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鐵道之夜》、《羅生門:芥川龍之介小說選》
藝文
【文明野味】坐火車的抹香鯨

提到火車,你首先聯想到什麼呢?是朱自清爸爸的橘子、慈母為入伍兒子準備的鐵牛運功散,是林強的〈向前行〉,還是近日重登大螢幕的磅礡史詩電影《齊瓦哥醫生》?火車與驛站送往迎來,見證了現代文明與個人生涯中各種糾結的時刻,生離死別,戰爭與移民。

藍灰蝶
藝文
【文明野味】蝴蝶、人魚與魔法

年初,我在家附近的銅錢草叢上看到一隻小蝶,顏色像剛破曉的冬日天空,迷濛的淡藍透紫,不比一元銅板大。我特地拍照,過一陣子找來徐堉峰所著的《台灣蝴蝶圖鑑》灰蝶專冊比對,發現它是灰蝶科(英文暱稱為Blues)中的「藍灰蝶」。翻閱圖鑑之後,才知道這種蝶類的中英文泛稱並不能展現其多樣性,牠們經常不是藍也不是灰,背、腹面的翅膀顏色與花紋也有戲劇性差異。

清朱汝琳畫作<草蟲卷>
藝文
【文明野味】小強色彩雅潔

有一次出門逛日用雜貨店,結帳時發現店門口顯眼的地方擺了一塊紙板,上面釘了幾排小型塑膠袋包裝的褐色假蟑螂。

《Somewhere好地方》、《鰻魚為王》
藝文
【文明野味】沉沒之島

不久前順遊雲林與嘉義沿岸,是為了看一眼反覆出現在電影中的奇幻水鄉。黃信堯的紀錄片《帶水雲》採集雲林口湖風景,此地與陳玉勳的《熱帶魚》、《消失的情人節》拍攝地點嘉義東石相連,這片腹地百年前是潟湖,之後拓荒成良田,近40年因超抽地下水與海水倒灌,良田再度被上天收回,現今四處都是水淹民居、馬路與電線杆一截截沉入海中、海邊枯樹敗倒的超現實畫面。

藝文
【文明野味】如此沉迷:大河戀與羽毛賊

年幼時,我曾跟隨表哥到阿嬤家附近水圳釣魚,有樣學樣地做了一根自製釣竿,釣線另一頭綁的是虛擬魚餌:一顆鈕扣。我的表哥長大後依然熱愛釣魚,他曾經半夜和一群漁友搭小船前往外礁海釣,漲潮的時候礁島表面積漸漸縮限得剩下一張地毯那麼大,一群漁友就這麼無路可退地於暗夜中垂竿,破曉時船老大才返回孤島接他們回家。

華語版《捉迷藏》、臺語版《覕相揣》
藝文
【文明野味】博物館的貴客:恐龍、雲豹與小朋友

5月,臺中科博館BRT候車亭頂棚出現六隻恐龍,古典筆觸與柔美色調出自於臺灣繪者鄒駿昇之手,一掃過往恐龍(以及臺灣各種為了翻新而粗製濫造的彩繪)視覺上經常帶給人的暴烈與壓迫感,在我看來是一次相當成功的地景改造。

《牡蠣男孩憂鬱之死:提姆.波頓悲慘故事集》(圖片提供/時報出版)、《黑暗騎士崛起:蝙蝠俠全史與席捲全世界的宅文化》(圖片提供/木馬文化)
藝文
【文明野味】有一種宅叫蝙蝠俠

2009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舉辦過一場電影導演提姆‧波頓(Tim Burton)的漫畫特展,波頓原本是迪士尼的畫師,後來轉行成導演,擅長打造復古、憂鬱、哥德式冒險的異想世界,當時他已經是好萊塢的明星導演之一,此前他的《剪刀手愛德華》、《蝙蝠俠大顯神威》、《地獄新娘》等一長串作品已經是談及美國通俗片史時完全無法繞過的障礙,簡而言之,「提式風格」已經是一種文化現象,有看電影習慣的一般大眾可以豪不費力地把它當成共通話題。

