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47 頁
【隱味食肆】高雄的澎湖味
當我走進高雄市的海慶澎湖海鮮餐廳時,發現櫃檯旁黑板上寫了密密麻麻的訂位資訊。上面寫著:七美林先生、望安陳小姐、桶盤黃先生等等,我好奇問:「有這麼多來自澎湖各地的人到高雄聚餐?」店家秒解答:「那是包廂名啦。」
【植物系.食旅日誌】最好的時光
曾經,我寫過一篇短文,名為〈最好的咖啡館〉,收錄在我的第一本書中。文章大抵是在說,外出用餐找館子或咖啡館蹓躂時,經常碰壁,得不到滿足,最後選擇回家烤餅乾煮奶茶、與先生回歸居家生活的故事。寫下那篇文章,距離現在已有七年,這七年間我輾轉去了美國與歐洲旅居,小孩也長大到能為我沖咖啡切水果的年紀,再次回到臺北定居,與當初已大不相同。
初心者照過來!健身飲食大哉問
想要維持良好體態,通常會從飲食控管入門。鍵入「健身飲食」關鍵字,增肌減脂、生酮飲食、168或52斷食法等相關資訊大爆炸,讓人看得眼花撩亂,到底要怎麼吃才能真的「健」身?就讓同時是健身教練也是營養師的Eunice,一次為你釐清所有健身飲食關鍵字!
【水裡的回音】你看得到嗎?
嗨,你看得到嗎? 你現在看到的這些文字,是我在臺灣南部一個缺乏淡水的離島上寫下的。雖然說知道替代役很可能不會在家鄉當,但我萬萬沒想到,結束14天的新訓後,早上八點多離開營區,10點半人就在澎湖的馬公機場了。
想健身的外食族要怎麼吃?先來點外食隨堂考
說到健身飲食,自己在家煮當然最能掌控怎麼吃、吃什麼,少油少鹽少糖統統都不難。但想控制飲食的外食族可就傷腦筋了,台式麵包可以吃什麼?中午自助餐要如何搭配?聚餐時義大利麵又該選哪種口味?別擔心,我們請到營養師布姊傳授大家外食原則,首先先來個外食隨堂考,測驗看看你對外食熱量的敏感度吧!
誰說健身餐只能學國外?台式健身餐的美味祕訣
我永遠記得那天,留學生出國前最重要的一堂必修課:我站在家中廚房爐檯前,媽媽在旁邊看著,阿嬤作為傅培梅的得意門生,坐在更遠的餐桌邊拉長了脖子監督──她們正在給原本遠庖廚的我惡補一堂台式烹飪課,生怕他們的寶貝兒子、金孫出國餓著了。
身為女性,我要解放被凝視的身體
「你大概算是多肉吧,就那種上鏡頭不精緻但有點肉,男生會喜歡的那種。」前男友曾對著身高168公分、體重50公斤、體脂19%的我這樣說道。「這社會可不可以對女生身材多一點想像,不是只有四字頭才叫完美好嗎?」當下我這樣回應,希望身旁的人不要再助長鏡頭中凝視女性的單一觀看方式──但或許,真正被這種言論影響的就是我自己。
主廚上菜!健人餐桌自煮提案
近年來,隨著健身風潮吹進臺灣社會的大街小巷,健身飲食也跟著大行其道。但所謂的健身餐時常無法滿足口腹之慾,究竟該如何打破這個魔咒?臺北新板希爾頓酒店的廚藝長李文康,擅長使用簡單調味帶出料理鮮味,設計出五道適合運動前後食用的料理,跟著他與「食」俱進,享受健康與美味兼顧的自煮提案。
在綠霧中破土而出的本土蘆筍
「一罐阿斯巴拉。」走入雲林鄉下的老雜貨店,仍可聽老一輩人講這奇特暗語,要來買包裝上印有清涼美女圖的神祕飲料。所謂「阿斯巴拉」原來是蘆筍的代名詞,源自日語中蘆筍的簡稱「アスパラ」(asupara),這個詞彙記憶了臺灣曾為「蘆筍王國」的黃金歲月……
選手的營養守護者,國訓中心運動營養師
賽場上選手們優異的表現背後,有一群人默默努力,他們的努力無法立即見效,卻至關重要。任職於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運動科學處的曾怡鈞營養師,從營養評估到擬定策略改善,在訓練期、比賽期、賽事後設計不同能量需求的飲食菜單,使運動員的精神和身體更強大,能更有效率的執行鍛鍊及比賽,減少運動傷害和生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