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物資再盤點 農委會:食物安心買不用搶

農委會20日出席行政院「民生物資盤點」記者會時強調,農漁畜產品穩定生產中,足供國內未來6個月需求,無須過度搶購。(圖片提供/行政院)

武漢肺炎疫情在全球各地爆發,各國陸續實施邊境管制措施,部分糧食也被限制出口,影響重要糧食貿易秩序,民眾擔心,萬一疫情無法顯著趨緩時,食物是否充足?農委會20日出席行政院「民生物資盤點」記者會時強調,農漁畜產品穩定生產中,足供國內未來6個月需求,無須過度搶購;至於農作物栽培所需肥料,庫存原料可製成100萬公噸肥料產品,足供一整年的使用。

農委會以未來6個月為期,盤點農漁畜產品的供應能量。稻米的部分,以糙米形式儲存的公糧約有90萬公噸;一期稻穀收穫120萬公噸,若換算為糙米則是90萬公噸,兩者合計後,未來半年內的糙米供應量約可達180萬公噸,若以國人每月食用量10萬公噸糙米估算,足足有18個月的供應量,這還沒加上今年12月可收成的二期稻作,因此,食米的供應量最是充足。

豬肉方面,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國內豬肉消費量每月5萬6千公噸,而國產毛豬現在每月可上市67萬頭以上,相當於豬肉每月可供應6萬7千公噸,另有凍存中的豬肉15萬公噸可供調節,陳駿季同時表示,毛豬拍賣價每公斤現在72至75元之間,是合理的價格。其他肉類來源,肉雞每月上市約2500萬隻、鴨每月上市290萬隻,雞蛋每天可供應2100萬顆,相當於每人每天有1顆雞蛋的供應量,肉雞、土雞、雞蛋價格4月以來的波動幅度尚稱穩定。

不論是養雞、養鴨,還是養豬,飼料必須充足,農委會盤點飼料用的黃小玉,足夠供應至8月底,陳駿季舉例,飼料用玉米不能存放太久,超過2、3個月可能會有黃麴毒素的問題,因此,8月需要的貨源,現在才要下單,據進口業者說明,飼料用黃小玉是向美國下訂單,可以如期出貨,因此,做為畜禽食物的黃小玉至年底有300萬公噸的數量,都可按時足量供應。

動物性蛋白質來源還有水產品,除了養殖漁獲,還有沿近海、遠洋漁獲,農委會統計,國內每月可生產養殖漁獲1萬3千公噸、沿近海捕撈約1萬5千公噸、部分返國之遠洋漁獲物5700公噸,另外,也進口水產品2萬9000公噸,合計每月整體供貨量大於國內5萬6千公噸的消費需求。陳駿季同時表示,遠洋漁船的漁獲量大約只有1成會回送臺灣,因此,若因疫情嚴重而有需求,農委會就會要求遠洋漁船把漁獲直接運回臺灣,遠洋漁獲量有5萬公噸。

至於蔬果供應,農委會表示,未來6個月蔬菜供應量約144萬公噸、水果供應量約155萬公噸,均高於安全存量水準,且國內蔬菜的自給率在9成以上,5月起,因應汛期蔬菜有滾動倉儲措施,亦可適時提高倉儲量至2萬1千公噸。

對於農作物生產,肥料是重要資材,農委會上週(4月15日)啟動肥料實名制預購及補貼,試圖重整肥料供需秩序並引導合理化施肥。陳駿季解釋,108年全年用肥82萬噸,而未來1年國內的肥料產量可達100萬公噸,所以產量足夠滿足農民真正的需求,實施實名制預購肥料後,農民可以等到要用時再買,不必急著買下一期的肥料,農委會現在就是為肥料的購買做合理性的檢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