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屏東縣九如鄉1乳羊場執行每年定期布氏桿菌病主動監測時,發現3頭羊隻確診陽性,確診羊隻已採取撲殺處置,案例場並已經過全場清潔消毒。防檢署副署長徐榮彬表示,今年國內乳牛場監測554場、乳羊場185場,僅此一場為確診案例,應屬個案發生;國產市售羊奶皆經巴氏德滅菌法處理,可有效殺滅布氏桿菌,民眾可安心購買。
釀酒酵母除了人類常用菌株(strain)是來自原有已知的幾個馴化譜系(domesticated lineage)之外,其實還有非常多野生譜系不為人知。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蔡怡陞副研究員,他與研究團隊尋覓臺灣野生的釀酒酵母,意外發現臺灣島的面積雖然相比之下較小,野生釀酒酵母的遺傳多樣性卻是世界最高!
中國海關總署今(8)日透過與我國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的「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平臺,提供中方第二批核可鳳梨釋迦包裝場及果園名單,總計新增包裝場34家及供果園1,263處。防檢署表示,今年產季參照原鳳梨釋迦輸中檢疫方法,自5日起受理業者申請輸出檢疫5批,已核發輸出植物檢疫證明書。
稻草人基金會主辦「農的N次方」主題特展,即日起在中正紀念堂展出兩周,回顧農運歷程,並展示珍貴的農運現場影像及史料。今日特展開幕,農運當年擔任學生代表的嘉義縣長翁章梁回顧直言,當年農運興起有國際性、制度性剝削因素,讓農民咸認「從農沒前途」,但現今青壯農重新看到農業的希望,是今昔最大的轉變。
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今(7)日公布臺灣2023年度代表字,前兩名為「缺」與「蛋」,顯示今年雞蛋議題受到國人關注。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表示,每個人對年度代表字的想法不同,對他來說,「蛋」代表對破殼的期待;這幾個月來農業部疲於澄清許多不確實的資訊,「缺」字對他來說,是缺乏一個正義的聲音支持農業部。
2023臺北國際建築建材暨產品展今(7)日登場,臺灣國產材自給率不到2%,以往國產材因價格高於進口材而阻礙消費應用,林業署長林華慶表示,林業署將從加工端整合協助業者降低生產成本,明年目標要讓國產材製作課桌椅進入國中、小學校使用。
影音專區
鄉間小路
告別一天的時候,你有屬於自己的儀式嗎?沉沉夜色的回家路上,彎進便利商店買兩瓶啤酒、幾份微波小菜,隔絕世事紛擾的屋中,一人或與伴侶靜靜小喝小食,安放自己。或,與家人豐盛晚餐後,懶洋洋聚於電視前,淺酌一杯珍藏陳釀,家的溫暖緩緩蔓延。對可以飲酒的人來說,或熱鬧,或平靜,微醺佐食的魔幻時光,彷彿開窗眺望遠方風景,得以自井井有條的日常生活短暫脫走,柔柔軟軟放鬆享受自在、簡單的快樂。
【微醺指南】晩酌風格 好食主義
選一間有溫度的餐酒館,沉醉一晚鬆弛的酒食吃喝。以美好味覺體驗結束今天的煩擾或匆忙,最是幸福。《鄉間小路》編輯部邀請Pan House Wine & Bistro主理人潘存懿,布一桌「微醺佐食」的地味餐桌,歡迎大家入座享受。Let’s call it a day. 溫柔善待自己,好好休息,明日生活繼續。
【鄉間食堂】搖滾派飲酒海口味:「拍謝少年」張維尼
