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櫻花鉤吻鮭
土地
【小島大海】守護棲地,種樹救國寶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仔細看過兩千元鈔票上的圖案,那是國寶魚臺灣櫻花鉤吻鮭,珍貴而美麗。這次到武陵農場裡的臺灣櫻花鉤吻鮭生態中心,除了可以一探國寶魚的廬山真面目,也深入了解保育及復育櫻花鉤吻鮭的用心。

眾人於古道的崩落處整土堆石做步道
土地
【非關爬山】在南澳攜手逐山徑

對南澳的初印象要從學生時代的一趟徒步環島說起,那時因公路車多難行,偏愛走濱海小道,附帶好處是可以睡海灘,每天起床從海望向映著天光的島嶼。來到蘇花段,山海相逼,對出生於南臺灣的我來說好像踏入樹洞裡的奇幻時空。在南澳海灘的夜,不時感到背後的青山化為黑色巨獸,當時不知道,自己後來會多次出入其中。

金門大膽島
土地
【神明好農情】神鬼傳奇,非常大膽

懸在海上的大膽島,屬於金門縣烈嶼鄉, 面積0.79平方公里,距離對岸廈門只有4400公尺,由於地理位置敏感,長期軍管,過去連金門人也感到陌生,被稱作「戰地祕境中的祕境」,直到2019年才開放觀光。我在此前有機會造訪大膽,在統戰標語及坦克車等風景之外,處處有廟的島中奇景讓我大感意外。

搭建工寮
土地
【非關爬山】青年的山林工事

急雨襲來,原本在森林裡如螞蟻一般拖運著木頭的我們趕忙躲回營地。野地工事必須順應老天臉色,尤其在這種雷雨盛行的夏季山林。我們立刻變更計畫,召回森林裡的工兵部隊,先整地、除草鋪土、挖排水溝。同一時間,伙房兵也努力與潮溼的木頭及濃煙對抗。

土地
【神明好農情】穿越時空來臺的中村寺蓮

「日本國(Zipangu)有無數的黃金,島上有座宮殿,屋頂用黃金搭建,屋內鋪金磚,窗框也是用黃金打造……。」這是威尼斯旅行家馬可波羅在《東方見聞錄》中的記載。他未曾真正踏上日本國土,但所記載的黃金屋真有其事,原型是平安時代末期的中尊寺金色堂。縱使馬可波羅描述得神奇,也精彩不過黃金屋裡波瀾萬丈的真實故事。

土地
【非關爬山】山的禮物

「塑膠類食品包裝共203份、橡皮筋89條、菸蒂81根、人造纖維製品共60份、硬度較高的塑膠雜物48份……」一長串的垃圾清單、一張山椒魚與垃圾同住的駭人照片占據了我的電腦視窗。

在臺灣的屬 三棘鱟
土地
【小島大海】臺灣夫妻魚「鱟」會有期

鱟,你會念這個字嗎?它的讀音同「後」,每到七夕情人節我都會想到牠,因為牠們有「夫妻魚」之稱,公鱟會緊緊抓在母鱟身上,一起從海中上沙灘產卵。別看牠灰黑不起眼的模樣,大家可能都被牠救過,因為許多疫苗或藥品的研發,都需要鱟血來做試劑檢測細菌。

土地
【小島大海】許海膽一個未來

你喜歡吃海膽嗎?7、8月是澎湖白棘三列海膽(俗稱馬糞海膽)開採的時間,近年越來越多澎湖人關注馬糞海膽的保育、復育議題,即使我經常遊走臺灣各地海岸及離島,也會在其他海域看到馬糞海膽,但沒見過像澎湖人這樣關心牠們,每年夏天網路上都會出現各種呼籲文,拜託眾人口下留情,放澎湖海膽一條生路。

土地
【神明好農情】假如三級警戒是一尊佛

因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許久不能自由旅行,必須心平氣和的順應防疫。如如不動的狀態,讓我想起日前到北投造訪的不動明王——假如三級警戒是一尊佛,不動明王應該可以成為代表。

