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營
運用生物質翻轉鄰避設施 日本佐賀市跨界循環新契機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人們對待生活、環境與產業發展日益多了分對「碳中和」的觀照,生質能(biomass)逐漸被視作調適氣候變遷的希望之一。廣義來說,動、植物都可稱得上是「生物質」資源。從總量來看,燃燒生物質所產生的二氧化碳(CO2)是生物成長過程中經光合作用所吸收,因此相對於燃燒化石燃料,大氣裡的CO2可被視為沒有增加,生物質因此具有碳中和的性質,是可永續再生的資源之一。如果從人類的生活來看,傳統農村砍伐木材或撿拾柴薪,用於生產或燃料等都可說稱作利用蘊藏於大自然中的生物質資源。而至現代社會,不論城市或鄉村,又或是城鄉交界地帶,都有家庭或事業廢水、汙泥、廚餘等廣泛的生物質資源。日本佐賀市透過發展生物質產業的案例,興許能帶我們一窺農村再生、地方創生如何與循環經濟及淨零碳排行動的結合成為可能。

臺南分局長傅桂霖於國家環境教育獎決審日進行說明
農業經營
和諧山林,智慧防災 水保局臺南分局推動環境教育經驗分享

近年來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常有極端的短延時強降雨等情形。2009年莫拉克颱風侵襲臺灣,挾帶破紀錄的降雨量,尤其受災地區以南部山區最為慘重,高雄市甲仙區小林村小林部落滅村事件,成為全民心中最為沉痛的記憶。經歷過此重大災害,民眾重視的災害防範意識開始形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南分局(簡稱臺南分局)透過培訓「水土保持志工」及「土石流防災專員」二大志願服務民間夥伴(核心成員),進入社區校園宣導水土保持與防災環境教育知識,提升一般民眾與學童對於水土保持與防災的常識,並且採取積極軟硬體措施,加強上游坡地集水區水土保持環境及完備各項保育設施,協助地方提升防災自主能力。

農業經營
農產加值施魔法 打造舌尖新饗宴 農產加工科研創新商機

臺灣優質農產品種類多元,可供食品加工產業發展創新加工製品,因應消費市場激烈競爭及求新求變的趨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農糧署(簡稱農糧署)攜手大專院校學研專家,結合鳳梨釋迦、文旦柚、檸檬及鳳梨等盛產期間大宗農產品,依產業發展需求,運用各式加工技術,開發突顯地方特色加工製品,鼓勵加工業者採購國產農產食材產製加工品,藉由建構標準化製程及改善設備提昇產製效率,有助於調節產銷,並於2022年11月23日在臺北喜來登飯店辦理成果發表記者會,藉由技術交流整合產官學及通路業者,加速研發成果與產業結合,為臺灣農產品創造新商機,更讓消費者分享創新優質的農產加工品。

藉由業者觀摩會培養農產品冷鏈人才
農業經營
自動化轉型+跨域培訓 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發展趨勢與人才供需

「冷鏈」指的是將易腐食品或需溫控的產品,從生產端運送至消費端皆維持在低溫環境,以確保農糧產品、漁畜產品、冷凍食品、化學品及醫藥品等產品安全與品質的「低溫物流系統」。對於食物供應鏈而言,冷鏈為以確保食品安全與品質目的之「溫度控制食品的供應鏈」。

希臘南部的基特拉島
農業經營
你有多Smart? 歐盟的智慧農村養成法 美國與日本農業勞動力現況分析

在全球人口向都市集中的趨勢下,各國鄉村都面臨相似的挑戰,一方面因為缺少工作機會與可持續的商業活動,將人們推往都市謀生;又因人口減少連帶使公私部門於鄉村的基礎服務的投資漸少,造成生活機能的不足與衰退,又再次將人推往都市。重複的負面循環,使得鄉村居於日益不利的地位。然而,鄉村富有諸多自然與人文資產,而且新科技與資通訊技術逐漸普及,兩相碰撞下,或許能激出新火花,開展鄉村新樣貌。近10年來,歐盟陸續對於如何利用科技突破鄉村困境,提高鄉村的競爭力與便利性加以討論,提出「智慧農村」(Smart Village)的概念與相關計畫。

杭菊在臺灣栽培不易,花色有白有黃,為菊花茶的主要原料
農業經營
無毒杭菊全利用範本 花卉格外品循環經濟與碳足跡應用

工業研究院(簡稱工研院)規劃杭菊格外品循環經濟應用、碳足跡產品認證及導入產品安全履歷系統,讓杭菊在安全種植環境成長,使消費者得到安心、安全的保障。因此,將自然無害植栽技術、香花萃酵蜜釀技術與產品安全履歷雲端平台技術相結合,讓杭菊副產品的生產過程更透明化,開發出無毒且具競爭優勢,將花卉格外品變身為高經濟價值產品,創造出更高的營收及產值。

