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烘蛋:新鮮茴香(其實是蒔蘿)一把25元/雞蛋2、3個約30元/鹽與橄欖油 少許
土地
【百元風味鈔】茴香、茴香酒,以及路過的蒔蘿烘蛋

茴香在翻譯世界裡,一直是個撲朔迷離的存在。

小時候讀杜瑞爾的希臘旅居記述,裡面提到一種茴香酒「烏佐」(Ouzo),酒色清澈透明,但是只要兌入冰水,整杯酒就會變成如雲朵般乳白。地中海區域許多國家皆生產這種茴香酒,如土耳其生產的拉克酒(Raki)、敘利亞區域的亞力酒(Arak)等。這種酒是在派對歡聚時候飲用的,通常搭配各種冷盤小點,邊喝邊聊。對於地中海居民來說,一起飲用烏佐酒算是某種友誼儀式,代表接納、聆聽與愛。

作者黃婉玲。生長於臺南,著有《總鋪師辦桌》等十多種臺菜典籍。
土地
【鄉間食堂】追憶逝水餃食——臺灣水餃

各地都有自己的餃食,或許形狀不同,但都稱為水餃。臺灣早期也發展出獨具特色的水餃,採用地瓜粉做外皮,包覆蝦米、筍丁與肉末;和現代熟知的麵皮水餃形狀相似,但作法不同,我從小到大也都跟隨長輩的叫法,理所當然稱它為「水餃」。曾幾何時,我心中的水餃被改稱為「水晶餃」,儘管十餘年來我極力試圖為「臺灣水餃」正名,但水晶餃之名幾乎已取代自小熟知的水餃。無奈一道臺灣庶民古早味的水餃,正在我眼前逐漸失真,而我卻無力挽回。

土地
【餐桌上的產地】關於寶島種滿地瓜的那些事

地瓜,也稱番薯或甘藷。在早期臺灣經濟困頓的年代,地瓜曾是農家子弟充飢或餵養豬隻的常用作物,與臺灣農村的命脈緊緊相依。身為農村子弟,「瓜瓜園」的產地經理沈奕岐回憶長輩談起童年的印象,總少不了那道番薯籤永遠比米粒多的「番薯籤粥」。

土地
【餐桌上的產地】一餃入魂,全能韭菜改造王

臺灣北部最大的韭菜產地在桃園大溪。韭菜田常給人氣味濃厚的印象,指的不是本身的香料氣味,而是生雞糞肥帶來的。為扭轉印象,「香草野園」主理人林詹梃,與「藍家友善農場」場主藍毅綸相繼投入韭菜種植。林詹梃目標明確,一開始便朝著「有機」前進,從前期種植到採收後的農廢處理,皆著手研究;而本業為工程師的藍毅綸善用手邊資源,使用科技種植,從土質調整改善到精準施肥,所有數據皆記錄管理,與改良場、臺大等單位合作,把自己種成了百大青農。

賣蛤阿姨的超居家顧攤姿態。
土地
【菜市人生場】生面孔搭訕術——高雄博愛市場

從小讓阿嬤帶大的朋友,讀的是阿嬤家附近的十全國小,街坊都走遍,就是沒來過學校後門的博愛市場。這天我們踏進市場,沿途收獲不少張錯愕的臉,明明是在地長大的朋友,卻不斷被問:「妳是哪裡人?」

市場被相連的透天厝包圍,外牆有「博愛市場」四大字,標誌了兩方共生的歷史。在市場的極盛年代,許多人買房就是為了攤位所有權,一樓靠馬路邊為日常出入口,另一頭面對市場做生意。

北辰市場是人們交流的場所,採買之外更多的是日常閒聊與問候。
土地
【菊島喫風土】最有回家實感的澎湖年味

北辰市場,是澎湖遊子的美食寶庫,更是我魂牽夢縈、最有過年感覺的「家鄉味」。

每次年前回家,母親七早八早就會把我從被窩中挖起來,先到碼頭採買魚貨,再到北辰市場當提菜小妹。忙活了一天,就是為了備上一桌菜餚,除夕夜讓全家大快朵頤。雖然又睏又累,貪吃的我總是甘之如飴。

