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生物質翻轉鄰避設施 日本佐賀市跨界循環新契機

文.圖/陳品穎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專員
    陳玠廷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人們對待生活、環境與產業發展日益多了分對「碳中和」的觀照,生質能(biomass)逐漸被視作調適氣候變遷的希望之一。廣義來說,動、植物都可稱得上是「生物質」資源。從總量來看,燃燒生物質所產生的二氧化碳(CO2)是生物成長過程中經光合作用所吸收,因此相對於燃燒化石燃料,大氣裡的CO2可被視為沒有增加,生物質因此具有碳中和的性質,是可永續再生的資源之一。如果從人類的生活來看,傳統農村砍伐木材或撿拾柴薪,用於生產或燃料等都可說稱作利用蘊藏於大自然中的生物質資源。而至現代社會,不論城市或鄉村,又或是城鄉交界地帶,都有家庭或事業廢水、汙泥、廚餘等廣泛的生物質資源。日本佐賀市透過發展生物質產業的案例,興許能帶我們一窺農村再生、地方創生如何與循環經濟及淨零碳排行動的結合成為可能。

日本從「資源」的角度將生物質分為3大類:「廢棄物型」為畜禽排泄物、製材廠的廢棄殘材,或廢汙水處理產生的汙泥;「未利用型」為稻殼、麥稈、林地殘材等農作物未食用的部分,或是伐木後留在林地上的根部等;「資源作物型」即是為能源或產品製造等特定目的而栽培者,像是玉米、甘蔗,後者多半被製造為生質能源(bioenergy),如生質酒精、生質柴油等。

分散式再生能源生物質的潛能

自1970年代石油危機後,日本為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開始針對生物質的新興利用投入各項研發實用的相關研究,2002年12月日本政府經閣議決定了推動生物質運用的「日本生物質整合戰略」(バイオマスニッポン總合戦略),後隨全球暖化與「京都議定書」生效等一系列國際減碳倡議下,2006年再修正整合戰略,以打造有競爭力的環境相關產業、活化農林漁業與農漁山村,構築循環型社會的具體行動方案。

此後,日本也陸續制訂相關法令或施政,例如2009年制訂並實施的《生物質活用推動基本法》(バイオマス活用推進基本法),由日本內閣府、環境省、國土交通省、經濟產業省、農林水產省、文部科學省及總務省共7個府省依法組成「生物質活用推動會議」(以下簡稱推動會議),並於2010年底制訂「生物質活用推動基本計畫」做為政策推動依據。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引發海嘯並導致福島核電廠重大事故,舉世震驚。災後除重建與復興外,如何強化自立、分散式的能源供應體制,也一躍成為日本政府首要的能源政策課題。同年7月,日本開始實施「再生能源躉購制度」(Feed-inTariff,FIT),增加再生能源發電誘因。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在地所擁有、但尚未被充分利用的「生物質」在當時被視為是重要的能源資源。 2012年,七府省組成的推動會議訂定「生物質事業化戰略」(バイオマス事業化戦略,以下簡稱事業化戰略)。儘管在地蘊藏豐富的生物質,但生物質的種類及可應用的技術類型繁多、投入門檻也不一,無論是畜禽排泄物、麥稈稻殼,甚至林地殘材等,大抵上都分散各處,在質或量上不一致與穩定,生物質若要用作事業原料或能源燃料,則從收集、運輸、分類到貯存等環節,都將遭遇有待解決的課題。因此,事業化戰略同時提供技術路徑圖,聚焦發展特定的生物質種類與技術,藉此推動生物質事業化,並以產業發展為軸心,幫助在地盤點生物質資源現況,向各地徵求「生物質產業都市構想」提案,作為帶動社區營造的策略之一。

佐賀市的起點 讓垃圾處理設施改頭換面

佐賀市位於日本九州佐賀縣內,是縣內最大的都市,也是縣廳的所在地。坐落於九州西北部,位在福岡縣、熊本縣與長崎縣之間。佐賀市提案生物質產業都市構想的緣由,與其歷經2005年與2007年(平成17年與平成19年)的兩次市町村合併有關。合併周邊7個市町村擴大市域的同時,新佐賀市也接收其垃圾處理設施,使得市屬垃圾處理設施多達4座。為減少設施維護管理等所需成本,佐賀市規畫集中處理全市的垃圾,並選定當時唯一具有發電功能者,亦即現今的佐賀市清潔工場(佐賀市清掃工場)。

然而,佐賀市從規畫垃圾集中處理,並使周邊居民達成共識,前後花費近7年時間,至2014年才完成落實,佐賀市因此思考如何讓這些「鄰避設施」為當地帶來供應餘電之外的新價值。佐賀市注意到燃燒垃圾排放的廢氣,若能將其中的CO2重新轉化為新的「資源」,供應當地的設施園藝農家或是植物工廠、藻類繁殖業者使用,或許有望扭轉居民對清潔工場的既有印象,並在周邊創造新的產業型態或聚落。同年7月佐賀市擬訂「生物質產業都市構想」,並獲選為日本當年度的6個生物質產業都市之一,目標是成為「將廢棄物轉變為能源或資源,從中創造新價值的循環城市」。

