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農業十大新聞回顧

文/陳儷方、游昇俯

揮別動盪不安的2020年,回顧這一年農業重大事件,重中之重非「豬」莫屬,歷經24年終於成為口蹄疫非疫區,臺灣豬肉將重回國際舞臺;政府宣布開放萊豬進口,為迎戰美豬,成立養豬產業百億基金嚴陣以待。

武漢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農產品貿易及農漁民生計遭受衝擊;氣候變遷加劇,稻田缺水危機,發生桃竹苗地區史上二期稻作停灌,成為接管百年農田水利會、甫成立的農田水利署最大挑戰。農傳媒選出今年十大農業新聞如下:

一、宣布明年美國萊豬進口

臺灣養豬技術進步很多,肉質也比進口豬肉好。(攝影/記者許素惠)

總統蔡英文8月28日宣布2021年開放萊豬進口後,萊豬、美豬、瘦肉精成為熱門討論議題,因為豬肉長年為臺灣人最愛肉類,多數臺灣料理、特色小吃等美食,都離不開豬肉、豬油和豬內臟。迎戰萊豬進口,農委會提出2大因應措施:要吃臺灣豬指定「臺灣豬標章」,以及養豬產業百億基金,升級養豬產業鏈;同時定下1個目標:臺灣豬肉市占率要維持現況,站穩九成。

【延伸閱讀】
【美豬美牛開放】系列報導
【無懼萊豬 臺灣豬才是王道】專題報導

二、口蹄疫區除名

臺灣在今年正式成為口蹄疫非疫區,積極以生鮮豬肉搶占海外市場。(攝影/王志元)

養豬農民與農委會最有革命情感的一段歷史就是口蹄疫拔針,全面拔針後2年,臺灣、澎湖、馬祖於今年6月獲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宣布為口蹄疫非疫區,自1997年首例口蹄疫疫情至2020年6月晉身非疫區,走了24年。成為口蹄疫非疫區後,臺灣豬肉產業正積極尋求海外市場,生鮮豬肉已穩定供銷澳門,預估2020年全年豬肉產品出口超過4,000公噸。

【延伸閱讀】
【口蹄疫除名】24年!臺灣豬肉重回世界舞臺!OIE大會通過臺灣正式成為口蹄疫非疫區
【口蹄疫除名】生鮮豬肉外銷拚訂單?農委會:出口不是目標,是指標

三、農業紓困減緩武漢肺炎疫情衛擊

農委會為提振休閒農業產業,特別規劃發放農遊券,成效頗豐。(圖片提供/農委會)

武漢肺炎疫情爆發,民眾生活不能聚餐、沒有外國遊客,農漁畜產品內需驟減,國外市場也是相同情況,導致農產品外銷管道大亂,農漁民生計大受衝擊。農委會向行政院爭取到總計73.53億元的農業紓困預算,著手執行穩定並振興農業的計畫。讓外界最有感的就屬漁民紓困金3萬元、農民紓困金1萬元免申請自動入帳,以及提供500萬張價值250元的農遊券,鼓勵消費者採購農產品,振興農村經濟。

【延伸閱讀】
【武漢肺炎】關鍵推播
農遊券好特別! 1個QR Code值250元 農村漁港林場消費都能抵

農遊券又來了! 年貨採買滿千即送券


四、前總統李登輝逝世

前總統李登輝於今年逝世,其相關農業成就及貢獻,對臺灣早期農業轉型助益甚深。(圖片提供/國史館)

前總統李登輝於7月30日逝世,享耆壽97歲,李前總統不僅是中華民國首任直接民選總統,也是農業大師、臺灣農業重要推手,初任公職即在農業體系,民國60年代就關注農家所得偏低,擔任省主席時期培育8萬農業大軍,是第一次傾政府之力為農村注入新活力,總統卸任後培育「臺灣和牛」,矢志為臺灣育出真正的肉牛品種。

【延伸閱讀】
【農為國本–前總統李登輝先生紀念專輯】

五、農田水利會改制成農田水利署

農田水利會在今年正式走入歷史,升格改制為公務機關「農田水利署」。(攝影/謝佩穎)

百年農田水利會2020年走入歷史,立法院7月三讀通過農田水利法,農田水利署10月1日掛牌成立,17個的農田水利會改制公務機關成為17個管理處。農水署制定三大工作方向:加速老舊灌排設施改善、處置灌溉水汙染事件、擴大灌區服務,灌區內農地僅31公頃,農水署要將灌區外37萬公頃適作農地也納入灌區,為臺灣農田水利制度的重大改革。

