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好農情】千人陸上行舟

文字.攝影/王曉鈴

一艘王船,四條繩子,千人拔河隊,在臺南安定區的蘇厝上演了陸上行舟,大家拉王船就定位,準備送神明出航。嘿呦嘿呦行進間,為了調整王船方向,指揮官要大家暫停,我也放下繩索,向兩旁問起為什麼來拉船?大家喘著笑著搶答:「阮攏是神明的義工啦!」「再忙也要回來幫神明拉船!」

臺灣沿海盛行瘟神性質的王爺信仰,至今仍維持送王船習俗,尤其是開發較早的臺南。延續至今,舉辦香科的廟宇各有迎王送王的緣由,也衍生出不同名稱與特色。今年正逢臺南三年一科的香科年,是三年才有一次的全臺重要廟會集中期。

所謂香科,意指「刈香」與「科儀」,向神明乞討香火,也進行道教科儀,期間有廟會繞境、文武陣頭。今年是香科年,從3月底安定蘇厝真護宮王船祭揭開序幕,緊接著是4月的鹿耳門天后宮台江迎神祭、鹿耳門聖母廟土城香,5月的安定蘇厝長興宮瘟王祭、西港慶安宮西港香。不僅眾神行程滿檔,參與儀式活動的信眾也歡欣熱鬧三個月。

3月28日早上8點,蘇厝真護宮前方空地早已出現人潮,這一天是神明回天庭的大日子,大家都等著「替神明工作」。指揮官一個下令,眾人開始用四條繩索將王船拉到位,距離僅是越過馬路到廟對面的空地,就出動了上千人費時半小時,才完成場面浩大的陸上行舟。

為什麼方才拉王船時,要停下來調整方向?真護宮前寺務組組長王錦煌說:「王船必須朝西北方,那個方向是當年從曾文溪請王的地點。送王船一定要開水路,開到曾文溪畔,讓船順著這條水路開出去。」王老先生一直說水路,我卻一頭霧水,這裡明明是空地,水在哪裡?他解釋稍早已用儀式開出一條水路,「就像魔術一樣啦。」

「陸上行舟喔?我們西港也是哦。」香科年壓軸登場的是5月西港慶安宮,西港區公所祕書蔡采真提示一個觀看眉角,「船桅倒下的方向,就是未來三年最興旺的方位,我們燒王船都會等到最後看方向,香科醮典才算圓滿。」

西港慶安宮是曾文溪畔96庄頭的信仰中心,最特別的是民間自發傳承藝陣文化,「說實在的,因為少子化而出現斷層,我們有考慮過請職業陣頭來,不過老人家還是希望盡量自己來,對神明比較有誠意。」

PROFILE

王曉鈴 艋舺人,路過寺廟拜拜是日常。資深旅遊記者,採訪途中拐彎看廟是經常。研究宗教文化,思考土地農事與神同行是正常。著有《日本珍奇廟》、《日本岩手,掌心上的奇蹟旅程》。

西港慶安宮5月做醮的王船已在廟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