《八月狂想曲》
藝文
【文明野味】蟻夢

「有時,我也會夢見自己成了人類,在數字裡跋涉一生
穿越無數的0,或穿越無數的同類向更深更深的慾望森林探險……」
──辛金順,〈蟻夢〉

《可能的花蜜》(圖片提供/尖端出版)、《蜉蝣之島Mayfly Island》(圖片提供/慢工文化)
藝文
【文明野味】蜂狂末日

「對一種愛來說,如果是言語就可以表達的事,都是小事。對繞行的蜜蜂來說,如果是不能儲存在蜂房的,都是小事。」──林婉瑜,〈小事〉,《愛的24則運算》

史坦貝克短篇小說選集 柯提茲的海
藝文
【文明野味】潮汐之間

我的父母相識於墾丁,也許是因為這個感性的事實,我的童年幾乎年年造訪墾丁,無論是在落山風可以把人像風箏一樣吹上天的冬日,或者是陽光沙灘碧海藍天的明朗夏季。

《老鷹的故事》《老鷹想飛》
藝文
【文明野味】馴鷹

每次經過基隆港的時候,總會反射性地朝天空觀望一會兒,即使在灰暗天幕下,幾乎都能看見幾隻盤旋的鷹,像這座城市浮動的地標。

《假牙詩集:我的青春小鳥》、《島嶼派》
藝文
【文明野味】詩的青春小鳥

馬來西亞詩人假牙曾經在2005年出版一本詩集《我的青春小鳥》,因為詩風蔚為奇觀,不多久便絕版,十年前重新推出手癢增修版,久仰卻錯過的讀者奔相走告,再度熱賣一波。

等待一頭缺席的雪豹
藝文
【文明野味】等待一頭缺席的雪豹

今年臺灣書市出現了兩本關於雪豹的作品,一本是臺灣作家徐振輔的《馴羊記》,一本是法國作家席爾凡.戴松(Sylvain Tesson)的《在雪豹峽谷中等待》(La panthère des neiges),風格南轅北轍,為這半個世紀以來以追尋雪豹為主題的創作增添了有趣的兩筆記錄。

《狐狸小八》(圖片提供/時報出版)、《小狐狸回家》(圖片提供/米奇巴克)
藝文
【文明野味】鮭魚大砲與狡猾狐狸

許久前我在電視上看到一部短片,國外一間名為Whooshh Innovations(意指「咻一下飛過去新創公司」)的單位發明了一種名為「鮭魚大砲」的東西,這條管子長得像一條架在山川之間的超大型吸管,用以幫助那些在下游焦慮徘徊、力爭上游的鮭魚抄捷徑,省略好幾天的洄游過程,以「搭高鐵」的方式瞬間空降到上游。

藝文
【文明野味】暗黑小海女之魚與黑道

許久前前往友人蘇的家中作客,她招待了一盤小丘般的涼拌海菜,那是她蹲在八斗子礁石上超過一小時、浪花撲面的環境下徒手拔下來的第一手新鮮海味,如此費解的行為據說是受到當地持鐵湯匙刮海菜的海女阿嬤的啟發。我一邊品嘗,一邊為朋友澎湃的宴客心意流下感動的眼淚(並沒有)。

藝文
【文明野味】鳥人與紙船

幾天前,我母親摺了一艘超巨型紙船當成禮物送給外孫女,我瞅了一眼,心想這精美的紙質與印花好熟悉……啊——呀!我略為激動地指出,這不是每年民眾瘋搶的林務局美型月曆嗎?(我的意思是,摺紙船的材料不能更平凡些嗎?)

藝文
【文明野味】你想知道卻不敢問的關於鳥屎的一切

不久前讀到新聞一則,一名比利時農夫駕駛拖拉機務農時嫌一塊大石頭擋路,把它挪到旁邊去,沒想到這礙事的石塊是界定法國與比利時疆界的「界碑」,此舉讓比利時領土「擴張」了兩公尺多。如果每天都兩公尺、兩公尺地這樣偷偷向前挪動界碑,法國很快就會不見了呦!比利時人大概一邊偷笑一邊做著兼併的美夢。

藝文
【文明野味】妖孽啊!蛇與罪

我從朋友那裡求來一把「五毒扇」,朋友在灑金折扇上以朱墨繪製了栩栩如生的「五毒」:蜈蚣、蠍子、蟾蜍、蜘蛛,正中央是一隻昂首甩尾的眼鏡蛇,並端正地蓋上硃砂封印,華麗而懾人。

藝文
【文明野味】鰻線、巨鯨與人的黑潮漂流

某一年冬日作客臺東,深夜信步於海岸,正好遇到漲潮,忽而遇見海濤裡一行持三角網捕鰻苗的漁人,彷彿誤闖一場人海搏鬥的舞臺劇。

藝文
【文明野味】寂寞的熱帶魚養在被安排的愛裡

「我常常想,餵魚的快樂究竟來自什麼呢。也許一切關於餵養的行為到底都是為了餵養自身,無論填補的是慾望或情緒或其他的什麼。」——〈魚藻〉,林薇晨散文集《青檸色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