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新聞
檢驗臺灣山茶種原、土肉桂品系、油茶油品 林試所驗證中心鑑定森林產物真假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成立林業驗證中心檢驗森林產物,以DNA分子檢定技術或化學成分分析,分辨原生純種或外來種,降低農民種植到錯誤苗木風險,也維護消費者權益,目前可檢驗臺灣山茶、土肉桂及油茶3種作物;並且,檢驗流程電腦化,上網就可取得即時檢驗資訊。但目前服務對象限於公家機關。

新聞
明年度總預算卡關影響農業預算414億元 農業部籲盡速付委協商

立法委員邱議瑩、賴瑞隆今日於經濟委員會質詢農業部總預算卡關影響,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統計114年新興、新增預算414億元,主要用於農水路、冷鏈等基礎建設,以及農漁民用電補貼等將受影響,呼籲立法院能將總預算盡速付委協商,農業部將詳盡說明預算重要性及用途。

新聞
立委關注國土計畫上路農業配套政策 陳駿季:堆疊式給付200多億元 非對價關係

《國土計畫法》預定明年4月30日正式上路,部分縣市遲遲未提交「國土功能分區圖」,立委呂玉玲、張嘉郡今(9)日質詢農業部挹注農業資源規劃。農業部長陳駿季強調,農業部建構農業堆疊式給付預估投入200多億元,10月間將啟動與不同利害關係人說明會,但不會因《國土計畫法》延期或如期實施而改變,「非對價關係」。

新聞
高屏最快今日公告全品項現金救助 農業部擬定期檢討農漁畜救助標準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日邀農業部報告業務概況,多位立委質詢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公告辦理進度,農業部長陳駿季指出,農業部今早召開專家會議討論,高雄、屏東農損嚴重,最快今晚或明早可望公告全品項納救助,但是否免現勘則依作物項目而異;部分作物現金救助標準多年不變,也擬修正「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定期檢討。

新聞
113年稻米達人揭曉! 南投草屯李啓元以老品種「臺稉9號」奪魁 臺中烏日林凡閔第二金入袋

今年稻米達人競賽以稻米品種是否為香米分組,南投草屯農友李啓元種稻40多年,自30多年前「臺稉9號」問世即栽種至今,今年以此老品種拿下非香米組金牌,首次入圍就拿金牌;臺中烏日農友林凡閔自108年以非香米「臺南16號」奪得稻米達人冠軍,今年再以「高雄147號」拿下香米組金牌,盡顯堅實實力。

新聞
產地標示「臺灣」黃花魚檢出非核准殺菌劑 漁業署:國內目前並無養殖

消基會今年6、7月間抽檢六都傳統市場、量販通路及電商平臺這三魚種產品共25件,其中於愛買(南雅店)所購買產地「臺灣」黃花魚(黃魚),檢出非核准使用殺菌劑「恩氟喹啉羧酸」(enrofloxacin);臺南永康傳統市場邊店家購買的午魚檢出非核准使用抗生素「磺胺甲基噁唑」(sulfamethoxazole)。

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2024年10月號 怪多滋味

節氣更迭,平安送走中元,又將迎來熱鬧西洋萬聖,應該來點不一樣的。這期《鄉間小路》勇於突破舒適圈,為鄉友們引介不同以往的臺灣特色食材──前往高雄「青隆鱷魚場」,認識曾作為臺灣辦桌文化重要食材的鱷,面對大眾飲食、環境觀念的時代變遷,如今如何發展;也轉進「海王星餐廳」,請國宴級大廚開席當年最鱷料理。

【餐桌上的產地】鱷魚:與鱷同行四十年

對鱷魚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電影裡,靜靜埋伏水中,無聲凝視萬物,又突然以一身堅硬隆起的外皮出現,將獵物拖入水裡,這樣兇猛的動物要成為食材,屬實難以想像,而想像外的事情總會發生。

午後的高雄天邊隱隱掛著烏雲,越往位於鳥松區的「青隆鱷魚場」開去,天色堆疊得越暗,風雨欲來的樣子,像隱喻著目的地的一切,有什麼正在等待。

「鱷名遠播」匾額。

【餐桌上的產地】鱷魚:開拓鱷路的前行者

在高雄湖內區營業超過三十年的宴會型餐廳「海王星餐廳」,尋常餐廳外觀,櫃檯卻掛著特殊的「鱷名遠播」匾額,整潔寬闊的場地,餐桌布置不失細節。各種精緻菜色與特殊少見的鱷魚餐點,皆來自國宴大廚「阿泉師」高景泉之手,同時他也是鱷魚料理界的名廚。

