜂,2分地只要用到1至2片蜂脾(巢片),授粉率近100%,試驗證實適合美濃瓜、草莓、小黃瓜等12種作物使用。

新聞
秋刀魚資源低水位 北太國際漁業組織再減捕撈限額25% 我漁船限81,210公噸

北太平洋漁業委會(NPFC)第7屆委員會3月22日至24日於日本札幌舉行,由於秋刀魚資源量仍處於低水準,會議決議再次削減捕撈限額,依2018年漁獲水準削減55%,等於從2021及2022年限額再減25%,全北太平洋水域總漁獲限額從33公噸調降為25萬公噸,其中公約水域為15萬公噸,我國漁獲限額為81,210公噸。

水稻育種家、農試所嘉義分所副研究員吳永培日前猝逝。(攝影/王志元)
新聞
水稻育種家、嘉義分所研究員吳永培猝逝 前瞻眼界培育耐旱品種 跨物種「屬間雜交」找不可能中的可能

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副研究員、民國54年次的吳永培是臺大農藝學博士,自80年分發嘉義分所後,32年歲月盡奉獻於此,22日晚間被發現因心臟血管疾病、心因性休克倒臥嘉義分所試驗田中,緊急送醫不治,享年58歲。

鄉間小路
花神沙拉佐薄荷小黃瓜優格醬
鄉間小路
煥然一新的真食饗宴

以蔬果、香草、花卉為食材,給予身心深層的照顧;專注於切菜、烹煮、擺盤每一個料理環節,把食物做成喜歡的樣子;捨棄一切化學添加物,享用「真食」純粹的美味。從為家人做飯,到在淡水開「真食.手作」餐廳,廖千慧(Vicky)的信念不曾改變:「我希望吃的人可以被療癒,每道料理都有我的祝福在裡面。」

生活中的小確幸,營造美味關係儀式感

生活中總期待歲月靜好的日子,但偶爾出現波折才是真實人生,因此當壞情緒出現時,大部分人會追求所謂的「療癒感」,有些人會聽音樂舒緩心情;有些人則選擇運動揮灑汗水;還有些人會搜尋料理相關的影片或照片,看著療癒的製作過程紓解壓力,或是身體力行,規劃出一頓色香味俱全、屬於自己的療癒餐桌。

臺灣種植的可可

來點濃濃的…遇見臺灣可可的農情蜜意

面對緊湊高壓的生活,吃一口帶有濃郁香氣及綿滑柔順口感的巧克力,是撫慰人心的最佳選擇。「如果巧克力有療癒的力量,那臺灣可可巧克力是身心靈的救贖。」喜愛苦甜巧克力的張天奕,吃臺灣可可製作的巧克力後驚豔不已,毅然與妻子陳佳慧攜手創業,搭配多種臺灣茶葉,做出台味十足的茶香風味巧克力。

日本西國33所寺院皆立有石碑,表示為巡禮中的一站。

【神明好農情】登觀音山找觀音

最近周遭朋友紛紛出發到日本京都旅行,賞櫻名所清水寺無疑是大家的口袋名單。對我們來說,清水寺是搭飛機才能造訪的古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一百年前,臺灣就與清水寺有了連結,不必飄洋過海也能參拜清水寺觀音菩薩的分身。日治時期,移居臺灣的日本人為了求保佑,將故鄉的信仰帶來臺灣。這些神佛,有的是單一神像,也有石佛組成的靈場,好讓他們就近巡禮。

苦甜巧克力、肥滋滋炸雞……為何食物可以帶來療癒感?

