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
【菜市人生場】魚市凌晨開盤──澎湖第三魚市

晚間十點吃宵夜時,和老闆提及明天三點要去魚市看競標。「妳是說等一下的那個三點嗎?」

是的!五小時後,我們已經出現在魚市。清晨三點半,據說是澎湖第三魚市競標的黃金時刻,現場卻安靜得很,沒有漫天叫價的拍賣員、沒有躁動的買家,只有些人神情肅殺,在已分類秤重成堆的漁獲邊遊走,低頭在手中的小紙片上塗寫。

藝文
【文明野味】羊道與大森林裡的小木屋

關於新疆遊牧民族的奶茶文化,梁瑜的《沒什麼事是喝一碗奶茶不能解決的》算是可愛的入門前導文,如果要知道得更多,那非得要讀讀李娟陪著哈薩克遊牧家庭四季轉場的新疆系列,尤其是《最大的寧靜》以及《羊道》三部曲,文風同樣風趣。

藝文
【文明野味】出走同好會

今年讀了一本傑出的韓國圖文書《淡季專家》,形式與題材新異,讀完會想把作者其他作品都找出來讀一輪(可惜目前臺灣僅翻譯出版了這本)。《淡季專家》的臺灣書名副標題是「從地獄朝鮮出走里斯本的那一年」,主角自稱為「不認同主義創始人」,是一位希望把自己「格式化」、離群索居到異鄉重啟新生的人。當這個世界熱衷於解釋「運轉的原理」時,這本書試圖介紹那些從來不能、不願進入運轉軌道,或者被拋出軌道的一切。

藝文
【文明野味】霧中的刺蝟與鼴鼠

久遠前我常依賴陌生人的好心腸而活,隻身在異國的沙發衝浪,至今仍深懷感恩。某年夏天我短暫借宿布達佩斯的一個小家庭,女主人正在放育嬰假,聊天時得知當地的法定育嬰假可長達三年,給薪優渥。彼時臺灣的育嬰友善政策仍在艱辛匍匐的初期,地球另一端,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相關政策更是慘不忍睹,得知匈牙利的社會福利臻此,心中不無震撼。

彰化開化寺被譽為開彰第一寺。
藝文
【神明好農情】臺版美肌大神── 懸壺抗疫的痘公、痘婆

到京都小旅行時,每天只做一事,就是步行逛佛寺神社。一日傍晚,走進祇園八坂神社,華燈初上,美御前社站著三位盛裝的和服女孩,專注地參拜許久。

《泥河.螢川》宮本輝(圖片提供/青空文化)
藝文
【文明野味】螢火蟲與飛天蜘蛛

事後想起來,幾乎所有運用螢火蟲作為重要意象的故事皆與死亡有關。如果看過暗夜螢火蟲飛行的樣子,大概也不難理解,即便看到的是盛大群聚的漫遊螢火蟲,那畫面總是清冷寂靜,瀰漫著脆弱、孤寂的感觸。發光尋偶,相遇交配之後,彷彿盡了生命的任務,螢火蟲很快迎向死亡。

椰子樹碗公圖繪
藝文
【文明野味】椰子的葉蔭

我曾為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策劃了兩個關於食器的小型線上展,其中一個展題為〈想像南國——臺灣早期日用食器的椰林海景〉,介紹一款上個世紀臺灣風行的椰子樹碗公圖繪。「椰子樹」之所成為街頭巷尾常見的景觀,並化身為熱門的臺灣形象門面擔當,與日治時期高強度的植栽、文化與經濟政策有很大的關聯。

細斑吻鰕虎正面照
藝文
【水裡的回音】你的吻如星空

溪谷的跌水處濺起陣陣水花,從岸上看,水面上滿是氣泡和花果,看不到水面下的緩流處,三條細斑吻鰕虎(Rhinogobius delicatus)正棲居於視野的盲區。我以四肢撐住岩壁抵禦水流,將自己在固定角落,一點一點地向前移動,我想再看清楚牠們一點。

同善祠供奉傳說一百多年前來臺傳教的荷蘭修女。
藝文
【神明好農情】荷蘭修女變臺灣神明 把愛傳下去

頂著豔陽,往熟悉的桃園國際機場方向前進。不過此行目地並非出國,是為了拜訪一百多年前的荷蘭修女之祠堂。桃園大園區今日是臺灣門戶,出現外籍人士非常平常,但是在沒有機場的19世紀,為什麼有外籍女子來大園傳教?最終埋骨當地,並且變成臺灣神明?這真是一件令人好奇的事。

藝文
【文明野味】松茸與松露的絕境逢生

去年《鄉間小路》11月號的封面專題是菌菇,讓人眼睛一亮。我熱愛吃菌菇,之前在新北市中和區華新街買過來自雲南的油醃雞樅菌,味道奇絕,是一種從不存在於味覺記憶庫的滋味。當期雜誌提及,2011年時雲南的松露很廉價,當地人說:「你們臺灣人說這高檔,我們可是拿來餵豬的。」現在他們知道這「豬食」可以賣多貴了,所以價格就好比當年的比特幣,一飛沖天。