【餐桌上的產地】鱉:溫泉水滑鱉味美

客人問:「現在要撈嗎?」林信弘抱出一個鋼盆:「剛好雜誌社要來拍,我先撈起來了,你看。」盆底躁動不安,傳出尖銳爪子刮金屬的沙沙聲。

我們探頭看,一隻草綠色的扁平甲殼生物,用爬蟲類的狹長眼珠瞪視我們。頭尖嘴細,像烏龜又像鱷魚,充滿皺褶的長頸生猛有力,在空中不斷揮舞,甚至可以轉動一百八十度往後攻擊,林信弘提醒:「小心別被咬了!」

【餐桌上的產地】白玉蝸牛:南澳蝸蝸們的祕密日常

炎炎夏日,來到南澳鄉金岳部落的育蝸場,怕日晒的蝸牛已躲進野草底下乘涼,或鑽入土裡避暑。午後三、四點氣溫稍轉涼,郭金郎的太太事先將育蝸場的灑水器打開,溫溼的水氣彷彿在提醒蝸牛:「來喔,準備要放飯囉──」如同寵物飼主搖鈴示意小狗來吃飯,一道道噴灑的山泉水,成為蝸牛的開動鈴鐺。

【餐桌上的產地】鮟鱇:一尾醜醜仔,思雙枝

全世界的鮟鱇魚超過三百種,最大共通點是都長得相當「奇特」。臺語有句俗諺「醜醜仔思雙枝(居)」,意思是再怎麼其貌不揚皆能尋覓伴侶。而關於深海鮟鱇魚有趣的特點之一,是身為雌雄共生的魚類,鮟鱇雄魚找到真命天女後,會牢牢咬住對方、寄生其上,逐漸退化成為生殖器,最終與雌魚融為一體。

豐年雜誌
橙紅色的臺灣藜臺東2號─早橙具早熟、豐產、成熟度一致的特性,方便機械採收節省人力。
豐年雜誌
臺灣藜臺東2號─早橙 早熟豐產利機器採收:媒合供需助推廣 橙紅花穗觀賞、保健潛力佳

過往臺灣藜品種選育尚未成熟,常面臨花穗籽實顏色混雜、植株生長高度不一、成熟期不均,造成農民採收與行銷販售的困擾。臺東區農業改良場新育成早熟、豐產、成熟度一致且適合機械採收的臺灣藜品種「臺東2號」、商品名「早橙」,橙紅色系有別於一般最普遍、廣為人知的紅色種類,提供農友種植新選擇。

《豐年雜誌》2024年9月號 米糧雙贏 稻作精進 雜糧進擊

水稻是國內最重要的農產品,除了生產面積最廣、產量最多,近年產值約維持在350億元左右,也是國人最重要的主食。然而,臺灣稻米年產量常年高於消費量,產量過剩導致價格難以提升。公糧稻穀保價收購制度雖然確保了糧食安全,卻也如同加重水稻生產的砝碼,與產業如何平衡?

這個可能性就在土地上,稻米與雜糧就像身處蹺蹺板的兩端,栽培量此升彼降之間,兩個產業卻可能達到互補互足,走向米糧雙贏之道。

傳統市場是臺灣肉品產銷的重要環節,各種部位任君挑選,肉攤老闆也會傳授適合的料理方式。(攝影╱黃毛)

人均消費量超越米糧 新消費訴求改寫肉品供應鏈:佳餚食安與時俱進 產銷各端受不同議題挑戰╱焦鈞

常言「無肉不歡」,雖然從養生健康角度,肉類攝取過多會造成健康疑慮,有些民眾甚至需要嚴格控制攝取量,但沒有肉總讓人覺得「少一味」,為了讓消費者在口腹之慾與環保、健康、宗教等考量取得平衡,市面上甚至出現各種「素肉」,由此可看出「肉」在現代人飲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你吃的是什麼米?認識稻米分類和臺灣品種

你知道自己吃的米是什麼品種嗎?水稻是臺灣最重要的糧食作物,育種研發也極為興盛,國家種原中心有紀錄的稻米種原資料便有上萬筆。稻米依生長所需水分可分成水稻、旱稻(又稱陸稻),根據考古調查,約4千多年前的臺灣史前原住民已有種植旱稻,目前旱稻仍有部分部落、農友種植。若以影響口感的澱粉成分黏性區分,稻米則可分為秈稻、稉稻及糯稻。

播種機 將稻種灑進秧苗箱

水稻有多機械化?從勞力密集到打電話種田

「一通電話就可以種稻!」此話恐怕不假。水稻過去是勞力密集型農業,隨著技術發展及社會形態改變,農業機具持續開發投入,目前水稻已經轉變為最機械化的農產業,從育苗、整地、插秧、收穫、調製倉儲到包裝都有相關設備,不再需要密集勞力,代耕體系也最為發達,甚至連灌水作業都有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設備的研發。

