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種活更要種漂亮 耐旱不等於好養胖:日照、通風不可少 休眠、生長期養護大不同

多肉植物須種植於日照充足且乾爽不潮溼的環境,才能種得活又長得美。

多肉植物須種植於日照充足且乾爽不潮溼的環境,才能種得活又長得美。

文.圖╱陳坤燦
畢業於松山工農,求學時期一頭栽入植物世界裡,至今近40年。因為愛花成痴,從求學、工作、生活都充滿花草的蹤影,無處不是對於植物的專業與熱情。2013年為完成更大的栽種夢想移居宜蘭,打造650坪的個人植物園。

多肉植物(succulent plant)亦稱為多漿、多汁植物,即泛指所有擁有肥厚肉質根、莖或葉的植物,這些植物生長於海濱、高山、沙漠等乾燥環境,利用特化的根、莖、葉儲藏大量水分,抵抗乾旱的環境。多肉植物種類繁多,主要分布於仙人掌科、景天科、番杏科、大戟科、百合科和龍舌蘭等。

多肉植物近年來備受歡迎,擁有諸如圓潤厚實、斑紋多樣、綿密絨毛、特殊色彩等特性,具備多樣豐富的形態特徵,其中有葉型似玫瑰、蓮花般的石蓮、圓滾滾的仙人掌、毛茸茸的熊童子、晶瑩剔透的玉露,甚至是形似刀槍劍戟讓人不敢碰的龍舌蘭等,不管哪類多肉植物,都能吸引到許多愛好者,滿足他們栽培與蒐集的樂趣。

然而,多肉植物雖有耐旱的本事,要養活它們很簡單,但要種好、種美就得花些心思。

玉露的外型圓潤飽滿,葉序排列緊密且葉片晶瑩剔透,相當具觀賞性。
玉露的外型圓潤飽滿,葉序排列緊密且葉片晶瑩剔透,相當具觀賞性。

日照充足方展現特色 通風乾爽保多肉健康

種植多肉植物之前要先了解自己的環境,基本上絕大多數的多肉植物都需要充足的日照,日照不足會讓植株變形、生長衰弱,進而容易遭受病蟲害侵襲,導致壞損甚至枯死。另外,在適地適種的原則上,即使照度充足,也不推薦於室內裝設燈光照明來種植。

日照越充足,每種多肉植物特有的色彩、斑紋、質感都會浮現。例如唐印,在日照不足的園藝賣場購買時,呈葉片柔軟、顏色青綠的模樣,在日照下種植至冬季,由於陽光與低溫的刺激,葉片飽滿豎直,顏色也變得紅豔,十分奪目。而景天科石蓮花類的多肉植物,甚至會因為強日照促進葉片產生蠟質白粉,除了具備保護葉片的功能,還會讓整株植物更顯華貴粉嫩。

光線充足的唐印(上)葉片飽滿緊密,葉緣渲染一抹紅;光線不足的唐印(下)葉片排列鬆散,無法呈現出獨特葉色。
光線充足的唐印(上)葉片飽滿緊密,葉緣渲染一抹紅;光線不足的唐印(下)葉片排列鬆散,無法呈現出獨特葉色。

種植多肉植物需避免潮溼的環境,雖然有些多肉植物能耐雨淋,但有著細密針刺與纖毛的仙人掌,葉片排列像朵花的石蓮類,以及葉片繁密的景天科等,就容易積水在毛刺與葉片上,病菌較容易藉潮溼入侵。所以種植於陽臺或屋頂、庭院等位置,最好選擇能夠遮雨的地方,例如遮雨棚的下方。

自行少量種植多肉植物時,可以選擇空氣流通的乾爽環境,倘若大量栽植,裝設風扇加強通風是個划算的小投資。像是許多仙人掌與多肉植物的生產苗圃,無一不裝設各種風扇等通風設施,因為種植數量多,無可避免需要使用自動灌溉灑水系統,只要一澆水就會讓多肉植物整個淋溼,因此澆水後必須打開電風扇,讓風將滯留於植株上的水分吹乾。

此外,多肉植物適於生長在日夜溫差大的環境,使用花架擺放會比直接放置於屋頂或庭院的地面上好,因為白天日照下水泥、磁磚吸收的熱能,一直到晚上還會持續散發,妨礙多肉植物的根系生長。

石蓮屬多肉植物葉片上的白粉可保護葉片免於曬傷,並防止水分流失。
石蓮屬多肉植物葉片上的白粉可保護葉片免於曬傷,並防止水分流失。
專業繁殖場使用遮雨設施與通風扇,避免多肉植物處於潮溼悶熱環境導致病蟲害的發生。
專業繁殖場使用遮雨設施與通風扇,避免多肉植物處於潮溼悶熱環境導致病蟲害的發生。
多肉植物需要光線充足且通風的環境,使用花架更佳,可避免地面熱能影響。
多肉植物需要光線充足且通風的環境,使用花架更佳,可避免地面熱能影響。

選購首重緊實樣態 栽培管理先區分生長季類型

了解多肉植物適合的種植環境後,接著須培養選購的技巧。和選購一般花草樹木要高大茁壯的標準不同,多肉植物要選擇緊緻結實的樣態,其葉片、毛刺等外觀的排列要緊密,不可鬆散:植株要矮胖,避免高瘦。盡量挑選特徵鮮明的多肉植物品種,例如虎紋伽藍菜此品種在光照因素的影響下,葉斑會有明顯區別;又如仙人掌兜,因為播種繁殖等方式的不同,每一植株的斑紋迥異,消費者有更多樣化的選擇。

