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結節疹絕對不能進臺灣本島的理由 11萬頭乳牛是關鍵

國產鮮奶受歡迎,酪農戶加強防疫,希望不會成為牛結節疹案例場。(圖片提供/柳營區農會)

金門爆發牛結節疹疫情,因病毒是透過病媒叮咬傳播,為避免飛機及船舶成為病媒的載運工具,即日起金門前往臺灣本島的各種交通運輸工具,均需先消毒滅蚊後才能出發,農委會主委吉仲14日表示,絕對要防止病媒帶著牛結節疹病毒到本島來,因為要保護本島的15萬頭牛,疫情若沒控制好,民眾就沒國產新鮮牛奶可以喝了。

根據農委會農業統計,109年第1季國內產乳牛在養頭數11萬6944頭,其中6萬2829頭為產乳牛,國內以生產牛乳為主業的酪農戶有5百多戶,屏東萬丹、臺南柳營、雲林崙背、彰化福寶為四大酪農區。牛結節疹情一傳出,區內有57戶酪農戶的柳營區農會總幹事陳右欣最擔心的是,農會不知道萬一疫情不幸傳進本島時,他們該如何協助酪農,此問題相當棘手,同時也是必須與防疫同時進行、預先做好準備的工作。

陳右欣指出,柳營區內酪農戶飼養規模小的至少有200頭,規模大的有上千頭,這是很龐大的飼養數量,1個月的生乳產值達3、4億元營收規模,酪農與乳廠簽有供貨契約,如果發生疫情,無法交乳而涉違約時,農委會是否可以協助處理;同時,乳牛撲殺後屍體處理、撲殺補償標準、牧場復養條件等問題,農會都無法掌握,希望農委會能預先提出方案並讓農會知道。

為了延緩金門疫情發生速度,並儘可能保護尚未發病的牛隻,農委會已緊急採購1萬劑的牛結節疹疫苗,一運抵金門,即可全面施打,但本島目前暫時沒有打疫苗的計畫。陳右欣表示,疫苗若能有效保護牛隻,酪農當然同意使用,但酪農戶養乳牛的目的是生產牛乳,與金門牛隻供肉用情況不同,乳牛施打疫苗後對生乳品質的影響,需要獸醫師提供評估。

牛結節疹的病媒有3種,庫蠓(糠蚊)、刺蠅(廄蠅),以及壁蝨,農委會日前提供的防疫指引,建議牧場加裝補蚊燈,減少蚊蠅,陳右欣說,牧場本來就有捕蚊燈,尤其是夏季蚊蠅多,都會加強捕蚊燈的設置,農民也很重視生物安全,除了獸醫師,他們不會讓外人進到牧場裡,雖然不知道病媒蚊是否會藏在相關工作人員的衣袖裡被帶進來,但他們仍會加強捕蚊燈等防蚊蟲設施,也會加強消毒,以降低染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