圖左為《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圖片提供/衛城出版),右為《1984》(圖片提供/尖端出版)。
藝文
【文明野味】作家房間裡的大象

這年頭最熱門的旅遊主題之一,是跟隨名家去旅行:追尋電影場景、走進藝術家故居、梭巡同一條公路,或者在特定咖啡館喝著誰曾經喝過的特調飲。歷史深沉的城市尤其盛行此道,倫敦、巴黎等可以說宛如針插般集滿文人雅士的紀念據點。不過,思想管控越嚴格的國度,「掉針」的狀況越嚴重,主政者有系統地刪除集體記憶,小心剔除他們認定具備顛覆危險的任何記號。

《菇的呼風喚雨史》(圖片提供/積木文化,顧曉哲著)、《異獸魔都》(圖片提供/長鴻出版社)
藝文
【文明野味】蘑菇與魔法

「洗舊」與「抓破」是牛仔褲產業很重要的技術,我不時在網上看到牛仔褲廣告,某些潮牌時尚講究產品破爛的程度,有些牛仔褲看起來彷彿曾慘遭怪獸攻擊,或在坎坷路面上拖行萬里(無誇飾)。有時候你不禁思考,為什麼日子過得比遠古時期舒適的現代人,如此講究歷經風霜的氣質。

《發光白鳥的洞穴》(圖片提供/聯合文學)、《喂!下車》(圖片提供/遠流出版)
藝文
【文明野味】影之島

該如何妥善向一名稚齡的孩子解釋死亡或滅絕的概念呢?有時候我會遇到這樣的困擾,就像試圖向一名還不會數數的孩子解釋「零」的概念、向一名還沒有時間概念的孩子解釋過去與未來。

路樹化身蘭花托兒所
藝文
【文明野味】空谷幽蘭

臺灣人熱愛在人行道或公園的樹上寄養自己的綠色寵物,我不知道他們是在什麼時間點把自己的寵物綁上去的,也許是夜黑風高的晚上,也許是清晨甩手操做完之後,總之許多公共空間裡的樹經常懷抱養子,像鯨魚豢養藤壺。

想哭就哭成一座噴水池
藝文
【文明野味】蚯蚓之光

我本人是臉書粉專「田文社」(駐點宜蘭深溝村之農業報導網站)的忠實粉絲,如果你也像我一樣三不五時巡水田一樣逛田文社,就會知道他們的吉祥物(?)乃粉紅色的福壽螺卵,田文社除了推銷地方農產、介紹悲喜交織的務農實況,也賣繡有「螺福宮」的粉紅棒球帽、福壽螺卵紋身貼紙、「歡螺喜穀」福壽紅包袋等周邊產品,讓人時時刻刻記得福壽螺卵對臺灣農民來說是多麼難纏的角色。

《白鯨記》、《白令海峽的輓歌》
藝文
【文明野味】漁人的搏鬥

Discovery頻道《漁人的搏鬥》(Deadliest Catch)記錄阿拉斯加捕蟹船的討海生活,無論在收視與評價都是真人實境秀領域的翹楚,數以千萬人都曾透過它隔空領略過白令海峽的殘酷,此秀自2005年開播至今洋洋灑灑過了18季,養一個孩子都可以上大學了。

瓷畫
藝文
【神明好農情】小金門廟裡看漫畫

記得2022年金門大橋剛開通沒多久,11月初我便跟著朋友到小金門夜遊。晚間9點多,整座小島就已進入休眠狀態,我們穿越了長長的黑暗,直到西方村眼前一亮,許多村民聚在廟旁聊天,戲臺上的包青天正演得熱烈。

矮靈祭
藝文
【神明好農情】結芒的約定,矮靈祭夜未眠

每到芒花盛開的季節,就是賽夏族連續三夜的矮靈祭登場之時,今年在北賽夏舉行,我跟朋友在第一晚上山,頭一件事就是到祭屋報到,讓族人繫上避邪的芒草。繫上後,彷彿勾勾手做約定,與賽夏族一起遵守祭典規矩。

《荒野之狼》、《徬徨少年時》
藝文
【文明野味】破殼的防彈少年們

身邊許多男性同儕迷戀K-POP舞臺上那些鉛筆腿的熱舞女團,長期以來我隱約能感受到K-POP無遠弗屆的規模與威力,即使輕度臉盲症患者如我至今仍無法辨識其中任何一位巨星。

《銀河鐵道之夜》、《羅生門:芥川龍之介小說選》
藝文
【文明野味】坐火車的抹香鯨

提到火車,你首先聯想到什麼呢?是朱自清爸爸的橘子、慈母為入伍兒子準備的鐵牛運功散,是林強的〈向前行〉,還是近日重登大螢幕的磅礡史詩電影《齊瓦哥醫生》?火車與驛站送往迎來,見證了現代文明與個人生涯中各種糾結的時刻,生離死別,戰爭與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