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浪潮下的農業新契機 企業永續經營概念的實踐指標

生態農園主人郭明源與施麗芬

支持有機農業是企業實踐ESG常見的方式。圖為堅持友善農業與守護溼地生態的源鄉自然生態農園主人郭明源與施麗芬。(攝影/李文揚)

文.圖/黃德秀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
    施乃禎 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臺灣2022年3月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加速推動減碳永續,藉由綠色融資與增加投資,帶動產業綠色轉型與經濟成長,透過資訊揭露,將永續發展作為導入企業資金的指標工具,進而引發ESG浪潮。

ESG已然成為企業在營運上的顯學,依循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2022年9月提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將有越來越多金融機構依據企業在ESG的表現來決定是否放貸。農業為產業的一環,我們勢必先了解ESG為何?又此浪潮下,農業的機會何在?值得我們關注。本文首先介紹ESG的意涵,再進一步闡述ESG、CSR與USR的差異,最後提出農業的未來可能機會。

ESG納入企業決策 永續發展的績效指標

ESG係指環境保護(E,environment)、社會責任(S,social)和公司治理(G,governance),是3個英文單字的縮寫,ESG一詞首見於聯合國2004年出版的《Who Cares Wins》一文,指出應將企業對於環境、社會及治理的投入做為資金導入的指標,爾後2006年聯合國環境金融計畫(UNEP Finance Initiative)公布責任投資原則(The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PRI),在進行投資分析及行使股東權利時,要求機構投資人考量ESG要素進行投資分析,使標的投資公司揭露ESG資訊。由此可知,一個企業投入ESG的資訊,被視為評估一間企業經營的指標。例如國泰金控、中華開發金控就已採用PRI原則,將ESG問題納入投資分析和決策過程。

ESG在環境面「E」主要注重企業在環境、生態與氣候等面向的處理措施,例如企業在環境上的表現,常見項目有產品生產過程要碳中和、建構碳足跡、處理廢棄物及改用綠能供應等;企業在社會面「S」的表現,常見的有注重員工健康與安全、維持平等的工作環境、回饋社會與社區等;在企業治理面向「G」的表現,包含內部管控、股東權益、保障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利益等。一個企業投入ESG的多寡,意味著該企業對永續發展的貢獻,以及企業如何因應氣候變遷下的營運風險,亦將影響經營獲利,而企業越重視ESG,代表可獲得更高的投資報酬率。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ESG即獲得關注。以美國市值前3,000大的公司為例,ESG評分愈高的公司,受金融危機波及的程度愈低,原因在於企業長期投資社會資產,得到投資人的信任,帶動公司的績效維持在一定水準。

揭露更多資訊 ESG檢視真永續或漂綠

永續發展是我們追求的共同目標,無論是企業與學校都能扮演重要的角色,繼而延伸出CSR與USR。CSR係指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le, CSR),由1999年當時聯合國祕書長Kofi Anan倡議,其概念係指要求公司落實「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不僅顧及公司自身的獲利,還要對社會、環境的永續發展有所貢獻,並兼顧所有相關的利害關係人的權益。

USR係指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niversity Social Respon sibility,USR),點出大學有責任採取透明化的策略和行動去正面影響社會和環境(EUUSR,2018),包含永續發展、正義公平、民主參與、社會的健康福祉等,臺灣教育部亦於2017年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聚焦在地連結、人才培育及關注地方各項議題,以期大學也能夠成為實踐永續發展目標的一員。

CSR與USR均屬落實永續發展的範疇,但如要確保永續發展落實,則需要更詳細的資訊揭露,做為衡量實踐CSR的指標。換句話說,「永續經營」是企業應該追求的大方向,CSR是永續經營的主要概念,ESG是透過環境、社會、公司經營去評估的一種永續指標。

國際上不斷蓬勃推展永續發展目標(SDGs),ESG經營指標也將CSR議題升級,把環境、社會責任與治理框架一起納入企業核心戰略。例如,一家汽車製造商的CSR活動可以讓他們的員工淨灘,或在社區展開植樹造林,但是在ESG的資訊揭露框架下,將會被檢視達到哪些影響力,甚或進一步釐清是真永續或是漂綠(Green washing)。

