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場見】生命是部早有結局的電影, 給《解憂雜貨店》的浪矢老闆

文/路瑋 圖片提供/飛行國際視聽股份有限公司

《解憂雜貨店》

是日本導演廣木隆一的作品,改編自東野圭吾的同名小說,故事講述30年前有一家專門替人解憂釋惑的「浪矢雜貨店」,只要晚上寫信投進雜貨店的鐵捲門中, 不論什麼問題,隔天在店旁的牛奶箱中,都能拿到雜貨店浪矢老闆的回信。 而在30年後的晚上,三個年輕人為了躲避追捕, 進入荒廢的雜貨店中,意外的和雜貨店產生了奇妙的連結。

浪矢老闆,對於你在雜貨店所提供的「解憂」 服務,我一點也不陌生,反倒有些熟悉,那是我過往曾有的生活記憶。

彼時仍是學生的我,每每在夜裡的廣播節目中會聽到類似的橋段,聽眾留言或致電電台,訴說自己的困擾,講完以後,主持人會以某種中性、妥貼且安全至極的說詞回覆,試著撫慰當事人的心理, 不要讓他們鑽牛角尖,做出偏激的判斷或決定。

可是,浪矢老闆,你的解憂服務,卻比我所提到的這種模式,還要深入許多。

當你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諮詢來信,每封信上的提問又都事關他們人生的重大抉擇與難題時,你不害怕介入,而是按照信上的描述,細細地推敲、感受和思考,最後再依憑自己的人生歷練,慎重地給出建議:究竟該繼續或是停止;該生下孩子還是拿掉;該為了金錢墮入風塵或是另待出路。不管問題有多糾纏難解,只要有人來信詢問,你就會回信答覆。你應該是真心希望,自己的回答能夠對他們有所幫助,做出比較好的決定。

但是,你一定也很清楚,人的一生其實充滿無數多的變數與可能,面對這樣的現實,要徹底理解某個人,針對性的給予一個全然正確的情境指引, 根本就不太可能。

所以,那些你為了回覆而進行的推理分析, 大多根源於來信者所寫下的隻字片語,要在裡面試圖重建、構造他人的生命樣景,很有可能會和現實有極大的出入,不是嗎?正如後來你所感受到的痛苦和自我懷疑,擔心會不會有人錯信了你的回覆之後,反倒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壞、更糟呢?而這樣的案例,在所有來尋求解憂諮詢的人當中,究竟是多或少?你所做的一切,也會不會都是個錯誤呢?

我能夠肯定,絕對不是的。不論你的建議是對 或錯,老闆你所做的這件事,都不會是個錯誤。

會這麼肯定,是因為我覺得人的命運形塑,不是一個這麼簡單的因果關係。我相信詩人里爾克 (Rainer Maria Rilke)說的:「我們所謂的命運是從我們內部走出來,並不是從外邊向我們走進去。」命運之所以如此,不是由於「外邊」,那一個又一個發生在我們周圍可以顯見分辨的事件所影響,而是來自我們自己的「內部」。

PROFILE

路瑋 

邁入中年的電影愛好者,比較常窩在家裡看電影,不愛上電影院享受大螢幕,可能是因為這樣,看見與分享的,總是電影裡的那些幽微小處。


更多內容請見《鄉間小路》2018年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