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Smart? 歐盟的智慧農村養成法 美國與日本農業勞動力現況分析

希臘南部的基特拉島

希臘南部的基特拉島,獨特的自然環境是基特拉獨有的資產。(圖片來源/Ingo Mehling)

文.圖/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

在全球人口向都市集中的趨勢下,各國鄉村都面臨相似的挑戰,一方面因為缺少工作機會與可持續的商業活動,將人們推往都市謀生;又因人口減少連帶使公私部門於鄉村的基礎服務的投資漸少,造成生活機能的不足與衰退,又再次將人推往都市。重複的負面循環,使得鄉村居於日益不利的地位。然而,鄉村富有諸多自然與人文資產,而且新科技與資通訊技術逐漸普及,兩相碰撞下,或許能激出新火花,開展鄉村新樣貌。近10年來,歐盟陸續對於如何利用科技突破鄉村困境,提高鄉村的競爭力與便利性加以討論,提出「智慧農村」(Smart Village)的概念與相關計畫。

有科技就是智慧農村? 社區智慧更是核心

在歐盟的觀點中,智慧農村的「智慧」不僅限於高科技產品的採用,2018年歐洲鄉村發展網絡(The European Networkfor Rural Development,ENRD)於《歐洲鄉村評論》(EU Rural Review)中寫下「智慧農村」一詞蘊含4層意義:①適時使用數位科技:因為需要這個工具而使用,而非因為它看起來很厲害。②超越村界的整體考量:即使是一個村的行動,也應考慮到與周遭聚落或是鄰近城鎮的關連。③能夠建立新形態的合作與聯盟:不論是連結農民、其他鄉村行動者、自治市、私部門、公民社會;不論是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④為自己思考:能夠整體盤點村子所具有的資產,借鑑所知最好的知識並採取行動。

綜合以上4點,智慧農村是能夠使用新科技的農村,但並非一味地使用新科技,更重要的是這個農村擁有解決問題的意圖與行動,以及可運作的合作關係,而不是守株待兔地等待改變降臨。智慧農村不只有一種樣貌,農村居民透過共同討論,能因地制宜發展出一套符合當地條件與需求的解決方案。

進一步來說,所謂智慧農村著重的是「創新精神」,其中社會創新可能又比數位或科技創新更為關鍵,數位與科技創新可能為鄉村帶來新的契機,或者作為帶動轉變的推進器;無形的社會創新則可以幫助社區改善其面臨的挑戰,並強化社區凝聚力,也有機會發展出新的工具、方法或產品,來改善基礎服務,或者是連結新的利害關係人、發展新的合作模式。

具體而務實 成為智慧農村的9個步驟

為了支持農村自發性地改善其面臨的挑戰,2019年歐盟發起「智慧鄉村21計畫」(Smart Rural 21 Project),鼓勵有意願的農村申請,通過之後將委派專家協助發展策略,並與其他村子互訪交流,彼此學習。此計畫提供了一套工具協助村子討論如何轉型,分別就前期準備、方案設計、執行推動提出9個步驟的指引。

在準備階段,首先要邀請社區參與,讓居民對於改善問題有興趣,並了解計畫可帶來的支援。第二步,需描繪地方脈絡與利害關係人的樣貌,以了解地方的狀況,不論是透過統計資料、調查或涉及更多參與、互動的方法都可以,這是智慧農村的重要基礎。有了基本的認知後,便可以組建地方支持團體,邀請相關人士參與討論,以讓社區的需求能被滿足。因為策略為參與者所共商、共有,日後動員或執行時會更有效率。

接著進入實際的方案討論階段,一方面請參與者指認地方發展的挑戰與需求,另一方面也盤點各種資產與機會,在這兩項基礎上,設計一套整合性的解決方案,羅列出明晰的方向性、具體性與操作性目標,以及可以評量成果的指標,並從中指認出在社區的狀況下,可使用的創新解決方案(如數位、科技、社會或其他),發展成專屬的智慧農村策略。過程中可以上該計畫網站的資料庫,依照需求尋找可參考的社區方案。

