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955 文章
蘇澳是蘇花公路上通往花東的必經之地,曾帶動魚罐頭當伴手禮的契機。

【隱味食肆】充滿蘇澳味的魚罐頭

你對魚罐頭的記憶是什麼?遇上颱風夜停電,我最常是煮碗熱騰騰泡麵,配魚罐頭裹腹,那滋味讓我變得不那麼討厭颱風了。你最喜歡吃什麼口味的魚罐頭?我最喜歡紅燒鰻。

彰化開化寺被譽為開彰第一寺。

【神明好農情】臺版美肌大神── 懸壺抗疫的痘公、痘婆

到京都小旅行時,每天只做一事,就是步行逛佛寺神社。一日傍晚,走進祇園八坂神社,華燈初上,美御前社站著三位盛裝的和服女孩,專注地參拜許久。

碎米莎草

【織物記憶】雨後土香,與碎米莎草

在水田、蔬菜田或果園,經常能看到占據整個土地的雜草,儼然就是農田裡的優勢物種。這時候難免自我懷疑,到底我是種農作物還是在養草?拔也拔不完,除也除不盡。每當下過雨,一株株像是雨後春筍般冒出芽來的雜草,乍看下一整片青翠如草原,竟然還有點好看!只是苦了接下來除草的工人,時常要用鏟子連根拔起,收集傾倒到馬路上,趁著好天氣將雜草曝晒乾燥後,才能徹底清除頑強的雜草。

裸身鰕虎的體色近似礫灘,胸鰭擺動時,上面的斑點就彷彿沙礫般飛揚。

【水裡的回音】尋找裸身鰕虎的方法

你說你想看裸身鰕虎(Schismatogobius)?簡單,你聽我說,你跟我做,讓我教你尋找裸身鰕虎的方法。

《泥河.螢川》宮本輝(圖片提供/青空文化)

【文明野味】螢火蟲與飛天蜘蛛

事後想起來,幾乎所有運用螢火蟲作為重要意象的故事皆與死亡有關。如果看過暗夜螢火蟲飛行的樣子,大概也不難理解,即便看到的是盛大群聚的漫遊螢火蟲,那畫面總是清冷寂靜,瀰漫著脆弱、孤寂的感觸。發光尋偶,相遇交配之後,彷彿盡了生命的任務,螢火蟲很快迎向死亡。

當年幫公司在公園烤肉。

【異鄉人的療癒餐桌】中秋限定的臺式烤肉

以前中秋,月餅我可以不吃,但最羨慕的就是別人家年年可以烤肉。無奈母親總是説烤肉太麻煩,又弄得一身煙味,所以我家中秋幾乎從不烤肉,只有源源不絕的月餅跟文旦。每每中秋時節將近,超市裡出現的各式各樣醃肉片與烤肉器材,於我都如浮雲,只有眼巴巴暗自羨慕的份。

《鄉間小路》2023年9月號 煮瓜好秋

臺灣夏天一年比一年熱,體感溫度動輒超過四十℃。
幸好,秋天就要到了,「好咧瓜在」,我們有瓜。
初秋是煮瓜的季節,本期Chill日挑瓜指南,讓你成為最「tshio-tiô」的選瓜高手;同時欣賞客座主廚廖小子如何揮劍劈瓜,展示絕不容你錯過的瓜食美學──
由瓜界三大王牌領銜,帶我們消暑、清熱、降火,逼退蒸騰的熱浪,迎向陣陣秋風颯爽,啊,真涼、真香……欲說還休,卻道煮瓜好個秋。

自製西西里檸檬咖啡

【異鄉人的療癒餐桌】喝手搖飲是件很臺灣的事

大學同窗剛搬來倫敦,先入住我家。學生時期她一直都住我隔壁,我們在吃的方面很合得來,但就喝飲料這件事上剛好相反。她嗜喝飲料,十年前去她房間玩,冰箱裡一定有喝剩一口的幾杯手搖飲或便利商店飲料。後來去她老家拜訪,打開冰箱,發現她們全家各自喝過的飲料,一杯一杯錯落在冰箱各角落。

椰子樹碗公圖繪

【文明野味】椰子的葉蔭

我曾為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策劃了兩個關於食器的小型線上展,其中一個展題為〈想像南國——臺灣早期日用食器的椰林海景〉,介紹一款上個世紀臺灣風行的椰子樹碗公圖繪。「椰子樹」之所成為街頭巷尾常見的景觀,並化身為熱門的臺灣形象門面擔當,與日治時期高強度的植栽、文化與經濟政策有很大的關聯。

細斑吻鰕虎正面照

【水裡的回音】你的吻如星空

溪谷的跌水處濺起陣陣水花,從岸上看,水面上滿是氣泡和花果,看不到水面下的緩流處,三條細斑吻鰕虎(Rhinogobius delicatus)正棲居於視野的盲區。我以四肢撐住岩壁抵禦水流,將自己在固定角落,一點一點地向前移動,我想再看清楚牠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