日本少林山達磨寺,據說是達摩不倒翁的發源地。
土地
【神明好農情】新年新希望,難不倒達摩

迎接舊曆新年,思索著寫個開運文章應景,想起日本逢年過節常出現的達摩不倒翁。念頭一來,開啟了達摩「雷達」,我在住家附近商店、友人剛入厝的新房,陸續偵測到了達摩身影,原來達摩與我們很親近,這個小發現讓我頗驚喜。

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飄洋過海到了日本,形象變得很Q,而且還成了圓夢大使。日本人認為圓滾滾的達摩不倒翁,倒了立刻站起來,不為困境打倒很勵志,向祂許願一定能實現。

加里山山頂視野好,冬季天氣好時可看到白頭的雪山。
土地
【山路食藝】風美溪畔的一小片自由

登山也許追求的是自由。

意思是說,靠著經驗和技術的升級,你可以追求更多不同走法,或在日子允許的時候,自己默默走進山裡,慢條斯理地煮一餐,靜靜地度過一晚就好。

算一算,我去苗栗南庄的小百岳加里山居然六次了。這座山一直以來都很熱門,討厭人潮的我,本來覺得自己不會喜歡,誰知道下山以後總還想著那一大片筆直稠密的柳杉林,想著那些穿過樹林的光,真的慶幸它離我夠近,騎機車兩個小時就能到。

空氣鳳梨。
土地
【山羌交友記】空氣鳳梨

念戲劇系時,有一堂課老師帶我們去花市,給我們一個固定額度,讓每個人自由挑選自己喜歡的植物。

在花市裡仔細尋找,與自己頻率相近的植物,最後帶走了空氣鳳梨。花市老闆說,這種植物好照顧,不需要放在水裡、土裡,在空氣中就可以生存。

當所有人拿著一盆一盆的植物,走出花市集合,我只拿了一株握在手上,不用提袋,小小空氣鳳梨,就這樣被我拎出來。

糕渣和卜肉
土地
【地方臺味】糕渣與卜肉

老臺味、老臺菜翻紅,各縣市巷仔內(行仔內)的料理再登舞臺。在宜蘭,最紅的大概是宴客型的餐廳才點得到的糕渣,以及原本別無分號的卜肉。

被加蓋前,曾經是條河的孝一路魚市。
土地
【菜市人生場】廚師的午夜尋愛行 基隆崁仔頂魚市

以往逛崁仔頂魚市,都是搭末班火車到基隆,在超商坐等至凌晨三點拍賣時段,結束後再乘首班火車回臺北。同樣的行程,年紀有了,已漸無法承受;不過,今天有幸搭上朋友便車,出發、回家時間自由,尊榮級待遇,無痛逛崁仔頂,我可以!

魚市所在的孝一路,原是一條河,船隻開進,將漁獲交給岸邊石階坎上的行口代售,便是「崁仔頂」魚市的原型。

穿過長長的戰備隧道,來到的是一望無際的美麗海岸。
土地
【菊島喫風土】滿布軍事基地的島嶼群

軍事基地?也許聽起來會覺得離我們好遙遠,卻是伴隨澎湖人們成長的日常環境。

我家附近幾步路便有軍營,小時候偶爾會見到成群阿兵哥在海邊跑步訓練,放學經過小路旁的廢棄碉堡總害怕有妖怪跑出來,甚至連國小遠足都是到西嶼的西臺古堡校外參觀;軍營就像日常生活般,十分常見。不只如此,觀光客常去的觀音亭、篤行十村、山水沙灘、林投公園旁,其實現在也都還有軍營設置。

府城隍廟懸掛的大算盤,與「爾來了」匾額相對。
土地
【神明好農情】城隍爺的算盤

我小時候練過珠算,大人說有一技之長將來不怕沒飯吃,但大人沒算到日後是AI世界。現實生活中,我早早放下無用的算盤,直到來城隍廟才知道,算盤的奧妙在於可以藏於民居,隨手可得,但不露痕跡,是神明神機妙算的好工具。

