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位於臺東關山崁頂部落的蓋亞那工作坊,多年來致力於傳統布農飲食文化的復育。傳統料理和種植密不可分,工作坊廚房旁的田就是食材產地。從林班工的布農泡菜、田裡的蕗蕎,到獵人食肉文化衍生的辛香佐肉食材,部落文化工作者Ibu訴說著潛藏在過去與當今布農料理中的辛辣滋味。找回一種味道,尋回一段歷史,每個滋味都是種記得。
只要有蒜末拌醬油,臺灣人就能從餃子搵到白切肉。對在彰化伸港土生土長、爺爺爸爸都種蒜頭的柯懿珊來說,蒜香是最熟悉的家鄉味。她萬萬沒想到,在距離臺灣三千公里外的馬來西亞檳城、先生楊友錚的老家,餐桌上也擺一碟加了蒜末的沾醬。將檳城娘惹滋味與彰化蒜頭濃縮並融合,夫妻倆既是尋根,也是傳承。
就像臺中的小吃店不能沒有東泉,地方信徒也有各自擁戴的火辣配方──從羊肉爐的黃金搭檔辣豆瓣醬、辣中帶甜的中南部辣椒醬,吃到醬香開胃的剝皮辣椒、原住民的米酒泡小辣椒,還有店家自製的辣油或蒜蓉辣椒醬……等著嗜辣份子跟著辣椒遊臺灣。
日治時代臺灣總督府開發阿里山林場,建設森林鐵路,鐵道從平地直通海拔兩千公尺以上高山,而日本人在鐵道沿線開墾的山村聚落,不只以日式木造房舍移植了家鄉生活場景,同時也種植了許多思鄉憑藉的土產作物,令人嗆辣流淚的山葵就是其中之一。
薑的辣不像辣椒刺麻,汁液的甘甜混合辣感,倒像一則溫和的提醒,提醒身體溼氣太重、太寒,就讓我幫你補一補吧。老爹農場採用自然農法種薑,鋤頭整地、手工拔草,讓薑用最自然的模樣吸收日月精華。所以不見得要澎湃,含著薑片、嚼著薑糖,把握薑傳來的能量,身心就會回暖。
現在要去超市挑一瓶鮮乳真不是件簡單的事,除了耳熟能詳的大廠牌,還有各種小農鮮乳一字排開,雖然賣的都是白色乳汁,卻讓人眼花撩亂。然而在阿公阿嬤的時代,一頭乳牛要用一分農地來換,更別說牛奶,那是有錢人家生病時的營養補給品。這一百年來,牛奶究竟是如何從高貴食品,變成百家爭鳴的日常飲品?
「以前以為芒果就是愛文、鳳梨就是金鑽,其實水果的品種很多,風味都不一樣,牛奶也有這樣的潛力。」生活選物電商AICU執行長羅英維2010年至牧場記錄鮮乳產銷流程,發現新鮮牛奶的味道跟他小時候喝的保久乳很不一樣,就此養成去到哪便買當地牛奶喝看看的習慣,開啟尋訪風味的旅程。
根據全球數據庫(Numbeo)調查,臺灣牛奶一公升均價為臺幣93元,為僅次於黎巴嫩的世界第二貴。儘管如此,我們仍對牛奶和各種乳製品──冰淇淋、優格、起司、蛋糕、手搖飲、調味咖啡趨之若鶩、樂此不疲。牛奶在臺灣為何如此昂貴?為什麼乳牛產乳可以源源不絕?以下為你解答關於乳牛、乳品加工及營養的疑惑。
除了牧場酪農,還有一群幕後功臣照看著乳與牛的狀況──有營養師把關飼料配方,乳牛得以吃飽吃巧頭好壯壯;指甲長了容易受傷,交由修蹄師協助修剪;各種疑難雜症,大動物獸醫使命必達;乳品的品質則由品保員把關,他們是鮮奶背後的超人特攻隊。
愛上尼泊爾奶茶,不只是因為香濃好喝,更是因為當地不分貧富、社會階級,都能輕鬆享有同樣款待的生活情調;街巷中的餐廳和茶店,無論大小,都是客人現點再用牛奶現煮,就算價位庶民,也不會改用奶精或其他合成物,受青睞的本事就看各家茶、奶比例的調配和煮茶功力了。
1998年秋天,我懷抱著美好的憧憬開始我在英國的留學生活。當時狂牛症仍在英國肆虐,全世界對英國的牛肉信心崩盤,造成英國牛在市場上乏人問津,酪農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臺灣是物產豐饒之島,然而直視風土環境的先天條件,對某些食材來說仍存在了發展上的侷限,好比動物奶。以牛乳來說,臺灣第一間較具規模的牧場在日治時期即出現,產量極其有限,多只有特定身分的日本人能喝到,加上滅菌消毒的方法與冷藏設備尚未普及,存放也是問題,因此相較之下,比奶粉更早出現在臺灣的煉乳,於焉成了最好的替代選項。
1970到1980年代出生的臺灣小孩,可說是見證國產鮮乳起飛的黃金世代。政府正極力發展酪農產業,社會經濟穩定,父母甘心上繳月費,讓孩子在學校能領到一盒幫助長高、健骨的牛奶,盼子成龍望女成鳳,幸福如我,當然也是其中一隻鳳!
早上喝牛奶時,你可曾想過手中這杯白色乳汁在抵達餐桌前的旅程?鮮奶廣告以「就像家裡養了一頭牛」的臺詞,強調牛奶的天然新鮮,雖然牛奶的確是乳牛生產後自然分泌的汁液,但後續還得經過搾乳、集乳運送、均質殺菌等繁瑣流程,才能從牧場到餐桌,每一杯鮮奶的誕生都不簡單!
濃郁、香甜、順口,來到禾香牧場就了解牛奶為什麼能這麼好喝──環境清爽乾淨,從犢牛、女牛到泌乳牛,每個階段的飲食都有獨家祕方絕不馬虎,舒服地吃飯、睡覺,讓牛得以健康泌乳;不只是牛,牧場積極朝自動化邁進,在顧好牛的同時也顧好人的工作環境,才能做好每個環節,持續生產優良乳源。鮮奶、優格、饅頭,看見堅持天然的禾香,自然就想帶回家。
上到老公寓四樓的午營咖啡,開闊空間跟茂盛植物讓身心獲得舒展,長桌、榻榻米或吊床任君挑選,不限時提升翻桌率,反倒「坐越久老闆越開心」,要躺要睡隨便你。送上小農鮮奶特調飲品,老闆哈利(林維岳)說因為曾在喜歡的咖啡店被好好款待,也希望在臺南用自己的方式,歡迎客人有閒(ū-îng)來坐。
人手一杯手搖飲,幾乎是現代人的每日生活寫照。在普受歡迎的奶茶品項中,多數人的既定印象就是使用材料不明、成本低廉、熱量高的奶精。其實近幾年,品質穩定又營養的小農鮮乳儼然成為手搖飲料店新寵,甚至可以讓客人選擇喜歡的牧場品牌,發跡於中壢的「LAG累擱」就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