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牛結節疹第一發現者就是他 憑靠養牛細心觀察

國內第1個被發現的牛結節疹案例在金門畜試所,飼育員及獸醫師每天細心觀察所裡牛隻,才及早發現疫情,立即啟動防疫作為,保住金門縣境內多數養牛場維持清淨。(攝影/陳儷方)

畜養牛隻需要細心照料,餵飼草料時順便看看牛隻狀況,固定巡查次數1天就要4次,就是如此密集且細心的巡查,才讓金門牛結節疹疫情不必等到大爆發,就立刻被抓出。金門畜試所是牛結節疹案例第1場,第一位發現者是畜試所飼育員許志強,他在各畜舍巡迴餵牛時,發現C2棟畜舍裡有頭牛的皮膚有些異狀,即回報所裡獸醫師,畜試所工作人員的細心,阻止了牛結節疹疫情在金門大爆發的機會。

許志強負責餵牛,當天在C2棟畜舍餵牛時,發現其中一頭牛皮膚怪怪的,繼續到其他畜舍餵牛的路上,剛好遇到畜試所裡的獸醫師黃家偉,即告知「有隻牛皮膚上有奇怪的東西」。黃家偉立刻前往畜舍查看牛群,發現有2頭牛皮膚長疹子,但不太像是蚊蟲叮咬,拍照後回管理站與同事討論,決定再次前往C2棟畜舍查看,仔細檢查的結果,另外發現2隻牛也有疹子,但症狀並不明顯,因為不只一頭牛發生,讓他們擔心是否是傳染病,因為沒看過這種病徵,只能立刻查找資料。

黃家偉說,為確定是否為金門沒見過的傳染病,必須立刻查找資料,後來在防檢局的一份GUIDELINE(指引方針)中,找到牛結節疹的照片及症狀描述共2頁資訊,認為與畜試所內病牛的症狀相符,趕緊依程序層層往上通報。繁殖種畜出售給農家,是金門畜試所的重要業務之一,原本7月7、8日要出售一批種畜給養牛戶,但在發現疑似病牛後,立刻推遲這項交易,並執行自主隔離、移動管制,且金門畜試所在此之前,已經1個月沒有牛隻進出。

金門爆發牛結節疹疫情,第1個通報且確診的案例場就是金門縣畜產試驗所,因為是政府單位,格外引人注目,金門當地養牛戶有人抱怨,疫情是從畜試所傳開,但後續疫情調查結果已否定這項揣測。反而要慶幸畜試所也是案發點之一,因現場飼育員及獸醫師對於疾病的警覺性高於一般農戶,才能讓金門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就被發現,自主移動管制、隔離、通報、剖檢、採樣檢驗等均按部就班快速完成,讓金門全縣迅速啟動各項防疫程序。

畜試所發現牛結節疹疫情的新聞7月10日發布後,防疫單位就接到很多牧場主人打電話詢問,因為自家牧場的牛也有長疹子,請防疫單位派人來檢查。從多家牧場的反應,加上疫情調查的結果,確定金門縣的牛結節疹疫情是多場同時發生,並非由單一牧場擴散。

對於外界「病源起自畜試所」的傳言,聽在金門畜試所同仁耳裡,黃家偉坦言「滿難過的,壓力很大」,要在牛群中發現微小的病症,靠的是負責餵牛同仁的高度細心,所裡的獸醫師也一直保持警覺,畢竟「隔壁鄰居經常不按國際規定通報疫病」,畜試所一直戰戰兢兢,就怕防疫有破口,牛結節疹病發之初,他們立刻發現異樣並通報,才能「讓金門絕大多數的牧場維持乾淨」,希望經由明快處理疫情的程序,保住金門的養牛產業,而不是等到產業崩塌了再來救。

青年牧場養牛3百多頭,是金門民間第二大牧場,負責人陳玉嘉說,政府這次處理疫情的效率很高,且態度積極,除了有疑慮、有染病的牛隻撲殺外,其餘牛隻在最短時間內施打疫苗,「疫苗22日到,23日一早就來幫我們注射,很感謝各相關單位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