這使得投資人、公民團體能有所依循地檢視企業和政府的永續性,並同時反映降低環境風險損害的能力。有別於僅以財務狀況來判斷企業的好壞,重視ESG概念的企業,亦內涵穩定、低風險的營運模式,因此吸引投資人的目光。彭博社(Bloomberg)預測,到了2025年,全球ESG投資規模將突破53兆美元,約占全球管理資產的三分之一,顯示ESG題材為投資者的關注焦點。

農業在ESG議題上的異業合作機會

臺灣已建置ESG的框架,具體引導各產業的綠色轉型。金管會督導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及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於2010年2月6日發布實施「上市上櫃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實務守則」,其中第30條更直接說明:上市上櫃公司宜編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揭露推動企業社會責任情形。金管會為引導金融業及企業重視氣候變遷議題及永續發展,2020年推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涵蓋ESG面向,鼓勵金融機構擴及至對綠色及永續發展產業的投融資,爾後更在2022年3月正式啟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讓國內大型企業可以依照永續發展路徑圖推動自家的減碳措施。2022年9月金管會更提前公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修正「上市櫃公司編製與申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明列公司應以專章揭露氣候變遷對公司造成的風險與機會以及採取的相關因應措施,將自家的ESG資訊納入永續報告書,主動揭露。此外,國際間的道瓊永續指數(DJSI)、富時永續指數(FTSE ESG)等亦有導引投資人檢視ESG成效的功能。

臺灣具一定規模以上的農企業已有具體ESG實踐,2021年全國農業金庫、石安牧場的永續報告書中均已增加ESG架構,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糖),其2022年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書已列ESG的框架呈現績效,其特色績效包括穩定國內物價(維持砂糖價格和凍漲小包裝沙拉油)、穩定豬肉價格(調配供需)、釋出黃豆予同業周轉、協助農民去化盛產及外銷受阻的農產品、推廣有機栽培及造林撫育等。環境面,除了利用土地資源進行再生能源發電,台糖也利用剩餘蔗渣發電、利用豬糞尿進行沼氣發電、落實綠色採購等措施,並以量化說明個別成效。

無獨有偶,台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在其2021年的企業永續報告書中,揭露其綠色環境的作為包括:土地場域及農區闢建時強化水土保持設施的量能,並在環境開發利用時導入專家學者諮詢機制;導入高效節水系統,透過每公頃布建的1萬4,000個滴孔精準注入茶苗所需液肥與水源,達到精準施肥;在植樹減碳的部分,公司自營造林成果面積已達約475公頃。另外對應當前趨勢,落實減碳措施及綠色供應鏈。台灣蓋婭社會企業則因其不用犁耕與翻耕,且無農藥的溫室農業,成為許多創投公司洽談ESG合作的對象,可窺見其他企業的ESG需求。

由前述說明可知,未來ESG的浪潮勢不可擋,那麼農業領域在這個趨勢下應該如何掌握機會呢?筆者以為農業的機會有二,一是發展農企業的特色ESG,吸引投資者與消費者,已具一定規模從事農產業或農產品加工的企業,可發展其永續發展報告書中特色的ESG績效,將農業多功能的概念具體應用,如台糖推動有機契作面積,帶動小農發展有機農業,擴散環境效益至農村福祉。台糖公司結合工會、福利會、各事業部,協助臺灣農產品盛產滯銷、新冠疫情衝擊以及外銷受阻的難關,都是ESG的表現。二是提供其他部門企業的ESG中環境面「E」與社會面「S」的合作,農業作為唯一具有碳匯功能的部門,除了負碳,農業的多功能性,即生態系統服務所提供環境效益,可對接企業環境面「E」的需求,是讓農業賺到永續商機的機會。農村作為農業場域的一環,農村深度的低碳體驗,或是員工餐廳採用低碳有機的在地食材(地產地消),都是鏈結農村,產生社會面「S」綜效的作法。

ESG已然成為現代企業發展的顯學,企業在推動ESG時,可能與其他類別的產業合作,而產生另一波商機或轉型的機會,都是非常值得關注的,未來ESG需求將會越來越大,新的需求將帶動新的產業,農業部門做為唯一能負碳的產業,應該更積極掌握永續的商機。

健康土壤種植無農藥蔬果
以健康土壤種植無農藥蔬果的溫室農業,也成為與企業ESG合作的選項之一。(攝影/黃毛)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2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