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880 文章
舒肥雞胸肉香拌油蔥口味(中),蔥香濃郁卻輕盈溫和。

增肌減脂好朋友,就是吃不膩的百變雞胸肉

相信喜愛健身或想減脂的朋友一定吃過雞胸肉,但乾柴口感總是難以入口。覺得一成不變的烹調方式讓人食慾全失嗎?「康福先生KIND FOOD」將雞胸肉低溫舒肥,保持鮮嫩多汁,搭配精心調製的異國風味,還做成爆湯水餃,更積極研發減糖貝果、低卡冰淇淋,讓健身飲食也能繽紛美味,餐桌不再呆板無趣,吃到厭世。

兌悅門。

【神明好農情】城門老街石獅公

穿越兌悅門,就是府城舊時的老古石路了。靜謐的小路,兩排老屋夾道,偶爾有文青小店與懷舊餐廳出現,在車水馬龍外自成一個世界,讓人憶起多年前遊客尚未蜂擁而至的神農街。兌悅門是小型城門,建於1836年,原是臺灣府城大西門的外城,當地人稱甕城腳,是現今府城中唯一仍有人車通行的城門,基座使用珊瑚礁形成的老古石砌成,因此又稱老古石城。

澎湖海岸邊滿山遍野的仙人掌。

【島民觀察】菊島喫風土:夏日仙人掌的愛恨情仇

17世紀初期,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在臺灣和澎湖群島進行商業活動,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作物,例如仙人掌。原先荷蘭人在澎湖種植仙人掌,主要是作為防禦用途。正因為澎湖位處海峽交通要道,是軍事防衛的重要據點,多刺的仙人掌可以形成天然屏障,在戰爭時期,更被大量種植在軍事基地和據點周圍,起到了阻止敵人進攻的作用。直至現在,走訪澎湖的軍事遺跡,還能看到茂盛的仙人掌。

士東市場一樓攤位「珍奇豆宴」。

【菜市人生場】市場界的大葉高島屋

「From Japan?」賣菇老闆招呼我們。「From臺南啦!」在老闆眼中,碰到這種「拿相機東看西看又不講話的」,就是日本人。沒關係,看見西班牙火腿和魚子醬,看見腿一樣粗的白帶魚,在士東市場,我有時候也驚異地覺得自己像個觀光客。

冬鄉小廚的遼寧鍋主打抽刀肉。

【隱味食肆】強勢回歸的抽刀肉

在從前的中國遼寧省遼陽市,有一個大漢左肩架長凳、右肩揹豬肉,沿街喊:「吃酸白菜鍋──」雖這麼喊,但他兜裡才沒有什麼酸白菜,只有一塊四四方方燙熟的五花豬肉,這燙肉會放在木架上塑型成工整樣貌。貧困年代豬肉少,但家家戶戶都有酸白菜,這豬肉便是配鍋必備。

【植物系.食旅日誌】蔬菜本味首圖。

【植物系.食旅日誌】蔬菜本味

每次覺得蔬菜量攝取不夠時,解決良方就是吃鍋。嬌嫩的葉菜一入滾滾湯汁便姿態放軟,鮮甜可口地在鍋裡閃閃發亮,等待有情人領回。可以大口享用新鮮蔬菜,是我認為一頓大餐該有的重要元素。大約從懷孕後期開始,隨著購買菜量和在家自煮的次數增加,便決定直接訂購每週固定配送到府的時令蔬菜箱。

蝦蝦食用說明書。

聊點蝦事,蝦蝦食用說明書,教你分辨真假櫻花蝦

上山下海、遊走溪流及湖泊都能見到蝦的蹤影,好想知道一整天不斷舞動蝦腳的牠們,究竟還有哪些蝦事可以細細探究。原來有些蝦也像螃蟹一樣演化出大螯,閉合時的威力甚至可以比擬空氣砲?而我們時常害怕蝦蟹膽固醇超標,但其實蝦的膽固醇含量沒有想像中那麼恐怖?從觀賞到食用,一起以不同面向來聊點關於蝦,你我可能不知道的事。

在乾淨的環境下養出的藍色草蝦。(圖片提供/一夫水產)

藍色水精靈,還你草蝦本色

你看過藍色的草蝦嗎?牠們喜歡棲息在水底,也愛迎著水流沖浪;牠們要經過無數次的脫殼才能慢慢長大;牠們很敏感,一緊張就會四處亂跳,跳上水面像俯衝而下的戰鬥機;牠們還愛大欺小,食物不夠的時候,同伴也是營養來源……沒想到餐桌以外的草蝦這麼有個性,集纖細與霸氣於一身。

蝦美饌。

大廚不藏私,手把手教你如何料理蝦

春天是吃蝦的好季節,無論是大家熟知的草蝦、白蝦,還有容易傻傻分不清的櫻花蝦,在經驗老道的板橋凱撒大飯店家宴中餐廳主廚蘇祐荃手中,都能變化出令人食指大動的佳餚,展現豐美馥郁海味。他更不藏私分享處理蝦的小撇步,詳細步驟圖手把手教學,讓來自海洋的曼妙滋味躍然於家中。

兩名漁民一前一後地扛著豐收的蝦皮,正準備前往魚寮。(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阮義忠攝影)

馬祖蝦皮風雲錄,消失的蝦滋味

走入年貨大街的南北貨攤、傳統漁港或市場,在玲瑯滿目的滿滿乾貨中,總能見到表皮薄透、呈淡黃色、綴有兩個黑亮小眼的小毛蝦。沒有飽滿的蝦肉,存在感有些稀薄,這種毛蝦被稱為「蝦皮」。現在市面上看得到的臺灣蝦皮大多來自澎湖或屏東東港,不過你可知道,就在幾十年前,位於臺灣西北方的馬祖列嶼,才是輸出這群小蝦的大本營。鼎盛時期的馬祖曾有年產百萬公斤的亮眼成績,成功打入日本、香港市場,是1950、60年代臺灣的蝦皮重要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