一、廢棄物發電投入在地農業生產

由於佐賀市的目標首重轉化清潔工場排放的CO2,佐賀市著眼於CO2的補獲與利用(carbon capture andutilize,CCU)技術,並注意到當時日本東芝集團設置於福岡三川火力發電廠的CO2分離回收實驗工場正投入技術應用研發與商轉測試,雙方後續更牽起合作的橋梁。

一般火力發電廠所排廢氣多來自燃燒能源燃料,相較於前者,清潔工場排放氣體含有較多氯化氫,對金屬具強烈腐蝕性,所排CO2濃度變化也較前者要大得多,因此各項設備都需再經改良。由於當時日本也尚未有產業相關應用案例,2013年度,佐賀市與東芝、荏原環境工場公司、九州電力公司聯手研究,由東芝提供小型的實驗裝置,每天分離回收清潔工場約10公斤的CO2,檢驗其安全性、初期投資、維護與回收成本效益。

佐賀市也將回收的CO2投入蔬菜栽培實驗。歷經2年的研究發現,在為期15天的栽培期間中,運用回收CO2栽培的蔬菜,重量超過一般栽培的1.5倍,成分分析結果也符合食品安全要求。2016年8月,佐賀市完成日本第一套從清潔工場排放廢氣中抽取高濃度CO2的設備,CO2產量每日最多達10公噸,濃度則可達到99.5%。隨著CCU技術實際商轉,佐賀市清潔工場周邊也吸引企業進駐,供應如從事藻類培養的Alvita公司(アルビータ)、JA全農佐賀夢想農場(ゆめファーム全農SAGA),以及從事高密度垂直栽培羅勒的Green Lab(グリーンラボ)等至少3家農產業者。

二、邁向能源自給的汙水處理中心,兼顧農業用水與海苔產業

佐賀市選中當地另一具生物質產業發展潛能的「鄰避設施」則是佐賀市汙水處理中心。佐賀市汙水處理中心設於該市的南方,汙水經處理後產生的汙泥,經醱酵後可生成沼氣,過去即為汙水處理中心用於設施內發電,發電量約占設施使用量的40%。佐賀市希望透過將汙泥混合地方上存有的其他生物質,如木質生物質、事業食品殘渣等,增加沼氣醱酵,提升發電量,期能實現電力自給自足的汙水處理系統,醱酵後的剩餘殘渣經脫水後則可製成良質肥料供農家使用。

汙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放流水也為當地農產業所利用。放流水部分含有肥料,周邊農家會將放流水作農業用水使用;另一方面,由於處理後的放流水大多被排放至南邊的有明海,這處海灣不但是九州最大,同時也被認為是日本潮差最大、匯流河川數量最多、海水鹽分濃度與混濁度變化最大的海灣。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當地發展出特有的支柱式海苔養殖,所產海苔的產量與銷售額更連續17年蟬聯全日本第一。

運用汙水淨化中心,廢水汙泥可再製成肥料
運用汙水淨化中心,廢水汙泥可再製成肥料。

由於海苔的生長與水中的營養質密切相關,佐賀市汙水處理中心自2009年起即依海苔的生產季節,調節放流水中的營養成分,在休漁期間盡量減少水中的氮、磷含量,而在海苔生長期間,則透過抑制汙水處理過程中的硝化作用,補充海苔所需的營養鹽,與在地農漁產業形成夥伴般的默契。

三、與企業攜手,發現生物質利用的新機會

除將公有設施轉型為生物質產業據點外,佐賀市也擔任中介者的角色,協助媒合在地企業間的合作,試圖跨出公務機關的大門,擴大在地對生物質的利用。

味之素公司以其發明的味精及各式增味劑聞名,除作為日本老牌食品廠,味之素也運用胺基酸技術發展化學或醫藥等其他事業。胺基酸的醱酵副產品可以被產業再利用,但利用時也會產生許多的能源消耗與成本。

位於佐賀市內的味之素九州工場透過佐賀市媒合,與王子材料公司(王子マテリア)攜手合作,由於紙類製程需有廢水處理助劑處理大量的廢水,王子材料採用味之素的醱酵副產品取代一部份的廢水處理助劑,一方面減輕味之素製造副產品所需的能源或成本負擔;對王子材料來說,也減輕廢水處理所需費用,胺基酸副產品也幫助提升汙水處理中心的汙泥醱酵溫度,穩定肥料生產、提升堆肥品質。除了肥料每年完售外,提升企業形象的同時,也是在地公私協力建構生物質資源循環模式的一項新嘗試。

結合既有基礎設施與生物質 發展在地產業新契機

廢棄物處理多具地域性,並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佐賀市原欲透過推動生物質產業,為在地的「鄰避設施」創造新價值,藉以改善與當地居民的關係。然而,若從發展生物質產業最基本且必要的集運成本等觀之,包括有志投入相關產業的企業、或是許多持續面對人口減少的社會挑戰的地方政府或公民團體,佐賀市的案例展現出,在不大幅改建或調整之下,既有的社會基礎設施或制度能夠協助降低參與門檻,提升或擴大在地打造循環經濟或淨零碳排的行動力,發掘在地循環產業發展新契機的同時,也另闢連結多樣關係人口投入農村再生或地方創生的一條新途徑。(參考文獻請見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出版《關係人口與多元路徑-農村地方創生手冊》)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3年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