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乳牛也能產奶?減碳趨勢技術「精準醱酵」:微生物取代傳統生產方式 臺灣也正在發展

使用經篩選甚至重組DNA的微生物「精準醱酵」生成特定物質,隨著基因技術發展及淨零排放趨勢,已成為食品工業熱門技術。(AI生成/Ponchita on Adobe Stock)

使用經篩選甚至重組DNA的微生物「精準醱酵」生成特定物質,隨著基因技術發展及淨零排放趨勢,已成為食品工業熱門技術。(AI生成/Ponchita on Adobe Stock)

撰文╱
張雅昀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產業發展中心研究專員
劉玹君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產業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

精準醱酵(precision fermentation)近年成為食品工業熱門技術,效果包括以「無動物」方式生產各種動物性蛋白,並主張比傳統農業生產更永續、高效、低成本,甚至能提高最終成品營養價值,被認為正重塑食品技術的未來。然而,精準醱酵可能牽涉基因改造技術,在歐盟等地區接受度保守,法規、消費者習慣也影響國內外消費市場,是未來發展上的挑戰。

精準醱酵利用微生物生產特定機能性成分(functional ingredients),透過基因改造微生物大量生產特定蛋白質、酵素、維生素、色素和脂質等,目前已經應用於生產特定原料成分,例如製造起司必須使用到的凝乳酶(chymosin或rennin)、藥品(如胰島素)、維生素以及食品添加物如檸檬酸。

延緩地球氣候變遷已成為國際共識,並推動各項產業發展減少碳排及淨零相關技術,例如歐盟等國紛紛採行「2050淨零排放」對策,精準醱酵因土地使用需求少、溫室氣體排放低,具減碳效益,成為產業研發重點之一。去(2023)年底,歐盟宣布將在今年投資5,000萬歐元支持發展精準醱酵的新創公司;國際市場調研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於2023年預估,全球精準醱酵市場將以44%之年複合成長率成長,並於2030年前達到363億美元規模,發展潛力可見一斑。

精準醱酵食品應用範圍極大 新產品嘗試替代可可脂、蜂王漿

因為利用精準醱酵技術,能以微生物產出乳蛋白等「農產品」,有人將這方面的應用稱為「細胞農業」(cellular agriculture),與傳統農業可能產生競合關係。以下將說明精準醱酵在「乳製品」與「蛋白質、脂質及食品添加劑」等應用發展,並介紹Mintel GNPD產品資料庫中新穎、具有前瞻性的產品。

  1. 乳製品

在1990年代,精準醱酵開始應用於凝乳酶的商業化生產,取代傳統製作起司使用取自牛胃的皺胃酶(rennet),開啟應用精準醱酵生產其他食品原料的潛力,目前包括乳品中的蛋白質、脂肪和醣類(碳水化合物)都可能透過新穎技術生產。

蛋白質部分,2020年食品科技公司Perfect Day以精準醱酵技術製造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獲美國主管機關認定可用於食品和飲料,Perfect Day生產的酪蛋白也被雀巢(Nestle)和瑪氏(Mars)等食品大廠採用為產品原料,但除了少數美國品牌逐漸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引進相關產品,使用Perfect Day開發成分的產品數量仍很少,侷限於美國市場;而在亞洲,去年新加坡TurtleTree公司針對機能性、食品應用,推出以精準醱酵生產的牛乳鐵蛋白產品。

乳脂肪生產方面,以色列新創公司Wilk發布全球首個用於優格中的培養乳脂肪,而瑞典Mycorena公司則在2022年發布「生物質醱酵」(biomass fermentation)技術,生產一種真菌結構(fungi-stabilised)脂質成分,可用於高脂乳產品。至於合成乳品醣類的技術領域,目前關注重點為精準醱酵母乳乳寡糖,添加在嬰兒配方奶粉中。

