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物記憶】鳳梨也能做布料

文字/攝影 陳怡君

你知道鳳梨也能做布料嗎?

每年二月過後進入鳳梨生產旺季,通常由屏東開始往北至臺南、嘉義採收,今年度鳳梨總收穫面積達七千一百八十五公頃,其中金鑽鳳梨就占八十五%。鳳梨是臺灣的日常水果,經過品種改良,口感細膩、多汁,甜度極高,顏色、風味依據品種略有不同。

臺灣鳳梨產季橫跨二月至十一月,進入產業淡季後,農民會趁此時進行田地翻土、漚肥、採鳳梨苗、種植等作業,其中最令人頭痛的是作物廢棄物處理與土壤酸化。

銀獅農莊的田區廣闊,從公路兩旁綿延至山腳下。

農民經常將採收後的作物廢棄物打入土裡當堆肥,此舉看似正常,但其實是造成土壤酸化原因之一,醱酵未完全的廢棄物分解過程會產生有機酸,酸性在土壤中會抑制作物根系發育,破壞植物根系,導致鳳梨的生長勢減弱,抗病能力差,因而增加各種病蟲害發生機率,不得不增加農藥用量。

而鳳梨到底製造出多少廢棄物?按照我跟嘉義大學實驗室專家們的討論,以每公頃約四萬株鳳梨來粗估,依我理解的概念,每株葉片數約四十至七十片,光處理廢棄鳳梨葉量就達七十七萬噸,此數字還不含尚未收穫面積鳳梨及葉子以外的鳳梨廢棄物。作物廢棄物已經超過土壤的負荷量,如果可以解決廢棄物問題,就可以改善土壤健康程度。

為了瞭解鳳梨葉未來運用,前後拜訪嘉義大學、一朵花文創工作室,瞭解鳳梨葉碎纖、取纖方式。步驟看似簡單,實則不然。曾經自己在家嘗試取鳳梨纖維,將葉子放入夾鏈袋中敲打破壞葉面組織,再運用鐵湯匙刮除不要的葉肉,清水洗去殘留葉肉,整綑纖維綁好放入水桶中,曝晒浸泡一至二天。處理纖維過程大約四十分鐘,晒乾後, 我只取到五公克纖維──實在太耗工了,如果要做出一件衣服,這纖維量遠遠不夠用。

晒乾的鳳梨纖維質地柔軟,粗細介於頭髮和蠶絲間,稍有韌性, 經過測試,人工紡紗再織成一匹布料,確實有機會讓鳳梨纖維進入循環利用,如果能適時加入機械取代人力,就能提升產量與處理纖維的速度。

在經緯交錯的織布機中,依舊可見白綠色的鳳梨纖維。

鳳梨葉取纖DIY體驗流程

  1. 將鳳梨葉放入夾鏈袋中敲打出汁。
  2. 用鐵湯匙刮除兩面葉肉,沾水洗滌。
  3. 取得銀白色纖維放入水中浸泡,並移到日照環境曝晒1至2天。
  4. 曝晒過程中,要取出刮除果膠,再放回水中浸泡,約2次。
  5. 晒乾後,即是鳳梨纖維。

PROFILE

陳怡君。1989年生於臺南市,正職是園藝治療師,熱愛花花草草,經常運用野地採集植物創作。副業是「巧婦織布工藝工作室」負責人,陪伴與培訓二度就業婦女,讓婦女重拾自信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