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880 文章
玉荷包。

大樹玉荷包,夏日的美味延伸

從5月開始寶島進入荔枝產季,玉荷包自屏東恆春慢慢地紅上來,經過高雄、嘉義,再換成中部的黑葉荔枝。玉荷包籽小、肉厚、汁多甜蜜,是市面上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看到南部大馬路邊開始出現一簍一簍的鮮紅小果,就知道夏天來了。

在冷凍庫中進行切割作業。

與寒冷共存,製冰人的凝冰人生

從那輛藍白色外觀的小貨車進入巷弄開始,打開貨車後門的瞬間,逸散出的冷空氣讓四周溫度降低不少,一塊塊幾乎與人同高的大冰塊正躺在車裡等待搬運,大夥合力抬起冰塊放上推車送往冷凍庫,與此同時,「就是冰國際有限公司」老闆林洲旭也早已備好切割機器,展開一天的工作。

臺北萬隆小菜攤。

【菜市人生場】打不死的小菜攤

我家附近貼著山壁的巷子裡,有個閒置已久的鐵皮屋小空間,不過呢,目前有個週末菜攤駐紮其中。一年沒來,早忘了開攤時間,索性挑個不三不四的9點半過來,將抵達時,沒有預期聽見的喧嘩,只遇上幾個老太太正在散步。轉進巷子,發現鐵門關著──我心已打烊──我的下週伙食啊!準備返家,迎頭碰上一位太太,她見我就高喊「來了來了」,納悶轉頭,發現一輛休旅車尾隨我駛進巷子。

澎湖的花枝丸炸得香酥可口。

【隱味食肆】高雄的澎湖味

當我走進高雄市的海慶澎湖海鮮餐廳時,發現櫃檯旁黑板上寫了密密麻麻的訂位資訊。上面寫著:七美林先生、望安陳小姐、桶盤黃先生等等,我好奇問:「有這麼多來自澎湖各地的人到高雄聚餐?」店家秒解答:「那是包廂名啦。」

《鄉間小路》2023年7月號,【植物系.食旅日誌】最好的時光首圖。

【植物系.食旅日誌】最好的時光

曾經,我寫過一篇短文,名為〈最好的咖啡館〉,收錄在我的第一本書中。文章大抵是在說,外出用餐找館子或咖啡館蹓躂時,經常碰壁,得不到滿足,最後選擇回家烤餅乾煮奶茶、與先生回歸居家生活的故事。寫下那篇文章,距離現在已有七年,這七年間我輾轉去了美國與歐洲旅居,小孩也長大到能為我沖咖啡切水果的年紀,再次回到臺北定居,與當初已大不相同。

初心者照過來!健身飲食大哉問

想要維持良好體態,通常會從飲食控管入門。鍵入「健身飲食」關鍵字,增肌減脂、生酮飲食、168或52斷食法等相關資訊大爆炸,讓人看得眼花撩亂,到底要怎麼吃才能真的「健」身?就讓同時是健身教練也是營養師的Eunice,一次為你釐清所有健身飲食關鍵字!

黃足笛鯛(Lutjanus fulvus),典型的周緣性淡水魚。

【水裡的回音】你看得到嗎?

嗨,你看得到嗎?
你現在看到的這些文字,是我在臺灣南部一個缺乏淡水的離島上寫下的。雖然說知道替代役很可能不會在家鄉當,但我萬萬沒想到,結束14天的新訓後,早上八點多離開營區,10點半人就在澎湖的馬公機場了。

外食隨堂考。

想健身的外食族要怎麼吃?先來點外食隨堂考

說到健身飲食,自己在家煮當然最能掌控怎麼吃、吃什麼,少油少鹽少糖統統都不難。但想控制飲食的外食族可就傷腦筋了,台式麵包可以吃什麼?中午自助餐要如何搭配?聚餐時義大利麵又該選哪種口味?別擔心,我們請到營養師布姊傳授大家外食原則,首先先來個外食隨堂考,測驗看看你對外食熱量的敏感度吧!

台式雞高湯健身餐。

誰說健身餐只能學國外?台式健身餐的美味祕訣

我永遠記得那天,留學生出國前最重要的一堂必修課:我站在家中廚房爐檯前,媽媽在旁邊看著,阿嬤作為傅培梅的得意門生,坐在更遠的餐桌邊拉長了脖子監督──她們正在給原本遠庖廚的我惡補一堂台式烹飪課,生怕他們的寶貝兒子、金孫出國餓著了。

陳玠汝的午餐。

身為女性,我要解放被凝視的身體

「你大概算是多肉吧,就那種上鏡頭不精緻但有點肉,男生會喜歡的那種。」前男友曾對著身高168公分、體重50公斤、體脂19%的我這樣說道。「這社會可不可以對女生身材多一點想像,不是只有四字頭才叫完美好嗎?」當下我這樣回應,希望身旁的人不要再助長鏡頭中凝視女性的單一觀看方式──但或許,真正被這種言論影響的就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