採訪這天,團隊提早抵達維尼推薦的「Yoi 酔」酒館。等候之際,隱約看見坐在店內吧檯前的客人不時對門口張望,不久,客人打開門對我們靦腆地說:「嗨,請進。」原來是剛從東京表演回來的「拍謝少年」吉他手維尼。我們這才驚慌相認,彼此招呼。進店後,維尼主動引介站在吧檯裡的老闆:「這是我的好朋友,小賀。我們認識很多年了,但這裡才開三年多吧,有時間就會過來這邊。」小賀安靜點頭示意。
【鄉間食堂】輕鬆點,自在喝:落腳臺灣漁村海邊的格瓦拉
「阿榮」余嘉榮回到高雄梓官開店前,先後在臺中、臺南做了幾年社工,也曾跟朋友共同創辦尋覓社區風土的工作室。後來他因家人生病返鄉,和在地居民混熟還一起熱血籌辦「蚵寮漁村小搖滾」,但持續經營社區相關工作的他,老是不在家,「村裡大哥唸我『怎麼老是在外面?』,剛好他買下這棟房子,叫我不要跑來跑去,在地方找事情做;不然就開個店烤蚵仔,一盤一百塊給客人配酒。」
【餐桌上的產地】乘著稻浪航向吟釀之海
「你看這支酒,那時候農友要上架真的很不順利,啊還有這支啦,討論好久,後來好不容易做出來了,結果他們沒搞清楚法規,吞了一張罰單⋯⋯」中福酒廠創辦人馬何增細數架上的小農品牌,眼神充滿愛憐,他記得每支酒背後,是哪個農夫的血淚。
【餐桌上的產地】傳承土地的故事,釀出臺灣地酒新文化
國際知名的釀酒大師陳千浩,為釀造出心中理想的臺灣地酒,登高山入深海,不僅專注研讀歷史、親身探查教科書沒寫的風土文化,同時攜手農民,復刻釀造遺失百年的台灣地酒,拚命三郎般敢衝敢拚的根性,只為了孵化一個夢想:推動「臺灣地酒文化再生運動」。陳千浩以「釀酒」追溯臺灣土地的故事,將臺灣酒的迷人之處推廣至全世界。
豐年雜誌
經國道3號下長治交流道,轉向綠意盎然的屏40-1鄉道,早晨清新的空氣裡,飄逸紅蔥頭入鍋煸炸時的辛香,交雜著可可經曝曬後所散發的酸甜氣息,與巷弄裡熱情招呼的濃濃四縣腔,這是專屬內埔的風土人情味。手捧豐碩農產、笑容迎人的客家獅,是識別東片村入口的歡迎意象,沿鄉間小路漫行,清澈溝渠裡魚群悠遊,田園裡的農家勤於耕作,伴隨活動中心裡傳出陣陣的歡笑聲,處處散發「寶石村」閃耀的魅力與活力。
臺茶風味輪轉出新行銷:用茶語言邁向下個茶世紀
臺灣茶葉種類豐富,茶葉發展歷史悠久,也因此建構底蘊深厚的茶文化,然而每個人對茶品味的感受不盡相同,若茶知識在沒有專業系統性的整合下,將難以傳達適切的茶資訊,往往造成生產者與消費者對於茶知識的落差,在茶行銷的面向更是不易。為順利推廣茶行銷,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以下簡稱「茶改場」)整合專業茶知識,以建立臺灣茶行銷的品牌概念,讓生產者與消費者能夠使用共通的「茶語言」,提高消費者對茶葉知識理解的同時,也促進茶葉市場的發展。
高壓HPP冷加工 帶來茶產業新技術思維:追求天然風味 同時延長保存期限
具有便利性的罐裝茶飲料,經常是大眾日常必備的飲品,然而製造過程中該如何如現沖茶般保有茶葉原有的香氣,同時也確保茶飲健康性?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以下簡稱「茶改場」)近年來導入高壓HPP冷加工技術,推廣茶飲料高效冷萃及減菌之技術與應用,並開發茶食、茶飲等多元產品,讓茶製品達到趨於「純天然」的風味與品質。
資料共享加速智慧農業 開放式API是必經之路:借鑑日本WAGRI平臺 整合共享農業數據
近年來氣候變遷、植物病蟲害及農業人口流失等問題對於農業造成衝擊。導入智慧農業是目前因應方向之一,藉由物聯網能蒐集更多的資訊與精準的遙控設備、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協助使用者決策,能協助業者適應在多變的環境因素進行生產管理。但智慧農業發展上在整合多種物聯網設備,以及介接各資料來源開發智慧服務,需要大量人力時間去執行,增加開發的成本。本文將介紹日本為了減輕上述問題、加速智慧農業發展,如何建立農業數據協作平臺WAGRI以及資料格式標準。