想像和「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點燃一根火柴,在火光裡你看到什麼?是甜蜜放縱的蛋糕巧克力,是罪惡卻能救贖靈魂的炸雞配啤酒,還是家常卻魂牽夢縈的媽媽牌滷肉?這些撫慰人心的美食被稱作「療癒食物」(comfort food)。影像工作者暨《餐桌上的電影物語》作者蕭菊貞,探討人們主觀直覺的食物慾望,也許滿足生理需求,也或許滿足心理情感,都反映內心深處的渴望。

劉曉栴用土窯做料理

順著柴火之流,窯烤料理暖胃也暖心

踏進臺南的後壁國小,擅長以柴火、土窯烹飪料理的劉曉栴,正與野地森活創辦人Emma帶著幾個學員,圍繞在剛建好的土窯旁上課。「他們得上完共38小時的課,才能真的學會善用土窯,不然等我離開之後,土窯總有一天會變成擺放在這裡的裝置藝術而已。」已有上百人教學經驗的劉曉栴如此說著,這是她的堅持,也是她對柴火的尊重。

豐年雜誌
天仙果果實形狀像羊乳頭
豐年雜誌
有牛奶味的無花果:天仙果 林下經濟作物栽培管理及其效益評估

農委會林務局自2019年4月施行林業多元輔導方案、推動林下經濟,已陸續開放段木香菇、木耳、森林蜂產品、臺灣金線連、臺灣山茶、天仙果與馬蘭等品項,作為林農可於森林區域生產的產品,在維繫森林生態與森林覆蓋的前提下,已創造出活絡山村社區及原住民部落周邊綠色產業的效益。林試所於本篇提供民間經常利用的天仙果於林下種植的栽培管理方式與效益評估。

因應氣候變遷,土壤保水力

《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二》 調節實作以抗高溫、 水分及其他逆境(上)

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的衝擊及可能影響糧食安全,進而需要科學化農業實作管理,內含涉及氣候-作物-土壤-肥料的交互關係,〈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一文擬於《豐年》雜誌分別用3篇文章進行說明,包含第一篇〈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他逆境〉、第三篇〈提升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本篇為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他逆境〉的上篇。

在魚醫生潘世瑩眼中,每條魚都是可愛的孩子,圖為工作室裡的金魚們,飽嘗冬蟲夏草製成的飼料,個個活力十足。

打造魚寶貝的萌寵烏托邦 塔魚手札的奇幻之旅

人生病了要找醫生診治,那魚生病了該找誰呢?「用『金魚腦』來形容健忘,是一個錯誤迷思,其實金魚的記憶不只3秒鐘,而是3年喔!」聊起魚,彷彿開啟了觀賞魚獸醫師潘世瑩的話匣子,滔滔不絕地分享魚世界的奧妙。她與水族造景師蔣欣葳共同創立「塔魚手札工作坊」(以下簡稱塔魚手札),希望盡自己一份力量喚起大眾對水中小生命的重視,讓觀賞魚不僅僅是觀賞魚,而是陪伴你我的療癒夥伴。

紅火蟻禍害無窮

紅火蟻止步! 檢疫工程用農業植栽客土,避免蟻災肆虐

紅火蟻性喜向陽溫暖與好近水而居,以向陽空曠地、電器及配電箱為棲息地,會對電器纜纖咬螫注入酸蝕,經常造成斷電,甚至引發機場更大飛安或交控系統破壞。紅火蟻排外性極強,只要被牠建立起蟻巢後就攻城掠地,傷害其他原生物種生存空間,如土壤中的益蟲蚯蚓、雛鳥幼蟲與卵窩以及植物的種籽等,均會被其掠殺殆盡,易破壞土壤微棲地正常循環,必須嚴陣以待。

仙草新品種「桃園3號-仙豐」葉形呈披針形。

兼具香氣、凝膠力又豐產! 仙草新品種「桃園3號-仙豐」

仙草是唇形科仙草屬一年生植物,分布於臺灣海拔1,200公尺以下的山麓,栽培區域包括新竹縣關西鎮、桃園市楊梅區、嘉義縣水上鄉、苗栗縣銅鑼鄉及獅潭鄉等地區,其中以新竹縣關西鎮栽培面積最多。仙草是百草茶中最常用的植物,將乾燥仙草莖葉加水煮成仙草茶飲用,為夏季消暑飲料;或將仙草莖葉萃取液,加入澱粉凝結成黑色仙草凍,為夏季相當受歡迎的冰品材料。

甜蕎

從綠肥變身超級食物 臺灣本土蕎麥正興起!