將多肉植物購買回家後放置於合適位置,再來即為日常照顧的功夫,首先要知道每一種多肉植物的生長季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為冬型種,主要生長於秋至春季較涼爽的季節,高溫期會休眠,休眠的樣子是落葉或是植株縮小,甚至像枯掉一般,此時千萬別因緊張而胡亂澆水,反而會讓因高溫而生長衰弱的植物更為耗弱,甚至枯死。多肉植物界的網紅如法師類、玉露類、石頭玉等皆屬此類。

俗稱「石頭玉」的生石花,植株於夏季休眠時呈乾枯狀,此時需暫停水分供給。
俗稱「石頭玉」的生石花,植株於夏季休眠時呈乾枯狀,此時需暫停水分供給。

其二為夏型種,是高溫期生長,冬季低溫期休眠的種類,與冬型種恰恰相反。近年流行的大部分塊莖多肉植物,例如可愛的山烏龜、花朵像海星的蘿藦類、詭異有個性的大戟類,以及花朵美艷的馬齒莧類,甚至絕大多數的仙人掌都是喜好溫暖的種類。

蘿藦類多肉植物喜日照,開花時花裂五瓣型似海星,以冬季為休眠期。
蘿藦類多肉植物喜日照,開花時花裂五瓣型似海星,以冬季為休眠期。

最後,還有幾乎全年都能長的中間型種,也稱為春秋型種,許多景天科多肉植物都屬於此類,只有酷熱和霸王級寒流會導致它們生長停滯。

景天科虎紋伽藍菜栽培於光線不足的環境(上),致使紫色斑紋消失;光線充足的虎紋伽藍菜則葉斑鮮明(下),型態更為可觀。
景天科虎紋伽藍菜栽培於光線不足的環境(上),致使紫色斑紋消失;光線充足的虎紋伽藍菜則葉斑鮮明(下),型態更為可觀。

將多肉植物依照生長季節區分類型後歸類擺放,可以讓後續澆水養護等流程更方便,例如將冬型種的多肉植物擺放一處,在夏季休眠時就可以一同忽略不多做干預。而現在市面還流行多肉植物的組合盆栽,也要注意應將同一類型種植在一起,避免管理上的困擾。

仙人掌科星球屬的仙人掌兜個體差異變化大,白色疣點分布不一極具特色,光照是其主要因素。
仙人掌科星球屬的仙人掌兜個體差異變化大,白色疣點分布不一極具特色,光照是其主要因素。

因應休眠控管施肥給水 乾溼交替避免種出「少肉植物」

無論冬型種或夏型種多肉植物,均需於休眠時節制給水,待介質完全乾燥後才澆水,甚至不澆水,有助其成功度過休眠期。而在適合多肉植物生長的季節,觀察到介質略乾就需澆水,澆水後先拿起盆栽掂掂重量,再過幾天,由於水分吸收與蒸發,再次掂量盆栽會變得很輕,此時就是澆水的最佳時機。

將多肉植物「養胖」的秘訣,就在於讓介質有乾與溼的循環交替。在植物乾燥時澆水刺激,更容易促進根部吸收並將水分儲存在葉片、莖部等特化的蓄水組織,多肉植物才會呈現胖嘟嘟的可愛模樣。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一次澆水要澆足,讓水從盆底的排水孔流出才算數,千萬不要有多肉植物很耐旱,只要「澆一點點水」就好的觀念,這樣只會種出乾癟的「少肉植物」。

澆水不當導致仙人掌的毛刺上積水,易讓病菌藉潮溼入侵。
澆水不當導致仙人掌的毛刺上積水,易讓病菌藉潮溼入侵。

除了水分,多肉植物的肥料也要慎重施用,由於多肉植物生長的環境大多貧瘠,在生長期適當施肥,可以促進生長飽滿,但施用過量則容易傷根,甚至讓植株體脹裂產生傷口導致病菌侵入,因此建議減少肥料包裝建議的施用量,在休眠期更是禁止施肥。

遇軟腐病需當機立斷 防蟲害不必換土洗根

多肉植物體內多水,若有病菌侵入,通常會迅速擴大孳生,植株在短時間內潰爛,讓人有措手不及的感覺。其中,最常見的頭號殺手是細菌性軟腐病,容易發生於因不通風而水分長期滯留植株的情況。細菌性軟腐病發生初期的常見病徵為葉片或莖部有水浸狀的病斑,之後迅速擴大讓葉片或莖部水爛崩解,這種病害較難治療,發生此病的植株通常直接丟棄,以免成為傳染源。

仙人掌因細菌性軟腐病組織軟化潰爛,脫水流出汁液,發現此病建議丟棄避免侵染其他植株。
仙人掌因細菌性軟腐病組織軟化潰爛,脫水流出汁液,發現此病建議丟棄避免侵染其他植株。

此外,還有從植株生長點開始發黑的黑腐病,以及從植株基部發黑腐爛的疫病等病害。如果只是趣味栽培建議直接丟棄,但倘若愛好玩家專業種植,則可以選擇對症下藥噴灑藥劑防治。

在多肉植物身上最常見的蟲害是各種介殼蟲與薊馬、葉蟎(紅蜘蛛)等小型害蟲,可以噴灑苦楝油、葵無露、窄域油等有機藥劑防治。其中以根粉介殼蟲較難處理,因為蟲體潛伏在介質中,吸食根系的汁液,嚴重時會阻礙根部生長,造成植物吸水能力變差而瘦弱。因此有人購買多肉植物後,第一步便是換土洗根以杜絕根粉介殼蟲,但此舉對植物的傷害可能比害蟲還嚴重,建議使用系統性的殺蟲劑進行有效防治即可。

薊馬吸食多肉植物葉片汁液,導致葉片破損影響植株光合作用功能。
薊馬吸食多肉植物葉片汁液,導致葉片破損影響植株光合作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