到了執行層面,還需更具體地規畫行動計畫,列出預期的花費、資源、潛在的資源與金源、時間點、可能的風險、障礙、社區參與狀況。緊接著便是動手募集所需的人力與經費,例如舉辦一些活動促使社區發起行動、建立公私夥伴關係,或號召志工參與。財務方面也需要掌握有哪些資金可使用,像是歐盟或各國的某些計畫與基金,必須想辦法向公、私部門與社區籌款,或者結合運用。最後在執行之後,建議使用專案管理的工具,追蹤各項工作的進度與成效,了解社區在執行上的強項與弱項,也作為調整策略的依據。

經過這樣一輪的討論,每一個農村都有機會用獨特的方式成為智慧農村。即使面臨類似的問題,也可能採取不一樣的策略。

成為智慧鄉村的9個步驟
成為智慧鄉村的9個步驟(資料來源/Smart Rural 21;由農科院翻譯與後製)

為年輕人鋪路緩解人口老化的問題

基特拉島坐落於希臘南部,介於伯羅奔尼撒半島與克里特島之間,總面積278平方公里,島上山稜起伏,坐擁許多美麗的海灣。由於地中海型氣候之故,島上長年高溼,風勢強勁,冬季更為明顯。56個聚落散落於丘陵之間,規模從數人到數百人不等,共有約4,000位居民,其中15~64歲約2,200人,0~14歲532人,而65歲以上990人,占人口數量的22%,屬於超高齡社會。島上的產業主要為農業、漁業及觀光業,出產橄欖油、蜂蜜等產品。

如同許多鄉村,年輕人為了求學與就業離開島嶼,老年人退休後回鄉養老,因此人口老化與年輕人外流的情形相當嚴重。島上的生活機能也不甚便利,搭船往來伯羅奔尼撒半島最快至少需要1個小時,班次少且價格不菲,尤其在10月到5月期間更是稀少。即使冬季可改搭飛機前往雅典,夏季還可包機至國內別處,但受限於跑道規模,只能使用小客機。島內的交通只能倚靠計程車或自駕,缺乏大眾運輸系統,路況雖然良好,但與村莊、觀光景點及港口、機場的連接性不佳。

此外,飲水也是一大隱憂,由於系統老舊,飲水、灌溉水的供水量與品質都在下降,夏季的野火又消耗掉珍貴的水資源,也燒毀了良田。在教育系統上,除了基本的幼兒園到高中,沒有其他課外學習資源,像是音樂、運動、舞蹈等等,這是讓家長猶豫是否要留在島上定居的因素之一。

在歐盟的Smart Rural 21計畫下,基特拉市民開始進行一場集體的智慧轉型計畫,透過蒐集與判讀所需的官方統計資料及討論,了解地方面臨的問題,以及他們擁有的資產。他們認為最嚴重的問題便是人口老化與青壯年外流;再者,因為交通不便,連結市場的能力弱,農業與觀光業也缺乏專家協助,專業度有待加強。

相對地,他們也認知到,獨特的自然環境是基特拉獨有的資產,她四面環海,坐擁美麗的山海景觀與瀑布,空氣清新,植被豐富,而且土壤肥沃、無汙染,生長著珍貴的永生花(Sempreviva)與各類香草。此外,更難能可貴的是島上活躍的民間社團,從養蜂、漁民、旅宿、青年創業家協會等職業性組織,到登山、打獵等興趣社團、文化與發展基金會都有,教會與地方政府也都積極促進地方發展。

在這樣的基礎上,他們決定運用現有資源,打造能夠讓年輕人回流的環境。他們透過SWOT分析,詳盡盤點地方在自然、文化、生活、經濟面的強弱項,以及可能的機會與威脅,依此發展出六大目標與行動方案。

Terra Kytheria標章
基特拉期望以Terra Kytheria標章作為友善農產的共同品牌,活化島上初級產業。(圖片來源/Smart Rural 21)。

