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到加工,青農的酸白菜底味之路

酸菜白肉鍋

文字/江懿文 攝影/何忠誠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進入了吃鍋好時節,熱呼呼的酸菜白肉鍋配上油脂豐富的五花肉,軟嫩滑口的豬肉及酸香順口的湯頭讓人食慾大開。來到位於桃園市新屋區的「富力亨火鍋湯底」食品加工廠,在火鍋熱氣氤氳中,聽著鄭朝銘講述自己是如何從種植、加工到販售一條龍的心路歷程,閒談間鍋中的酸白菜隨著烹煮時間拉長,韻味也越發濃厚。

從手機維修跨入餐飲業的鄭朝銘,一開始和朋友一起開了間火鍋店,生意蒸蒸日上,但工時也隨之增長,常常忙到凌晨才能回家休息。隨著孩子的出生,他和太太覺得需要調整生活作息,尋思著下一步的他,想起了小時候在眷村生活的記憶。那時候村裡的家家戶戶幾乎都有自己醃製的酸白菜,鄭朝銘也常常跑去同學家中吃酸菜白肉鍋,為了復刻從前的味道,他決定收起火鍋店,踏入食品加工業。

決心從事酸白菜醃製的他,在試做的階段,嘗試了多種大白菜品種,但一直找不到他心中理想的口感和品質,於是興起了自己種的想法;沒想到這是另外一項考驗的開始,因為北部的土壤屬於紅土,排水較慢,加上日夜溫差大,氣候也偏潮濕,種植出來的大白菜纖維質較細嫩,如果用在醃製上,口感會相對軟爛。

為了克服這個關卡,鄭朝銘向南部的農場詢問種植訣竅,花了五年不斷的試種、改良,從一開始的全軍覆沒、錯過採收時機,到蟲害及旱災,經歷了重重關卡,終於尋找到合適的農地、也找出符合經濟效益的施肥方法及種植方式,一步步改善,才成功收成理想的大白菜。

他選擇的黃金大白菜品種含水量偏低、甜度高、菜梗較脆,就算醃製過後也能保持菜葉的脆度,「而且這品種吃起來沒有菜的生味,生吃也可以。」看著正在長大的大白菜苗們,鄭朝銘對於自己種植的大白菜品質很有信心。

秉持初心 挑戰一個個難關

在醃製酸白菜的過程中,他們調整過無數次的成分比例和製作步驟,耗時多年才找出適合自己的最佳方式。特別重視食品衛生安全的鄭朝銘,改良了傳統醃製酸白菜的步驟──在醃製酸白菜前,他們會先將大白菜切段再做兩階段的清洗及脫水,因為大白菜的葉片之間常常有無法去除的灰塵或是蟲卵,「在我的觀念中,煮菜之前都要先洗過,我認為這樣會比較安心。」

他們也將傳統的壓石法改良成塑膠袋翻轉醃製,降低雜菌入侵的機率,甚至連酒糟都是自製,選用紅高粱發酵六個月後,再倒入裝滿大白菜的袋中一起發酵24天,才能成就出一缸缸清香爽口的酸白菜。

前前後後研發酸白菜製程就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鄭朝銘談起這中間印象深刻的情況,笑說之前會將沒有符合標準的酸白菜送去附近的養豬場當豬飼料,但沒想到反而讓豬隻的體內油脂含量降低,五花肉都不見了,酸白菜被養豬戶們拒收,是他想也沒想到的事。

鄭朝銘撈起袋中的汁水,色澤澄清帶著一粒粒紅高粱,撲鼻而來的酸香味清淡不刺鼻,他聊到一開始也會收到一些消費者的疑惑,例如為什麼他們家的酸白菜鍋吃起來沒有嗆酸感,其實在他的記憶裡,這種溫和不刺喉嚨的酸度,才是真正的眷村味。

為了讓酸白菜有著更多應用,他將湯頭及酸白菜分開包裝,此舉除了可以讓民眾依照個人喜好改變添加分量,如果想吃點火鍋以外的料理,酸白菜還可以炒豆皮或是直接當成小菜,創造多元吃法。

湯頭好不好 喝一口就知道

被問到有沒有推薦搭配酸白菜鍋的食材,鄭朝銘表示除了富含油花的肉類,他也推薦加入螃蟹、蛤蜊等海鮮,可以透過發酵後的醇厚酸味提升海鮮的鮮味層次。「酸白菜就像是鍋物中的引子,可以帶出各種食材的風味。」

喝上一口鄭朝銘自豪的酸白菜湯底,溫潤滑順的清香在口中瀰漫,白菜除了有著適當的酸度外,口感更是清脆多汁,讓人想要一口接著一口。這鍋酸白菜湯頭不只受到消費者喜愛,還獲得了食品界的米其林──國際風味暨品質評鑑所(ITQI)湯頭湯品組的二星認證,讓鄭朝銘更相信自己所堅持的一切是值得的。

鄭朝銘
儘管在種植和研發的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鄭朝銘仍然秉持初心,一一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