梨山茶維持競爭力 高冷茶產區更要智慧化轉型:重視氣候調適、機械省工 多管齊下保障產業
廣受國人好評的臺中市「梨山茶」一年3收,都是透過人工採收,但面對極端氣候影響及人口老化、缺工問題,生產管理正面臨挑戰。為減少農損、維持生產品質,導入智慧農業可作為解決方案,臺中市政府農業局輔導茶農建置示範場域,實證有效防止冬季霜害,幫忙守住春茶品質及產量;此外,臺中市和平區公所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梨山茶」產地證明標章註冊,也是維護農民權益、保障地方農業發展的良好案例。
《豐年雜誌》2023年11月號 智慧溫網室 感測精準農業趨勢
在氣候變遷影響下,露天栽培愈加容易遭遇豪大雨、病蟲害等危害,設施栽培在國內外都成為農耕趨勢。
藉由溫網室設施營造良好栽培環境,物聯網(IoT)、資訊通訊科技(ICT)與人工智慧(AI)等「智慧農業」相關技術的導入應用,顯示出不可忽視的效益。包括省工乃至自動化、遠端遙控、環境溫溼度控制,減少外部氣候因素影響的智慧溫網室,正是「精準農業」的最前線。
農藝
釀酒酵母除了人類常用菌株(strain)是來自原有已知的幾個馴化譜系(domesticated lineage)之外,其實還有非常多野生譜系不為人知。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蔡怡陞副研究員,他與研究團隊尋覓臺灣野生的釀酒酵母,意外發現臺灣島的面積雖然相比之下較小,野生釀酒酵母的遺傳多樣性卻是世界最高!
檢出農藥殘留真困擾?一次搞懂農藥殘留檢驗與改善對策
為減少農民生產的農作物殘留農藥不合格情事,本文簡介現行農作物農藥殘留監測制度,再列出常見的不合格原因,減少農友與消費者對於使用農藥之偏見。經收集及分析各種案例,除合法使用及減量使用農藥外,亦提出防止農作物受污染的建議,可逐一弭平對藥劑管理問題,亦能控制病蟲草害。
破譯昆蟲的摩斯密碼,尋找以聲波防治害蟲的可能性
聲波防治法正處於新興發展階段,這類型的防治法對環境友善且成本相對較低,但在研發上仍遭遇許多技術與資源投入的限制。國際上已有多個國家開始投入大量人力及資金研發有效的聲波防治方法,臺灣雖才剛剛起步,但短短幾年的研究已發現臺灣許多害蟲具有運用振動波溝通相關行為,也顯示聲波防治對此類害蟲應具有相當防治潛力。
害蟲防治需要穩紮穩打!多管齊下的東方果實蠅共同防治
東方果實蠅本身遷飛能力強、棲地廣泛、寄主範圍廣、繁殖能力強等生物特性讓其難以防治,而許多零散分布的非經濟性寄主植物,如庭園、公園、公路兩旁的植物果實,都會受到東方果實蠅危害,加上部分果園在採收過後便疏於管理、未落實清園,成為潛在的繁殖溫床。
「沒口之河」上的銀合歡:把人放回環境,遭遇濕地的記憶
自然步道解說員,走進知本溼地時,大概都會感到不知所措。因為那片曠野,行走能及的範圍,確實就是整片的荒草疏林,一個雜亂無章的廢墟。儘管所有環境都有著雜亂的一面,但知本沖積扇在多數自然觀察者,甚至部落族人的潛意識裡,大概多半都視之為一處遺跡,一處曾有過美好往昔,但現在只堪憑弔的遺跡。或許憑弔,正就成為解說實務上最直接的一種策略。
總匯三明治的美味,蘊含著一段愛恨交織的臺美關係史
臺灣人好吃也懂吃,除了傳統小吃美食之外,對異國飲食接受度也高,而且這些異國美食傳入臺灣之後,總能在臺灣人的巧手慧思下轉換,甚至發揚光大成為獨具特色的新東西,總匯三明治就是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