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
【柔軟時光】到底是兔子還是鴨子

最近,快要小學畢業的哥哥面對他最討厭的 「閱讀學習單」,總是滿腹無奈,就算已經寫了六年,他仍會一臉不甘願的坐在書桌前問我:「不管看什麼書,都是用一樣的單子回答一樣的問題,這 樣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可以不要寫嗎?我寧願缺交被處罰,也不想寫這張鬼東西⋯⋯。」

藝文
【散場見】生命是部早有結局的電影, 給《解憂雜貨店》的浪矢老闆

《解憂雜貨店》是日本導演廣木隆一的作品,改編自東野圭吾的同名小說,故事講述30年前有一家專門替人解憂釋惑的「浪矢雜貨店」,只要晚上寫信投進雜貨店的鐵捲門中, 不論什麼問題,隔天在店旁的牛奶箱中,都能拿到雜貨店浪矢老闆的回信。

藝文
【畫女話她】聖母瑪利亞太正了,這不科學啊

讓我們回到 15 世紀的義大利,那是文藝復興的制高點,也是鄉民嘴砲藝術家的流行開端。

藝文
【人生書報攤】生與死的周而復始

不論活著還死著,在人世間,是周而復始的輪迴;在小說裡,卻往往是醒世的寓言,也只有到真正面對的時刻,才清楚領略到那份真實。

藝文
【柔軟時光】最適合暢飲的時刻

春末夏初之際,躲開春雨,和孩子一起在草嶺古道的單車道上騎車,不冷不熱的溫度,半露臉的太陽還伴著陣陣涼風,讓人不禁覺得自己是此刻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藝文
【散場見】世界本來就和你想的不同, 《人生剩利組》的布萊德

《人生剩利組》是麥克.懷特(Mike White)自編自導的作品,故事主要描述身為中產階級的父親布萊德,因為妻子梅蘭尼工作的關係,獨自陪著擁有音樂天賦的兒子特洛伊前往波士頓申請大學,旅途上卻開始質疑並重新檢視自己的人生。

藝文
【畫女話她】大地臨盆的氣息

驚蟄剛過,春寒一閃即逝,氣溫馬上飆高,空氣中除了 PM2.5,仍然聞得到萬物出生的燥熱──季節的更迭是有味道的,春天聞起來土氣濃厚,即使人在都市,也能依稀嗅見雨水打濕土壤時,散發出的潮氣。新的生命輪迴又將開始, 來聊聊〈維倫多夫的維納斯〉吧。

藝文
【人生書報攤】在餐桌上團聚和失去

結婚前開書店前歸鄉農耕前,我跟一般上班族 一樣,外食後回家是普遍的生活模式。但在宜蘭深溝村,外食跟自煮差不多麻煩,加上兩個孩子要帶 便當,而周邊又有很多優良食材,自煮相對來說是較好的選擇。

藝文
【人生書報攤】如果未來有一座閱讀的島嶼

在當代,我們對「閱讀被○○取代」並不感到陌生。同樣,關於閱讀及其未來,我們談得口沫橫飛。我們想要緊擁閱讀,卻發現與閱讀的距離,早已隨著時代與媒介的演變,產生了迂迴的變化。

藝文
【柔軟時光】山裡有什麼

「山裡有什麼?」在我還沒開始爬山之前,對於森林和山野的認識都是來自書籍和電影,當然也包含了繪本,所以我總覺得樹林和山徑的樣貌都差不了太多。

藝文
【散場見】連自己最好都別相信的男人,《殺人者的記憶法》的金炳洙

「金炳洙,你現在要相信我說的話,你是殺人兇手,你是老年痴呆症患者,你現在要去見的人是閔泰柱,那傢伙⋯⋯是連續殺人犯。」按下錄音的按鈕,你留下這段重要的訊息。

藝文
【畫女話她】妳的身體不是妳的身體

經過了農曆新年大吃大喝的日子後,各大名牌的春裝也已經開始上市,這時就會聽到大家開始哀號自己又多了三公斤、肚子上的油很難消、蝴蝶袖要怎麼減才能穿春裝⋯⋯(明明現在又濕又冷又下雨穿什麼春裝啦),女人的身體是甜蜜的負擔,多一分少一分都哀愁。

藝文
【人生書報攤】抵達到遠方

「所有的書都有它們的命運。」─瓦特‧班雅明說。在書店工作的人,或多或少都在心底釘製了一座書架:架上擺放理想的書、最想賣的書,或者,放在底層,暫時不出售的書。

藝文
【柔軟時光】重新打造美好的世界

小時候,我會在過年收到紅包的除夕夜晚上, 用一小段時間想想自己明年最想要完成什麼事情, 通常我許的心願都極度單純,也十足的符合家人和老師的期待,像是成績百尺竿頭,做事積極進取。 年紀漸長,才慢慢發現自己真是太沒有想像力了!

藝文
【散場見】我們都是盛開於世的花,《戀戀銅鑼燒》的德江姨

《戀戀銅鑼燒》日本導演河瀨直美的作品,曾入選為第68屆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開幕片。電影描述經營銅鑼燒小鋪的老闆千太郎,遇見了患有漢生病的老婆婆德江,以及單親家庭的高中生少女若菜,三個人藉由熬煮銅鑼燒的紅豆泥內餡,重新了解生命的本質美好。

藝文
【畫女話她】女人才是過勞代表好嗎,杜米埃你腦袋清醒點

2018 年來了,網友開始票選 2017 年的幹話王,從做功德到最軟的一塊, 無處不幹話的 2017 年,我們看到政府與財團聯手對勞工階層軟土深掘,看著貧富差距繼續拉大,無力與憤怒時,只好來聊聊奧諾雷·杜米埃(Honoré Daumier)。

藝文
【彎彎風土】從大甲出發的濱海散步

文化向來傍河而聚、沿溪而開,溪流正是一地風土的隱性脈絡,作者將沿著這些地景上的線 索,實際深入上中下游,記錄該地的物產、 技藝和職人。

藝文
【散場見】漫長,《兒子的完美告別》的維琪

《兒子的完美告別》是以色列導演亞薩波隆斯基的作品,榮獲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週大獎。故事敘述艾亞與維琪的兒子不幸過世後,他們如何應對生活的經歷過程,導演沒有用沉重的角度去談論死亡所帶來的傷痛,而是用輕巧趣味的方式,描述他們彼此間的心境轉折。

藝文
【人生書報攤】重拾日常生活的地方

進到花蓮時光書店工作之前,我對書店的認知僅是金石堂、誠品這些連鎖書店。另外是網路書店,只要用滑鼠點開商品放進購物車,一本書就會來到你手中。書之於我的意義,停留在升學必備與實用層面,偶爾拿來消磨多餘的時間。成為一名書店店員後,書是朝夕相處的夥伴,你得負責清潔、定價與上架,讓它再度流通到另一個讀者的手裡。

藝文
【柔軟時光】醬汁的感官之旅

我不喜歡經常做一樣的料理,就算是孩子愛吃的菜色,我也希望能多些變化,不然每天都煮一樣的菜色,豈不是太無趣了?兩個孩子也知道我很愛東變西弄的,只要我又端出不同的菜色,他們就會開始猜,這裡面的調味是放了哪些醬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