【延伸閱讀】
農田水利法三讀通過 污染灌溉水最高開罰2千萬
農田水利署揭牌成立 陳吉仲:國家水資源調度更有效率
【農水署長專訪01】首任農田水利署長蔡昇甫:農業用水調度超前部署 供灌適地適作

六、桃竹苗二期稻作首次因缺水停灌

2020年下半年水情告急,桃竹苗二期稻作首度實施停灌,農委會立即啟動停灌補償措施。(攝影/王志元)

臺灣半世紀以來,今年首次沒有颱風侵臺,造成史上罕見旱災,桃竹苗二期稻作首次遇到種到一半被停灌,農委會提供稻農補償金每公頃14萬元,其餘農作物也有補償,以柑橘補償金每公頃14萬元最多,水果、花卉每公頃10萬元,牧草1萬1千元。無預警停灌引發質疑,農民要求缺水窘境應全民一起面對,而非每次都是農業犧牲,訴求經濟部對用水大戶開徵耗水費。

【延伸閱讀】
【農田停灌】系列報導
嘉南稻作停灌救助 沒加入育苗及代耕相關協會者也能申請
嘉義臺南一期作停灌 總面積1.9萬公頃 補償最高每公頃9.3萬元

七、劇毒農藥「巴拉刈」退場

巴拉刈在今年2月正式退場。(圖片提供/農委會)

今年2月除草劑巴拉刈宣布禁用,農民只能改用其他除草劑,例如嘉磷塞、固殺草。巴拉刈除了作為除草劑,同時還是紅豆植株的乾燥劑,禁用巴拉刈時,農委會建議改用氯酸鈉或壬酸來乾燥紅豆植株,但後來考慮開放固殺草代替巴拉刈作為紅豆植株乾燥劑。衛福部5月公布固殺草用於紅豆的殘留容許量,遭全國最大紅豆產地萬丹農會表態反對,農委會下鄉與紅豆農座談並做匿名問卷調查,回收問卷中半數表達他們有使用固殺草的需要。

【延伸閱讀】
說再見倒數中!巴拉刈2月1日禁用 農委會:沒用完的要回收
固殺草乾燥紅豆 農委會:依核准方法使用不會造成更大風險 近期將公告
紅豆農使用固殺草意願調查 回收問卷4成6想用作植株乾燥劑

八、實施肥料實名制

農委會在今年4月中旬推出新版肥料實名預購制度,同步提供每包(40公斤)20元購肥補助。(圖片提供/農糧署)

一則謠言在農村裡傳播,最後演變成搶肥大作戰!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不久,農民聽說肥料原料來源為中國大陸,國境封鎖後肥料就會缺貨,雖然農委會再三澄清,但農友還是加速加量搶購,導致肥料缺貨。為穩定供需,農委會先後推出肥料預購制、肥料實名制並提供補助。

【延伸閱讀】
民生物資再盤點 農委會:食物安心買不用搶
新版肥料實名預購制15日上路 購肥每包補助20元
實名制購肥2.0明上路 現領貨、續補助 還要合理化施肥

九、金門爆發首宗牛結節疹疫情

今年7月金門爆發首例牛結節疹疫情,所幸經過撲殺及施打疫苗後,疫情獲得穩定控制。(攝影/記者陳儷方)

金門7月爆發牛結節疹疫情,最早發現案例並通報的是金門畜試所,金門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立刻清查周邊養牛場也發現疫情,展開全面環境消毒、消滅病媒、撲殺患病牛隻,農委會並緊急向國外採購牛結節疹疫苗,因疫情國際航班大亂,遲遲無法確定到貨時間,但先等來了歐盟饋贈的疫苗,緊急施打後得以終結疫情。

【延伸閱讀】
金門畜試所養牛場爆發全國首例牛結節疹疫情 疑風力自對岸帶進病媒蚊
牛結節疹絕對不能進臺灣本島的理由 11萬頭乳牛是關鍵
金門牛結節疹第一發現者就是他 憑靠養牛細心觀察

十、簽訂有機同等性互認協議有五國家

紐西蘭來臺查證我國有機農產品認驗證管理系統。(圖片提供/農糧署)

今年是臺灣簽定雙邊農業協議最有進展的一年,有機農業促進法2019年5月上路,實施1年內未與我完成簽訂雙邊有機同等性認可的國家,我方將廢止對該國的有機同等性認可公告,以促使外國積極與我洽簽,此舉也有助國內有機農產品外銷商機。目前已與我簽定有機同等性互認協議的國家有:日本、澳洲、紐西蘭、加拿大、美國。

【延伸閱讀】
我與澳、紐簽署有機同等性協議 農糧署:印度近期可完成簽署
拓展有機農產外銷! 我與美、加達成雙邊有機同等性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