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蛋還是腸?此料只應基隆有

蛋腸 膨脹

蛋腸受熱後就會膨脹,變成討喜的馬卡龍外型。(圖片提供/名澔蛋腸)

文字/曾怡陵 攝影/王大偉

在基隆的滷味攤、火鍋店、鹹酥雞攤裡,常會看到鵝黃色的短管狀食材──蛋腸,受熱後外型如法國甜點馬卡龍,造型可愛吸睛。這個特色食材只限於基隆生產,出了基隆就很難見到它的身影。「其他地區太熱,蛋腸容易壞掉。」名澔蛋腸第二代老闆娘說。名澔蛋腸是全臺唯二生產蛋腸的工廠,製作蛋腸的技術已傳承三代。

走進工廠,名澔蛋腸老闆娘嫻熟地將雞蛋液罐進腸衣,耳朵和髮際都沾上了蛋液。蛋腸是將打勻的雞蛋灌入豬小腸中,老闆娘的30年好手藝傳承自公公。

蛋腸要好吃 豬腸是關鍵

「我也不知道公公是怎麼發明蛋腸的,頭腦很好。」老闆娘說,早年基隆港口有很多漁工,工作結束後會在小吃店吃飯,「店裡有蛋花湯、薑絲豬腸湯、香腸等。香腸是腸衣裡面灌肉,公公就想出可以灌蛋液,研發滿久的。」她回憶,初期曾使用豬大腸,但是灌出來的蛋腸太粗,用羊小腸又太薄、缺乏口感,最後才使用粗細適中、富有口感的豬小腸。

每天早上3、4點,老闆娘總是忙著做蛋腸,以便趕上滷味攤、火鍋店的營業時間。製作蛋腸前,必須先將豬小腸洗淨,要洗得乾淨,得在流水下用長筷將豬小腸翻面,以便清洗。不只要洗去雜物,還要剪除油脂,「如果太多油脂,蛋腸下鍋容易爆掉。」接著搓洗小腸到沒有油油滑滑的感覺,再放入清水中浸泡二至三小時,直到沒有異味為止。洗豬腸費時費工,不乏印象深刻的事情。早期員工們會一邊清小腸,一邊聊天,一次一位員工說笑時,從小腸中擠出的雜物竟不偏不倚飛進自己口中,惹得大夥哈哈大笑。

小腸每天從市場新鮮直送,但粗細不一,未必都適合做蛋腸。老闆娘表示,像是農曆7月半的小腸都比較粗,因為各地為了競賽神豬,會將豬養胖,腸子自然變粗,油脂也多,灌出來的蛋腸就容易在下鍋時爆裂。此外,太粗的小腸賣相不佳,通常不受到市場喜愛,但每逢過年需求量暴增,即使是粗胖的蛋腸也會讓大家爭相搶購。

飽滿蛋腸眉角多

豬腸洗淨後就可以拿來充灌混和鹽巴的蛋液,將灌好的蛋腸剪成適當長度並用棉繩綁好後,便入鍋滾煮。煮熟時間大約需要20至30分鐘,過程中需要不斷用手確認硬度,熟透後撈起、用冰水降溫增加彈性,接著清洗、吹風晾乾後冷藏。

老闆娘嫁為人妻後就開始做蛋腸,至今已經超過30年。回想當初,因豬小腸常有破洞,灌腸時若不慎用手擠壓,常噴得整臉、整身都是蛋液。「以前不熟練,員工做蛋腸還要穿雨衣,後來頂多帶一件替換衣物。」

三、四年前,女兒跟夫婿開始接手蛋腸事業。對女兒來說,洗豬腸跟灌腸是最難的。「洗豬腸就是費工,灌腸則需要技巧,像是不能灌到很滿,下鍋會爆開,這些都需要經驗累積。」灌腸過程必須不斷將小腸拉順,以免打結;也需要順手讓空氣排出,蛋腸才能擁有光滑無孔洞的表面。若小腸有破洞,蛋液會從破口噴出,要馬上用棉繩綁緊。她還記得剛學習時總是手忙腳亂,「漏出來的比灌進去的還多。」

因為不添加防腐劑,蛋腸在冷藏環境下只能保存三、四天。老闆娘表示,自己有八個孫子要吃,怎麼可能會想加防腐劑?有時她買火鍋料回家,女兒問她可以放多久,「我都說最好放三天,如果可以放三個月、三年,那就是防腐劑放很多。我做吃的做到現在三十幾年,還會不曉得嗎?對我來說這是基本常識。」

一公分厚度最好吃

老闆娘切下約一公分厚度的蛋腸請我們品嘗,表示這樣的厚度最適口,而加熱後由於豬小腸會收縮,受擠壓的蛋體會朝上下兩方向伸展,就變成馬卡龍的外型。若要外皮光滑,切記一刀斬斷,不能來回切鋸。

蛋腸除了作為火鍋和泡麵的配料,也是滷味食材,近一兩年開始有鹹酥雞攤開發出新的吃法,將蛋腸裹粉油炸,吃起來外酥內嫩。

煮蛋腸
煮蛋腸時必須用手觸摸確認硬度,判斷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