玉蘭花
農業經營
以花香代金香 廟宇生煙也很環保 玉蘭殘花循環經濟與廟宇製香產業新商機

臺灣人常說「拿香跟著拜」,就是祈求神明帶給自己平安、幸福與財富。如以高值化萃取技術,搭配智慧高效能低溫萃取,屬於泛用型香花物質(液態)及香氣(氣態)擷取產出的玉蘭香花鎖香萃取液為植物水溶性化合物,由於為水溶性,包含天然植物香氣水溶性化合物在其中。推動「以花香代金香」的創新模式,藉由廟宇內部轉型提升需求以及信眾健康意識抬頭的外部趨勢,將此創新應用思維推展到一般信眾慣行的祭拜模式中,也許可開創廟宇製香產業新商機。

診斷
農業經營
我的植物怎麼了? 快找LINE病蟲害諮詢診斷服務

天啊!我種的茄子葉上怎麼會有黑色的病斑?我該怎麼辦?別擔心!若有農作物病蟲害問題,只需加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簡稱桃園場)作物病蟲害診斷服務的LINE@,或至桃園場官網首頁掃描QRcode,即可透過線上提供照片和資訊的方式,獲得相關專家諮詢提供適當的處理方式。

機械耕作
農業經營
農業勞動力短缺! 多元人力資源成紓解之道

在全球面臨人口結構改變所衍生的人口快速老化及勞動力減少的問題之下,農業勞動力的短缺更將嚴重影響糧食安全及農業永續經營。不論是與我國農業結構相近的日本,或是多為經營大規模農牧場的美國,皆面臨農業勞動力短缺的相同困境,故近年來持續透過不同的擴充農業人力措施及導入機械耕作等方式,以減緩人力需求。

臺灣胡麻栽培面積增加
農業經營
本土芝麻開門 打造色香味傳奇

在臺灣,談到胡麻(Sesamum indicum L.)不禁令人想起香脆適口的芝麻糖,香氣迷人且用途廣、可添加於麵食作為調味料或餡料的胡麻醬,炒菜提味用的香油,到冬令進補的美味湯物麻油雞,胡麻這不起眼的種子,悄悄地以甜點、主食、配菜到湯品等各種形式,遍布在國人的飲食當中。其實芝麻不只是臺灣飲食的重要配角,世界各國傳統料理中也常看見芝麻的身影、聞到它的氣息,特別是在資訊無國界的世代,在臺灣要吃到各國料理已不再是難題,但是在國內要吃到本土芝麻,卻需要花點心力。

球薑
農業經營
觀賞+藥用價值潛力新星 亞太地區球薑產品應用趨勢洞察

植物草本來源的產品訴求近年持續受到消費市場青睞,球薑這類富有機能性的特用作物則有望成為草本保健的新星。目前臺灣可供食品原料使用的球薑部位為「根莖(Rhizome)」,近年已有許多關於球薑活性及藥理成分的研究報導,在過去的體外及體內試驗中,亦證明了球薑萃取物在不同的濃度下具有抗發炎、鎮痛、緩解潰瘍、抗腫瘤、免疫調節及抑菌等藥理活性。雖已有許多球薑的保健及藥理科學實證,亞太地區的球薑應用產品類型仍以外用品為主,醫療保健食品及健康導向的休閒食品應用,在亞太地區尚有琢磨和拓展的空間。

生態農園主人郭明源與施麗芬
農業經營
ESG浪潮下的農業新契機 企業永續經營概念的實踐指標

臺灣2022年3月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加速推動減碳永續,藉由綠色融資與增加投資,帶動產業綠色轉型與經濟成長,透過資訊揭露,將永續發展作為導入企業資金的指標工具,進而引發ESG浪潮。

ESG已然成為企業在營運上的顯學,依循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2022年9月提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將有越來越多金融機構依據企業在ESG的表現來決定是否放貸。農業為產業的一環,我們勢必先了解ESG為何?又此浪潮下,農業的機會何在?值得我們關注。本文首先介紹ESG的意涵,再進一步闡述ESG、CSR與USR的差異,最後提出農業的未來可能機會。

