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卻有情,那些圳溝的生活記憶

眉溪小祕境

探索眉溪小祕境,依山親水的午後時光。

文字.圖片提供/夏慧

小時候外公、外婆的田在郊區,一個走路可以到達的地方。大人們總忙碌著菜園裡的農事,我就在旁邊的溝圳或玩水、或泡腳,自得其樂。

幼時的我對昆蟲或小動物曾感到惶恐不自在,但在圳邊玩耍的時光,讓我建立起一套對於自然的微觀感受。澄澈的水流就是最好的玩伴,能摸得幾條小魚或蝌蚪、水草,都是難得的機遇。那些親近水的時光,伴著我成長。

今年是我來埔里種稻的第八年。種稻需要水,稻農的日常從巡田水開始,農忙期幾乎每日必巡。怎麼巡?看看水量是豐是枯、看看田埂是否該除草或有老鼠洞要補、看看草相的變化(水量不同,草相也會不同)。巡田水作為日常,我所觀照的是這一方土地,與祂們同呼一氣。

若逢枯水期,「巡田水」變成「顧田水」。猶記得前一年大旱,埔里的水圳都面臨分區供水不足的問題。水之鄉埔里怎能沒有水?那時供給的天數有限,想多用水就得利用夜間加強灌溉,當時顧水到天亮。

灌溉的水源來自埔里東螺圳,圳道寬廣、含水量大,是鄰近農田用水的主動脈,我近三、四年來耕種也都仰賴它灌溉。然而,水圳灌排分離的設施尚未規劃妥當,部分家戶的家用廢水常未經處理,便直接或間接地排入水圳。水圳也漸漸水泥化或水溝化,還有更多看不見的暗管,造成沉默卻對環境最有殺傷力的水汙染。廢水經常伴隨人為的垃圾或廢棄物,在水圳裡載浮載沉,它們彷彿不知盡頭,若無人拾起,終將流入海洋,成為海廢。

水閘門附近常聚積著垃圾,田裡偶有油膩膩的泡沫與不明廢棄物,水很「肥」所以黝綠色的藻類如異形生物般在水面滋長著……這些都構成田一部分的樣貌。我望著翻白肚的吳郭魚,或那些垂死的生物相,無法忽視祂們無聲的抗議。 然而,這條主動脈也有通暢、水質乾淨的時候。凝視著汩汩而來的水波、聆聽嘹亮的水流聲,都令我感到放鬆。

PROFILE

夏慧 暨南大學中文系畢業,覺得拿筆跟拿鋤頭一樣重。自號「啊吶嘶塔夏」。左手寫歌、右手插秧,非典型糧家賦女。入埔里穀笠合作社多年,過游牧耕種的生活,人稱「安逸的波希米亞人」。

花草土蛋糕
水稻班孩子們自由發揮、就地取材創作的花草土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