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善用有機廢棄物製成的有機肥。
農業經營
全球減碳排的基盤 有機廢棄物處理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自1992年創立以來,歷經30年,雖有多年來的努力但也被批評進展緩慢,難達成應有的進度及目標,因為近年來大氣的二氧化碳濃度仍繼續上升,1995年COP1(第一屆COP)時為360.97ppm,到2022年COP27時已達417.20ppm,難見減緩跡象。造成二氧化碳濃度上升的原因很多,但讓人擔憂的是要如何加強拯救碳排問題才是重點,值得關切。本文期盼藉由提出有機廢棄物處理的角度,來協助解決全球碳排問題,以拋磚引玉的心情,尋求強化多元減碳排的方案。

從農電共生到漁電共生,關心的不只是總體能源議題
農業技術
鄉村防護初探 淨零路徑下與農業共存之道

在能源轉型、淨零路徑等議題不斷為各界所重視的臺灣社會,在各產業部門中原是最具「永續」潛力的農業部門,卻往往陷入與產業永續發展衝突的兩難困境。舉例言之,現行太陽能光電的各種發展模式中,農業部門被期待的貢獻,無論是「農電共生」、「漁電共生」、「畜電共生」等經營模式,目前皆不脫朝向「農地利用」的方向進行,進而導致看似立意良善、充滿進步價值的策略,造成農地恐被蠶食鯨吞的疑慮與結果。

生態農園主人郭明源與施麗芬
農業經營
ESG浪潮下的農業新契機 企業永續經營概念的實踐指標

臺灣2022年3月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加速推動減碳永續,藉由綠色融資與增加投資,帶動產業綠色轉型與經濟成長,透過資訊揭露,將永續發展作為導入企業資金的指標工具,進而引發ESG浪潮。

ESG已然成為企業在營運上的顯學,依循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2022年9月提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將有越來越多金融機構依據企業在ESG的表現來決定是否放貸。農業為產業的一環,我們勢必先了解ESG為何?又此浪潮下,農業的機會何在?值得我們關注。本文首先介紹ESG的意涵,再進一步闡述ESG、CSR與USR的差異,最後提出農業的未來可能機會。

2022有機農業促進論壇
豐年雜誌
在地資源循環模式 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 淺談有機農業如何邁向淨零排放

現今全球面臨的氣候變遷是前所未有的嚴峻,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團隊研究指出,臺灣自1910至2020年平地年均溫上升約1.6°C,且近30年有加速增溫的趨勢,極端氣候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已嚴重影響作物生產。為此,中興大學有機農業推動中心今年度辦理兩場次有機農業與淨零排放的全國性論壇,以兩階段循序漸進地探討有機農業如何從「邁向」到「實踐」淨零排放。

大豆
封面故事
營養補給超新星 大豆植物雞精與全豆天貝 大豆醱酵技術的多元應用

植物性蛋白在全球颳起了新一波蔬食旋風,為葷、素食者開闢了豐富的飲食選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簡稱農試所)研發出國內第一支胺基酸含量媲美傳統雞精的「大豆植物雞精」,還開發出免去皮的「全豆天貝醱酵技術」,提升風味之餘,也消弭農業廢棄物的產生,為環境永續善盡一分心力。

小麥
封面故事
農業與畜牧的減碳乘法 養豬廢水再利用 澆灌跨領域碩果

「畜牧廢水(或稱畜牧沼肥)用於灌溉農地,既能減輕地面水的營養鹽負荷,也能降低畜牧業者處理廢水的成本,減少30~40%的碳排量,以資源循環利用達到節能減碳。」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簡稱農試所)農業化學組研究員陳琦玲,談起推動畜牧廢水再利用的歷程,源自多年前赴荷蘭考察化學肥料用量縮減時,發現箇中祕訣為畜牧廢水全面資源化,遂著手一系列研究測試,從安全試驗、肥分轉換與環境影響等各方面進行謹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