竹筍
農業經營
展現孝心 不用再哭竹生筍 國產筍加工技術與產業發展接軌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簡稱農糧署)因應竹筍產業發展需求,結合大專院校等學研單位資源,輔導農民團體導入現代化生產技術及設備,建構竹筍加工示範點,發展多元加工製品並結合故事行銷模式,將推廣能量發揮最大的影響力,為農民創造更高收益,進而帶動國內經濟繁榮。

木瓜
農業經營
疏果後的青木瓜 萃取物利用好多元 木瓜產業的加值應用趨勢分析

木瓜果肉富含糖分、果膠、維生素、有機酸、番木瓜蛋白酶、凝乳酶及木瓜鹼等機能成分,且其種子亦包含有芥子油苷、生育酚、類胡蘿蔔素和異硫氰酸芐酯,具備有抗氧化的生理活性。由於其機能特性,木瓜已逐漸發展為機能產品的潛力素材。例如澳洲近年發展木瓜霜(萬用軟膏),因其機能特性,廣受消費大眾喜愛,更銷售至紐西蘭、緬甸、中國、澳洲、菲律賓等國。本篇將利用Mintel產品資料庫,主要盤點近6年亞紐澳地區木瓜產品及市場趨勢進行探討分析,來了解木瓜的多元化發展現況。

檸檬塔
農業經營
不只是檸檬汁!醫藥保健也實用 檸檬產業的加值應用趨勢分析

檸檬富含多種營養元素,如維生素C、鉀、橙皮苷(Hesperidin)與右旋檸檬烯(D-Limonene),其中如橙皮苷等類黃酮成分,經研究指出具有抗氧化、調節血脂、降低癌症風險等作用。因為檸檬富含的營養元素,其應用領域除了一般食品飲料,也逐漸擴大到美妝保養品及機能性產品範疇。

芒果
農業經營
全果利用發光!芒果核變身彩妝保養品 芒果產業的加值應用趨勢分析

近來隨著聯合國訂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相較於傳統線性生產所產生副產物及廢料棄置不同,循環經濟的觀念逐漸受到重視,循環經濟即是將末端副產品再次投入生產或轉作他用,放眼於農業,全果利用及零廢棄的議題則逐漸受到關注。芒果(Mangifera indica L.)不管以產量和種植面積來看,都是全球重要的熱帶作物,本篇將一窺全球芒果全果利用的發展。

紅龍果
農業經營
讓產銷失衡的「X」線消失! 紅龍果多元加值應用趨勢分析

紅龍果產季於5~12月,因喜氣的外觀,成為傳統民俗過年祭祀的熱門水果選項。近年產量逐年攀升,紅龍果卻因量多而出現價跌的現象,導致單價與產量呈現相反的走向,恰巧像是英文字母的「X」,急需透過外銷或加工等手段來平衡國內紅龍果的利用與價值。本文將針對目前國內外紅龍果的加工應用趨勢進行分析,探討紅龍果產業未來在國內外的加工產業中,擁有哪些應用機會及加值可能性。

黑后葡萄
農業經營
臺灣釀酒葡萄的發展脈絡與產業調適

萄為全球廣泛栽培的高經濟落葉果樹,果實除可鮮食,也可加工釀製葡萄酒、果汁、果乾及果醬。提到葡萄酒,一般人可能先聯想到位於北半球的法國。然而,位於亞熱帶氣候的臺灣中部,除了種出產值高達新臺幣69億的巨峰葡萄鮮果,也有以「金香」、「黑后」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中場)育成之新品種葡萄釀製的葡萄酒,於法國國際酒類競賽獲得金牌及銀牌殊榮,上演「紫金」傳奇。

採茶
農業經營
村落合力經營發展 日本集落營農措施強化組織運作效能

日本近年因農村人口高齡化、農業勞動力減少、農地棄耕的比例逐年上升,造成農業經營規模無法擴大、村落功能低落等問題。為強化地方村落的發展,並維持村落的功能與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日本持續推動相關的輔導措施,包含推動地方創生聚落發展和集落營農等相關措施。

漁船
農業經營
科技捕魚打造海上智能移動城堡 遠洋漁業展望新未來

「現在的漁船越來越舊,年輕人都不願意回來幫忙。如果可以把漁船變成像科技大廠一樣,我們就不愁年輕人會往外跑,也有勇氣把自己的小孩或者是年輕人留下來!」滿鱻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林育新5年前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漁業署召開的「智慧農業」計畫盤點座談會直指核心,談到他對臺灣遠洋漁業發展的憂心與盼望,如今依舊字句篆刻在國立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教授沈聖智心裡,「雖然時間有點久了,但我還清楚記得那天他所說的話,我們的漁民是多麼期待新科技能夠放到漁船上面,協助他們解決現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