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有菌有草農園共生 簡介草生地被植物與微生物肥料

草生栽培普遍用於長期栽培經營的果園或森林,地被植物覆蓋裸地可調節土壤性質和優化作物的生長環境。地被植物的根部與附近土壤共同形成根圈,是微生物生活的重要場所,作物可藉由微生物分解有機質來促進有效養分的吸收,穩定作物的發育及生產,同時提升農業環境的整體生態及對逆境的耐受力。

新聞
微生物讓羽毛更加值!羽毛生物堆肥長效供肥 對作物產量品質實證有效

堆肥成品穩定具緩慢供肥能力,有助於減少農業生產之介質成本、肥料用量、施肥頻率與人力投入,減少化學肥料用量,有助於減少製作化學肥料所投入之石化能源,而應用本土緩效供肥介質替代進口泥炭介質,亦有助於減少開採泥炭所導致之碳排放。

封面故事
本土蘇力菌商品化與產業化成果耀眼 殺蟲戰力更勝市售國外商品

過去市售蘇力菌產品幾乎都是進口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以下簡稱藥毒所)積極研發本土蘇力菌,落實科技研發成果到產業化,近20多年來,已篩獲許多殺蟲活性良好的本土蘇力菌菌株,有些殺蟲範圍甚至超越市售國外商品。篩選本土微生物的策略,既合乎生態學利用本地天敵防治本地害蟲的原則,同時深具學術研究意義,其富藏的經濟價值更是不言而喻!

土壤在你我腳下,只因非視線所及而缺少關注,然而土壤中那些非肉眼可見的生物,卻可能關係著你我的未來。圖為跳蟲(Collembola)。(圖片來源/Andy Murray/A CHAOS OF DELIGHT 授權使用)
新聞
【護土固碳05】養土共生好夥伴 種好作物得靠土壤裡的小生物

土壤可以是減緩氣候變遷的答案,但若沒有土裡的生物也做不到。原始深山森林中,沒有人為施肥卻能長出參天巨木,植物的養分來自大氣沈降、土岩風化和土壤內的養分循環再利用;正因為有各種細菌、真菌等土壤微生物,以及更大型的線蟲、跳蟲、雞母蟲、蚯蚓等土壤動物,默默進行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農業技術
生物防治法漸興 如何分辨天敵昆蟲商品的品質?

本篇將會著重在天敵昆蟲的商品品質,引導讀者如何簡單檢查自己購買的商品,以確保消費者權益。

新聞
肉品不壞全因添加防腐劑? 揭開肉品5大保藏技術

我們常在食品包裝上看到許多誤導的敘述,例如在洋芋片、肉酥包裝上標示「不加防腐劑」,但洋芋片與肉酥有必要加防腐劑來保存嗎?如果沒有添加防腐劑,那又為什麼洋芋片與肉酥可以在室溫下保存數月不腐壞呢?

農業技術
家禽羽毛化為肥分!長肥效的新型栽培介質

本文介紹的羽毛循環再利用產品,則著重於發揮羽毛具有的特性及優點,搭配微生物進行轉化,雖然會限縮羽毛處理量能,但可提高後端產品應用價值。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微生物生技當道 畜產副產品成寵物救星

依據統計,臺灣每年屠宰的豬隻750萬至800萬頭,部分雜碎部位,因衛生考量較少被食用,每年產生不少廢棄物。

新聞
融合傳統育種與基因科技的「鏈黴菌」,有望成生物農藥新利器

Rey也表示「使用微生物保護植物是一種未來生物農業發展的新趨勢!」雖然鏈黴菌不是唯一一種可用於生物防治的微生物, 但它卻是非常獨特的存在,它是少數能跨越藥理學、農學研究的微生物之一,持續進行深入研究與運用此概念成果,將有益於未來的農業發展。

新聞
從「寸草不留」到「雜草管理」,生物除草劑成潛力股

近年全球對於「雜草防除」的理念,已逐漸轉變為「雜草管理」,經由調控雜草的生長環境,抑制雜草的萌芽與競爭力,將雜草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因此低毒性、易降解、對人畜安全及環境友善的生物除草劑(Bioherbicides)日漸受到重視。如何減少化學農藥用量,有效抑制雜草,以維繫作物的經濟產值及農業生態系的永續經營,為未來臺灣農民用藥習慣及雜草防除觀念調適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