黃昭興指出,在各項政策配合下全國稻作面積持續減少,未來再縮減1萬公頃,可望達成產銷平衡。

稻米邁向產銷平衡最後一哩路:稻穀保價收購半世紀 強化市場採購活絡稻米交易

稻米是糧食作物,為了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依據《糧食管理法》,公糧安全存量不得低於3個月稻米消費量(約30萬公噸),重要性不同於一般作物。擔任公職逾30年,自臺灣省政府時代即任職省府糧食(局)處,主掌農業部(農委會)糧食儲運業務多年的現任農糧署副署長黃昭興,爬梳國內稻作政策變遷,揭示稻作產業應該走的方向。

農藝
遇見五色鳥/內容提供/親子天下 文.圖/邱承宗
農藝
繽紛彩羽藏於林 遇見臺灣特有種「五色鳥」臺灣擬啄木

身體滿布大面綠羽、頭與胸部有著紅、黃、藍、黑的色彩交錯,這是臺灣長見的五色鳥。牠其實是臺灣的特有種「臺灣擬啄木」,背部常帶有一小塊紅斑。臺灣擬啄木的身長約20公分,叫聲像和尚敲木魚,因此也俗稱「花和尚」。通常出現在海拔 2400 公尺以下的闊葉林,平地樹木較多的地方也有機會看到。

天長山區域的巨檜森林。(圖片提供/徐嘉君)

那是島嶼的骨與血與肉,我們不用打穿它——找樹的人談中央山脈/徐嘉君

我們沒有在哈崙工作站多做停留,畢竟找樹的人更有興趣的是島嶼上的巨木森林,我們想要發掘更多的偉大巨木與美麗森林,中央山脈從來都不是阻礙,那是島嶼的骨幹,而我們的大河是發源自中央山脈的血脈,森林跟孕育其中生物便是肌肉,臺灣因為有中央山脈而偉大,成為不平凡的島嶼。

入侵紅火蟻 (以下簡稱紅火蟻) 原產在溫暖、潮溼的南美,1920 年代傳入美國,擴散到全美各地,再透過進出口貨物、盆栽泥土傳播,從美國擴散到澳洲、中國、日本、韓國、臺灣等地。(圖片提供/王忠信、李志琦)

人蟻大戰出奇招:解碼紅火蟻超級基因,開啟防治餌藥新方向

入侵紅火蟻 (以下簡稱紅火蟻) 個性兇殘,防治困難,許多遭到入侵的國家皆很頭痛,包括臺灣。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王忠信副研究員,多年來持續研究紅火蟻,發現紅火蟻的社群行為,是由六百多個基因鎖在一起的「超級基因」所調控。近年來,他積極尋找超級基因上面、決定蟻后氣味以及工蟻辨識氣味的關鍵基因,希望能開發出更有效的防治餌藥,誘騙工蟻暗殺自己的蟻后。

香蕉便宜又美味,不需要一邊吃一邊吐籽。臺灣的香蕉在國際上更是高級蕉代表,被譽為香蕉王國。(攝影/Fluoride (sasablog)@flickrCC BY-NC-ND 2.0 DEED)

認明蕉農救星、保護臺灣香蕉品種權!中研院尋找抗黃葉病的香蕉基因

「以前只會吃香蕉,不會特別關心香蕉。」中研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陳荷明副研究員,過去研究主題無關香蕉,也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研究香蕉,但有鑑於香蕉黃葉病影響甚鉅,加入了研究的行列。她帶領團隊運用基因序列資料分析,找到鑑定台灣抗黃葉病香蕉品種的分子標誌,保障台灣香蕉的品種專利權,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

以醬汁白玉蝸牛(白螺肉)罐頭所完成的料理。(攝影/吳尚鴻)

養蝸牛、養家也養部落 世展會「白玉蝸牛計畫」盼改善原鄉生活

在宜蘭南澳,有一個特別的社區產業培力計畫,他們以「白玉蝸牛」養殖作為主軸,在原鄉地區帶領輔導的案家在養殖過程中不只收穫利潤、幫助家庭經濟,更重建並提升個人的生活信心、促進家庭與部落整體的關係。「我們想把白玉蝸牛發展成一個產業,改善原鄉地區缺乏工作機會、經濟狀況差導致部落人口外流、家庭失能的弱勢情況。」

鳳梨光憑外觀並不容易判斷風味,這是老欉區的鳳梨。

一方風土一方滋味 不同土質種出不一樣的鳳梨味:田區觀察與田間踩草保溼經驗談

青農老斌以無農藥、無肥料雙無栽培土鳳梨約9年,並自2022年4月開始進行鳳梨田踩草的試驗,也就是不割草,而是將雜草踩壓至不影響鳳梨植株生長的狀態;經過一年多踩草試驗,他發現田間保水能力變好,然而在降雨較多的情況下卻對鳳梨風味造成影響,同時新、舊兩塊田區的土質與收成,也能比較出明顯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