知名韓劇《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深印在劇迷腦海中的重要場景,絕不會錯過的,是那整片白綠相間,如細雪初降大地般廣闊的蕎麥花田。顏色雪白,花語是「戀人」的甜蕎花穗,與一般所知蕎麥麵中的蕎麥同株,在結果前會盛開滿滿細碎的小白花,白色花瓣中一抹淺黃的花心,還帶著粉色的花蕊,隨風搖曳的嬌俏模樣,宛如初雪覆蓋大地,讓人彷彿抵達仙境般地美麗。而這樣的美景,其實不用出國,在臺灣就能看得到!

農藝
農藝
不讓熊鷹未來只存於傳說 梁皆得期盼熊鷹電影問世喚起關注

梁皆得非常喜歡猛禽,至今已經拍過四種猛禽的紀錄片,包括夜行性猛禽蘭嶼角鴞、陽明山國家公園大冠鷲和松雀鷹、《老鷹想飛》的黑鳶,以及與林務局合作拍攝的林鵰《山林魅影》,近年隨「熊鷹保育行動計畫」拍攝熊鷹,即使「跨越海洋的飛翔」四部曲的八色鳥跟灰面鷲也在等待經費,但若有機會,他也希望「下一部紀錄片就是熊鷹」。

梁皆得將黑面琵鷺稱為「風中旅者」,《守護黑面琵鷺》是陸續拍攝近30年、走訪東亞各國棲地的成果。(圖片來源/梁皆得提供)

生態紀錄片導演梁皆得30年展翼東亞拍攝《守護黑面琵鷺》 跨越海洋四部曲飛過二分之一

紀錄片《守護黑面琵鷺》去年底完成,一路伴隨王徵吉先生等一群愛鳥熱血人士,見證他們為黑面琵鷺棲地持續努力,30年來黑面琵鷺也由全球不到500隻逐漸復育,吳念真為影片旁白說道:「湖濱散記裡提到,野性在,世界就存在。」導演梁皆得說,我們對環境要多多的去關心和了解,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這個是很重要的科普,我要傳達出去」。

誰是兇手?殘酷的事件持續發生!認識自然界的「神祕案件」

蠑螈的身體被荊棘的刺給刺穿了。除了蠑螈之外,受害者還有蝗蟲及小型烏龜……兇手是誰?

母雞怎麼生?興趣使然的雞迷第一手觀察!

母雞開始產蛋後,行為與生理會出現哪些變化?我們又該如何回饋每日為我們辛苦勞動的母雞?而當一隻母雞透過交配、親孵、育幼的過程,真正成為了一名母親,牠會如何展現龐大的母性來照料底下成員?

不要只顧著和ChatGPT聊天了,讓AI來幫忙養魚吧!

2022年底,美國人工智慧實驗室推出的AI聊天機器人ChatGPT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其實AI的應用早就不是新聞了,科學家在各種可以機械化的系統中都曾經嘗試引入AI,以人工智慧演算法取代人為判斷,不管是工廠、農業,就連養殖漁業都可以。如果問ChatGPT,AI在養殖漁業方面可以有什麼運用,它的回答如下……

鳳梨田剛開始踩草的樣子。(編:再次介紹,前方可愛又帥的狗狗是Migu,後方在鳳梨田中踩草的是作者老斌本人)

【順其不自然】一枝草,一點露,踩草的跤步/老斌

最近某天下午,朋友來拿東西,見我正在門口穿雨鞋,問我是不是要去田裡工作。我說:「對阿,要去踩草。」他說:「哇,採草莓喔,我也要去。」(剛好我們家也有種草莓)我說:「不是啦,是要去~踩~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