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大海】許海膽一個未來

文字攝影/黃小莫

你喜歡吃海膽嗎?7、8月是澎湖白棘三列海膽(俗稱馬糞海膽)開採的時間,近年越來越多澎湖人關注馬糞海膽的保育、復育議題,即使我經常遊走臺灣各地海岸及離島,也會在其他海域看到馬糞海膽,但沒見過像澎湖人這樣關心牠們,每年夏天網路上都會出現各種呼籲文,拜託眾人口下留情,放澎湖海膽一條生路。

5月初全國三級警戒前我和海洋保育署在地守護計畫的夥伴,跟著澎湖海洋保育人士陳盡川出海,他開船帶著我們繞馬公本島一圈,從山水沙灘、鎖港、烏崁禁漁區,到北海目斗嶼、小門漁業資源保育區,沿途風光極美,最後從跨海大橋底下切進馬公港,途經浪蕩洲,明明周邊就是船行航道,但水深居然只有一米多,跳下船就能走到沙洲上,讓人驚嘆在澎湖開船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跑了這麼多地方,陳盡川就是想帶我們看看澎湖海域的馬糞海膽狀況,每經過一個可能會有馬糞海膽的海域,他就抱著水下推進器跟相機,跳進海裡「遛一遛」,尋找馬糞海膽的蹤跡,果然是澎湖最熱血海洋志工!

我們吃進嘴裡的橘黃色うに(發音為uni),其實是海膽的生殖腺,澎湖大多吃到的是馬糞海膽,夏天正是牠的生殖季。海膽鮮嫩肥美,饕客吃得開心,但保育人士看得憂心,很擔心終有一天澎湖的馬糞海膽會絕後。即使縣政府禁捕令已實施多年,從最初開放6到9月可採八公分以上的馬糞海膽,到2018年限縮規定,僅7、8兩個月可採,並不時搭配海膽幼苗放流,但資源量似乎未見好轉,今年澎湖馬糞海膽的數量還比去年少。

PROFILE

黃小莫 怕海怕得半死,卻因為覺得海洋生物很可愛、在海裡心很平靜,而努力克服易緊張的恐海情緒。海洋不可怕,無知才可怕。著有《海洋台灣:大藍國土紀實》,經營臉書粉絲專頁「黃小莫的旅行生活」。

白棘三列海膽(俗稱馬糞海膽)的棘刺有白、橘,也有雙色混生,並且喜歡將海藻吸附在身上偽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