試茶的過程,壺中是東方美人茶。
土地
【四方茶話】尋訪東方美人茶

整年在不同縣市移動,回過神,已錯過夏茶。原本跟朋友約好要去買當季的東方美人茶,擔心太晚買不到,卻還是拖到冬天才成行。往坪林的路程,朋友分享在聽的Podcast,如「太初有茶」、「呵呵茶」等,都是跟茶相關的節目。話題隨茶回到人,聊起近況;回顧上次碰面已是一年多前;原本是茶館同事的我們,離職後,還會一起買茶而持續聯絡。

嚴格說來的第一次上山,是在新竹五峰鄉拍片時看到的景色,從此難忘。
土地
【山路食藝】上山下山都是為了一頓飯

爬山爬久了,很容易就忘了最初怎麼開始,也忘了最初怎麼想像在山上吃飯這回事。

十年前我還在製片公司上班,當什麼都要做的雜工,到職的首件任務就是跟著大隊人馬開拔到新竹的霞喀羅古道,拍攝一群小朋友跟著獵人入山學習原住民傳統打獵技能的節目,主旨是「向山學習」。深山、原住民、打獵,多麼經典的關鍵字。我輕易就能想像獵人老師扛著現捕野味,取柴生火,用佩刀支解分食的畫面。但沒有,獵人的手作陷阱並沒有派上用場,沒有山羌、飛鼠或山豬可吃。

灰長臂猿
土地
【山羌交友記】手語

指甲是每天在長的,不過並不是總是有意識何時該剪。放空時盯著手發呆,才發現又到了該剪指甲的時候,再不剪很容易不小心弄斷,時間總在指尖中流逝。都說不要深夜剪指甲,不然見不到珍惜的人最後一面,但有空的時間總在深夜,白天大多奉獻於工作,剪指甲只能在夜晚。

英姿勃發的進興番鴨。
土地
【番鴨新品】進擊的白羽——進興番鴨

雲林「元進莊」以養殖白羽紅面番鴨著稱,所養鴨隻供應脈絡廣闊。甫問世的「進興番鴨」,外觀上和既有番鴨並無二致,但在生長速度和體重方面則有飛越性提昇。易言之,進興番鴨是元進莊白羽紅面番鴨家族中,一支最頂級的延伸品系。

李清亮與太太正在進行生薑的揀選與分級。
土地
【餐桌上的產地】一甲子的山海歲月 銅礦山的大薑軍

臺東「清亮生態農場」的薑農李清亮,他的前半段人生可謂早期臺灣「作穡人(tsoh-sit-lâng)」的縮影,年輕時除了務農,還兼跑各種工程賺錢,全年一刻不得閒。他的兒子李奇軍開玩笑說:「人家農夫以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爸是日出而作,日落繼續作。」李清亮因過度勞累,導致身體出現狀況,調養身體之餘,在朋友引薦下開始接觸有機食材,進而讓他決定踏上有機農耕之路。

老牌油廠販售各式各樣的油品,其中以麻油最為著名。
土地
【餐桌上的產地】林默娘是咱頭家 北港元福麻油廠

元福麻油是北港歷史悠久的製油老店,位於朝天宮最熱鬧的廟口,面對媽祖金身前香煙裊裊的香爐,店頭仍保留早期風格,連炒芝麻的鍋鏟都是從清朝留下來的。現任掌櫃是五十三歲的陳威任,他理短平頭,眉頭深鎖、一臉厭世,完全不走熱情服務路線,開口都會先嘆氣,然後操著臺灣國語說:「我講一句坦白的啦!」濃濃江湖味,只差墨鏡和一條金項鍊,就能喊他一聲:「大欸(tuā-ê)!」

以多元眼光看待養鴨事業的楊政勳。
土地
【餐桌上的產地】延續傳統好滋味 黑羽番鴨養成記

「聽過逃冬(tô-tang)嗎?」雲林斗六「金池牧場」負責人楊政勳憶起童年,五十六年次的他描述隨父執輩趕鴨的場景,「把大概一、兩千隻左右的鴨子,趕上剛收割完的水稻田,藉著掉在田裡的稻穀餵牠們,也協助農田去除害蟲。」他笑說鴨子們都很聰明,放出去一次,第二天就知道路了。生動言談中,屬於臺灣養鴨的沿路風景,彷彿就在我們眼前歷歷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