一、留住年輕人

這是居民們最大的盼望。基特拉的主要產業為農業與旅遊業,為了讓未來的年輕人更有競爭力,他們想開辦此二產業的專題研討會與教育訓練課程及參訪活動,以帶入更多新的想法。也期待透過永續旅遊,能產生更多年輕創業家與新的工作機會。

基特拉規畫不同景色的健行路線
基特拉規畫不同景色的健行路線,讓遊客在島上能有多種體驗。(圖片來源/翻攝自Kythera Trails網站)

二、提升農業與促進地方生產

由於近年來頻繁的火災,使得原本占全島面積6、7成的耕地被松樹林取代,因此基特拉非常重視農業與環境的永續性,希望引進新的農耕技術與智慧農業,讓生產者可以更精確地投入資源、最大化產量,並達到最佳的永續性,橄欖油、蜂蜜、香草與藥用植物是主要運用的產業。

在銷售方面,過去基特拉優質的橄欖油、蜂蜜等農產品,都用非常便宜的價格出售,因此他們希望引進一套生產標準,並由有信譽的組織把關,合格者尚可標示代表「基特拉生產」的Terra Kytheria標章。

此外,也希望更深化生產者之間的合作,基特拉目前已有數個生產者組織,他們在既有的協會之下,進一步促進生產者之間的資源、資訊共享,來減少浪費,並期望因結盟能提升面對市場的競爭力與議價能力。

這般引進智慧農業的計畫,由12位橄欖油生產協會的橄欖農先行嘗試。他們提供自家園區作為試辦區,利用衛星航照、空拍機拍攝、現地採樣,匯整橄欖樹分布、土壤、病蟲害資訊,並透過「標準化植被指數」(Normalis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掌握植株的生長狀況。對於農民,也舉辦智慧農業課程及協助其調整生產方式以符合Protected Designation of Origin(PDO)標準,最後合格的產品將被賦予Terra Kytheria標章,向生產者彰顯產品價值。

三、提升環境永續性

永續發展是基特拉的整體目標,居民希望任何對於初級產業的改良都能顧及環境保護與生物多樣性,也期待運用智慧科技修復因火災而毀壞的田地,讓大地恢復綠意。

四、支持創業活動

雖然基特拉是個小島,但其具有獨特的文化、高品質的地方特產,與活躍的組織,他們善用這些特色,作為新創者的實質支援。

五、增加優質旅遊

雖然基特拉因交通不便略顯遺世獨立,但是美麗的自然風光與豐厚的文化遺產,都深具旅遊吸引力。他們將冀望放在開發另類旅遊,如生態農業旅遊、沿岸海洋旅遊、潛水旅遊、朝聖宗教之旅、釣魚美食旅遊、新婚旅遊,來增添遊程的豐富度,也延長旅遊季節,讓旅客全面性地體驗由基特拉初級產業所支持的旅程,也在旅程中支持初級產業。此外基特拉新修建的醫院,也讓他們對於旅遊安全感到自豪。

六、提升基礎服務(交通、教育與健康醫療)

在生活方面,他們希望能改善教育與健康服務,透過數位科技將其加以強化與現代化,例如遠距教學、飲用水ICT監測系統、公共自行車,或者舉辦工作坊匯通資訊。

至於改善交通連結,他們打算以「跳島」的概念,商議更多航線的船班行經基特拉,藉此改善聯外交通。另外也擴建機場,使載運量更大的飛機能起降,讓外國遊客能更方便來訪。

智慧農村乍聽之下技術門檻與資本需求很高,從歐盟的操作方法來看,更重要的是個人與社區的創新與協作能力。在基特拉島的案例中,所謂的「智慧」、「創新」,並不是很虛幻的名詞,過程中他們投入很多心力在了解地方、盤點可用資源這樣的基本功,才能開展一切想像,看清未來可能的選擇。這些選擇之中,使用科技是其中之一,但即使科技量不多,透過腦力激盪所迸發的「人工智慧」,還是可以聰明又務實地改善問題,創造出新的機會。

(全文與參考文獻請見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出版《關係人口的多元路徑-農村地方創生手冊》)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3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