起司製程因凝乳酶商業化生產改變,也開啟精準醱酵在食品原料生產的應用。(攝影/Artem on Adobe Stock)
起司製程因凝乳酶商業化生產改變,也開啟精準醱酵在食品原料生產的應用。(攝影/Artem on Adobe Stock)
起司以及乳製品、乳成分是精準醱酵最先造成影響的範疇。(攝影/revolution540 on Flickr CC BY 2.0 DEED)
起司以及乳製品、乳成分是精準醱酵最先造成影響的範疇。(攝影/revolution540 on Flickr CC BY 2.0 DEED)
皺胃酶(rennet)是取自初生反芻動物(小牛或羔羊)皺胃的一種複合酵素,為傳統製作起司使用的原料;凝乳酶(chymosin或rennin)為皺胃酶中的其中一種酵素,占皺胃酶成分80~90%,主要功用為凝結酪蛋白,目前製作起司多使用凝乳酶,以利製程控制。部分華文翻譯將rennet也譯為凝乳酶,然而rennet與chymosin/rennin的概念不同,不宜混淆。
  1. 蛋白質、脂質及食品添加劑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於2020年指出,依循傳統生產模式將無法滿足未來全球人口的蛋白質需求,而精準醱酵技術可提供解決方案。美國生技公司The EVERY Company和芬蘭-美國食物生技公司OneGo Bio等企業,正透過精準醱酵生產雞蛋蛋白質;The EVERY Company已推出非動物源的雞蛋蛋白質機能性果汁飲品。

產業界正透過精密醱酵技術探索其他食品成分替代可能。比如森林砍伐等環境、道德疑慮促使部分消費者避免使用棕櫚油,英國新創公司Clean Food Group開發以非基改酵母菌菌株產出替代性棕櫚油;目前由於非洲產地氣候、病害因素減產而大漲的巧克力原料可可,美國Seminal Biosciences公司則著手於非可可豆來源的可可脂替代品研發,宣稱與傳統可可脂功能相當,且更為安全可靠。

除了油脂生產,精準醱酵亦可望在食品色素或甜味劑等添加劑領域,提供非化學合成技術產製、相對自然的產品,和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劑競爭。

可可脂原本須由可可豆取得,是否使用可可脂替代品影響市面商品能否稱為「巧克力」,新技術替代品將有可能影響巧克力、可可原料市場。(攝影/Veganbaking.net on Flickr CC BY 2.0 DEED)
可可脂原本須由可可豆取得,是否使用可可脂替代品影響市面商品能否稱為「巧克力」,新技術替代品將有可能影響巧克力、可可原料市場。(攝影/Veganbaking.net on Flickr CC BY 2.0 DEED)
  1. 技術研發傾於替代動物生產

利用Derwent Innovation專利資料庫檢索近10年精準醱酵相關專利,得到16筆資料中,專利申請時間集中在2022~2023年,主要為企業申請。例如挪威SifoTEK公司的專利是關於生產蜂王漿(蜂王乳)替代品,使用含有重組DNA的微生物如酵母菌、細菌或真菌生產蜂王漿蛋白,並添加水、礦物質和胺基酸等配製出不含動物來源成分的蜂王漿替代品。

美國Clara食品公司(即The EVERY Company前身)透過機器學習演算法將醱酵製程最佳化,可最適化多個醱酵相關菌株條件,並預測醱酵結果。印度生技公司Zero Cow Factory的專利則是研發非動物源的酪蛋白生產,利用基因重組技術,以酵母菌大量生產標的蛋白質。

研究機構方面,中國華南理工大學有一項關於突變株單細胞綠藻的專利,具生產替代性蛋白質的潛力。綜觀目前精準醱酵專利主要是關於非動物源的蛋白質生產,與近年國際上對低碳生產及非動物性蛋白質訴求的趨勢一致。

擴產可望大幅降低成本 減碳、糧安議題推促精準醱酵技術

由於精準醱酵使用醱酵槽,免去飼養動物生產乳品等原料的需求。「無動物」生產過程宣稱因省下飼養動物的能源消耗,碳足跡較傳統生產方式低,而且產物「與自然生產相同」(nature-identical),能提供相同的營養價值。

儘管目前透過精準醱酵生產乳品成分,產量仍小且成本高,但長期而言,生產規模擴大後有機會讓成本低於傳統生產的乳品原料;以色列跨國乳品企業Remilk表示,今年利用酵母菌生產牛乳蛋白質,成本已和酪農生產相當。食品產業預估在2025年前,精準醱酵生產蛋白質成本為每公斤10美元,價格具備市場競爭力。可預見未來陸續有更多使用此類蛋白質原料製作的多元產品上市。2

