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好農情】荷蘭修女變臺灣神明 把愛傳下去

同善祠供奉傳說一百多年前來臺傳教的荷蘭修女。

同善祠供奉傳說一百多年前來臺傳教的荷蘭修女。

文字.攝影/王曉鈴

頂著豔陽,往熟悉的桃園國際機場方向前進。不過此行目地並非出國,是為了拜訪一百多年前的荷蘭修女之祠堂。桃園大園區今日是臺灣門戶,出現外籍人士非常平常,但是在沒有機場的19世紀,為什麼有外籍女子來大園傳教?最終埋骨當地,並且變成臺灣神明?這真是一件令人好奇的事。

抵達內海墘,轉進小路,座落於田中一座小祠堂就是同善祠了。傳說,同善祠供奉的荷蘭修女,在160多年前來臺傳教,樂於幫助窮苦人家又照顧小孩,年僅30歲就過世,葬於崙仔腳,村民為了感念好心的荷蘭修女,立碑尊稱「同善媽」。

前村長劉進益是在地人,現為同善祠管理委員會總幹事,他回憶兒時拜同善媽的地方,「看起來像墳,但我們不會怕,因為同善媽很照顧小孩啊!小時候跟老人家擔著菜飯去拜拜,老人家交代我們『有空就要去拜』。」

1980年,由於原址準備蓋住宅,信徒將同善媽移至附近農地,蓋了土角磚小祠,是第二代的同善祠。而現在的祠堂已經第三代了,十年前,新東陽董事長麥寬成到內海墘,聽說工廠的外籍移工在租來的宿舍看到一位金髮女子梳著頭髮,問究竟是怎麼回事?當地人根據外型描述,推測是荷蘭同善媽。麥寬成便好奇往同善祠一探究竟, 發現土角磚小祠已老舊,於是當場擲筊,徵得同善媽同意重建。

發願捐錢的人有了,繼而又有信徒捐地,一切似乎到位,過程卻一波三折。「沒辦法解決,就跟同善媽說,我們很認真,您自己也要努力啊!」劉進益笑稱,說來也靈, 之後問題便迎刃而解,第三代同善祠於2014年落成。

PROFILE

王曉鈴 艋舺人,路過寺廟拜拜是日常。資深旅遊記者,採訪途中拐彎看廟是經常。研究宗教文化,思考土地農事與神同行是正常。著有《日本珍奇廟》、《從弘法寺到天后宮:走訪日治時期臺北朝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