土地
【非關爬山】綠野獸蹤

走在剛從睡夢中甦醒的青綠山林,我抬頭看天空,清澈的藍中沒有一絲白,枝頭的鳥兒用力呼喚著陽光,預示了晴朗慵懶的一天。突然,前方一陣顫動,緊接著震波乘著大地的鼓面向我襲來,我立刻回到警覺狀態,定眼看清前頭到底發生什麼事。一頭棕色的龐然巨獸背對著我,昂然矗立。然後他回過頭,與我四目相接,是一頭頂著三叉美麗鹿角的公水鹿。

土地
【神明好農情】誰在廟頂上打哈欠

改變世界的方法很多,有人慵懶打個哈欠,袒胸露肚坐在廟的屋頂上,卻成就了臺灣廟宇之美。這位表情動作誇張的「名人」沒有留下名字,今日大家都以「胖羅漢」稱呼他,名符其實的「國寶」。

土地
【非關爬山】藏居山野部落的拉美移民

幾年前在尼加拉瓜雨林裡的小村子,村裡僅一條黃土大街,一端通向居民賴以維生的大河,另一端則隱入深邃叢林,兩排高腳屋參差站立。連尼人都不曾聽過的地方,我們竟巧遇一位臺灣移民後代,不會說國語,僅會的幾句臺語也是早期黑白電影才會聽到的腔調。他堅持要請我們吃點東西,一陣雞同鴨講後我終於聽懂,他是說:「昂導啊差崩(紅豆仔炒飯)。」

土地
【小島大海】尋一條很難找的魚

臺灣疫情爆發前,我與人稱「海廢界神鵰俠侶」的陳人平和郭芙一起到澎湖出差,他們是海湧工作室的創辦人,到各個海灘第一件事就是撿垃圾,2017年成立以來,已經在全臺舉辦三百多場淨灘活動,帶領三萬多人清理近150噸垃圾。

土地
【神明好農情】仙公的仲夏夜之夢

屬於土城善息堂(寺)熱騰騰的泡麵時代結束,如今是螢光閃閃與蝴蝶飛舞的生態舞臺,在仲夏夜浪漫開場。

土地
【非關爬山】古老的火

「今天從起床到現在,你用了哪些火?」Peter老師身著黑色短T、工作長褲與洞洞鞋,直挺挺的坐在大花咸豐草盛開的草地上,溫和輕緩的話語如從森林裡吹來的風,不刻意自然的衣著卻完好融入身後的青翠山巒。

土地
【小島大海】海人「藻」樂趣

「每到夏天我要去海邊——」自從脱拉庫樂團1999年唱了這首歌之後,每年夏天我耳邊總不時響起那熱情洋溢的旋律,心情也跟著愉悅了起來。盛夏已至,你想念哪個海邊呢?

土地
【小島大海】海神媽祖誕辰,海人的另類紀念

海洋女神「媽祖」是漁村重要的精神寄託,保護海上航行與討海人、漁村的平安,在臺灣各地漁村都可見大大小小的媽祖廟,且香火鼎盛。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是澎湖天后宮,規模最大的則是臺南鹿耳門聖母廟,彰化鹿港還有間以白海豚為名的媽祖宮,供奉著白海豚媽祖雕像。

土地
【神明好農情】千人陸上行舟

一艘王船,四條繩子,千人拔河隊,在臺南安定區的蘇厝上演了陸上行舟,大家拉王船就定位,準備送神明出航。嘿呦嘿呦行進間,為了調整王船方向,指揮官要大家暫停,我也放下繩索,向兩旁問起為什麼來拉船?大家喘著笑著搶答:「阮攏是神明的義工啦!」「再忙也要回來幫神明拉船!」

土地
【非關爬山】走一條人少的路,伊加之蕃到內本鹿(下)

(上篇提要:布農先祖lamatasinsin曾隱居深山伊加之蕃作為抗日基地;今日內本鹿的布農後裔每年依然回到祖居地重建家園。今年,領隊之一的katu老師組織了探勘隊伍,尋訪伊加之蕃,與連結內本鹿的聯絡道路。)

土地
【非關爬山】走一條人少的路,伊加之蕃到內本鹿(上)

走入山林之後,我開始注意到一些較少為人知的臺灣歷史,尤其是那個洋人、日本人、漢人、各南島語族人共同活動於這座島嶼上的年代;關於lamata sinsin之事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