近年國際衝突、經濟震盪、極端氣候以及肥料價格急遽上升,影響全球糧食體系;去年聯合國糧食峰會指出,全球有7.8億人處於糧食危機,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植物性蛋白質含有的必需胺基酸不如動物性蛋白質,但同樣無動物生產的精準醱酵能給予市場大眾實惠的營養,一旦成本降低,將有望使蛋白質供給不足或無法負擔的地區,人們能免於營養不良造成健康危害。

豆漿外大部分「植物奶」蛋白質含量少,更缺乏必需胺基酸,在營養層面難以真正替代傳統乳品,精準醱酵產物有可能改變這個局面。(攝影/Kjokkenutstyr Net on Flickr CC BY 2.0 DEED)
豆漿外大部分「植物奶」蛋白質含量少,更缺乏必需胺基酸,在營養層面難以真正替代傳統乳品,精準醱酵產物有可能改變這個局面。(攝影/Kjokkenutstyr Net on Flickr CC BY 2.0 DEED)

然而,歐盟法規將微生物在內的「基改生物」衍生原料產製的食品,列納為「基改食品」,精準醱酵產品大多可能屬此範疇,而須標示相關警語;凝乳酶可能例外,由於在歐洲長期應用於起司等食品加工,凝乳酶被歸類於加工輔助劑,不需列入食品標示中。此外義大利政府亦在2023年頒布法規,禁止「實驗室生長的肉類」等「合成食品」,包括以精準醱酵乳蛋白再加工製成的乳品,顯示從傳統農業轉向新穎技術生產食品,可能面臨來自主管機關的阻力,更須評估消費者的興趣和心理,從售價與風味等方面改善劣勢。

植物肉、植物漢堡將來有可能搭配精準醱酵生產的替代脂肪來調整風味;圖為示意圖。(攝影/黃毛)
植物肉、植物漢堡將來有可能搭配精準醱酵生產的替代脂肪來調整風味;圖為示意圖。(攝影/黃毛)
2目前美國豬肉平均價格約每公斤2美元,但其蛋白質占比也約為1/5,因此若以蛋白質含量為基準,精準醱酵蛋白質成本將可望低於豬肉價格,但貯運、應用等條件可能會優於豬肉。

臺灣精準醱酵產品方興未艾 國產素材、在地化特色為市場機會

精準醱酵技術可應用於替代性蛋白質、保健食品及美妝外用品,相關產業蓬勃發展也讓精準醱酵發展前景可期。臺灣業者除了評估設備產能,也應通盤調查國內市場需求,並了解民眾對相關商品的認知和接受度,選定符合產能與市場期待的產品投入研發。

目前國內已有多家廠商跨足精準醱酵領域,相關產品包括小孢子靈芝類球蛋白,透過畢赤酵母菌(Pichia pastoris)的重組蛋白質生產平台,以醱酵量產臺灣新品種小孢子靈芝的免疫調節蛋白質,其應用在調節免疫細胞、抑制癌細胞增生和預防老化失智領域都有相關研究;國內尚有廠商以大腸桿菌醱酵生產蝦紅素,蝦紅素具強抗氧化能力,保健功效包括改善認知、舒緩眼部疲勞和提升運動耐力……等,此外蝦紅素為一種天然色素,也可使用於化妝品,或添加於動物飼料為養殖動物增豔,並能提升動物健康。

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署
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署

在法規層面,由於精準醱酵經常涉及利用基因改造微生物生產標的產物,而國內基因改造食品法規明定,目前可用的基因改造食品原料中,不能包括基改微生物本身,因此在相關產品研發上,務必要求終端產品確實將基改微生物與產物分離,並透過安全性驗證確保產品食用無虞;通常此類產品需通過衛生福利部的「非傳統性食品原料」核准,提供相關文獻資料以及安全性試驗數據,並通過主管機關審核,讓消費者安心選購。

在國內外市場拓銷上,參照近年國內保健食品及美妝產品業者善用網路社群行銷的策略,國內消費者對國產品牌關注及認知提高,更願意購買國產產品,因此強調本土研發、搭配使用本國農產原料的產品,可視為未來的市場機會;進入國際市場的切入點,則需著重功效實證的科學數據發表,以及與國際接軌的產品規格,藉由我國業者累積的研發實力,應用國產農業素材生產具市場辨識度的產品,尋求拓銷海外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