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鷺・小白鷺・黃頭鷺

文/葉再富 圖片提供/關渡自然公園

鷺,頭頂、胸、肩、背部生長毛如絲,故又稱鷺鷥。在臺灣,若要看美麗的絲羽,便屬春季的大白鷺!大白鷺很兇,度冬時雖會群集戳魚,不過彼此保持距離,誰犯著邊界,就伸著長頸威嚇對方,過頭了就衝上前用腳踢!看過電影《小子難纏》吧?經典的鶴形腳就是這樣!

在三、四月看到的大白鷺是北返的群體,有美麗的繁殖羽──長長的流蘇絲羽在春陽下非常美。這時大家倒和和氣氣的,結了伴要回北方去;此時全臺都能看見大白鷺高高的身影,尤其遠望連綿的水田魚塭,可見一抹鮮明的白。

而小白鷺是單純的水鳥,以魚為主食,在乾淨的溪流、水溝池,都有機會看到一、兩隻正各自抓魚。在許多人印象中以為最常見的鷺鷥都是小白鷺,但田裡最常見的並不是牠們喔!

其實真正常見的是黃頭鷺,好比臺北的關渡一帶,連分隔島草皮、校園操場等地,都可看到牠們正在草地抓蟲。因為,黃頭鷺基本上不抓魚,草地的蝗蟲、蛙類才是牠們的最愛!入夏後,臺灣各地陸續割稻,割稻機後成群的白鳥,跟著收成稻蝗、蜘蛛,少者數十,多者兩、三百計,凡是飛過的就會下來跟在鐵牛後頭跑跳。一想到這一大群的「恐龍後裔」追著農機跑的景象⋯⋯每每讓人失笑。

更多內容請見《鄉間小路》2017年0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