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食品加工
部分人工色素被認為具過敏、致癌等潛在風險,還可能會影響孩童的神經傳導與免疫系統;同時,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關注度提升,對具備潔淨標章(clean label)的食品開始感興趣,紛紛尋求天然來源的食品添加劑成分,其中就包含天然食用色素。因此,目前不少大型食品業者,皆去除旗下產品的人工色素,並改用天然食用色素。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育成「台畜草5號」狼尾草,富含花青素、類黃酮等抗氧化物質,具開發寵物飼料、保健產品潛力,畜試所研發狼尾草超音波萃取製作花青素液劑技術,超音波萃取比需要加熱萃取的水萃、酒萃方式來得節能,萃取時間少一半;以花青素液劑加入白肉雞的飲水,喝花青素稀釋液飲水的白肉雞雞肉保鮮期還能延長一倍。
臺灣優質農產品種類多元,可供食品加工產業發展創新加工製品,因應消費市場激烈競爭及求新求變的趨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農糧署(簡稱農糧署)攜手大專院校學研專家,結合鳳梨釋迦、文旦柚、檸檬及鳳梨等盛產期間大宗農產品,依產業發展需求,運用各式加工技術,開發突顯地方特色加工製品,鼓勵加工業者採購國產農產食材產製加工品,藉由建構標準化製程及改善設備提昇產製效率,有助於調節產銷,並於2022年11月23日在臺北喜來登飯店辦理成果發表記者會,藉由技術交流整合產官學及通路業者,加速研發成果與產業結合,為臺灣農產品創造新商機,更讓消費者分享創新優質的農產加工品。
貢丸在臺灣是國民美食,因為買和吃都方便,很容易讓人忽略它的存在和價值。但可別小看貢丸!臺灣生鮮與加工畜禽產品外銷不易,貢丸卻很早就在相關業者默默努力下,銷往世界各地,包括臺灣在口蹄疫拔針前就已經打入的香港市場,及日本、東南亞、中東、乃至於非洲等多個國家或地區。
一顆小小的鵪鶉蛋,在一般人的眼中常常是不起眼的配角,或許你在火鍋或佛跳牆裡看過它,逛夜市時也買過一串煎鳥蛋,更仔細的觀察下,你會發現便利超商賣的真空包裝鐵蛋也是它。鵪鶉蛋對溪口人來說可是重要的角色,它曾經撐起了嘉義縣溪口鄉的地方發展,餵養了3個世代的家庭,鵪鶉產業第三代的陳科行、王淑盈,見證了歷史,也努力開啟鵪鶉蛋產業的未來,從鵪鶉養殖走向食品加工廠,整合上下游生產,只為了給消費者最安全、最單純無添加的一顆蛋。
近來坊間愈來愈多運用「桃膠」這種食材的桃膠銀耳露、養生飲等產品,但桃膠是什麼?專家指出,桃膠是桃樹受病蟲害等逆境自我防衛從樹皮分泌出的樹脂,成份不過是山梨糖醇等物質,臺灣種桃樹生產桃子的商業價值更大,因此桃膠生產並未產業化。
臺南學甲是虱目魚的產區,十年前原本與妻子吳素雯從事皮包生意的洪志民,返鄉接手岳父的虱目魚養殖產業,成立鮮饌公司及品牌,不但進行契作及混養虱目魚、白蝦和草魚,還以一條龍的虱目魚加工冷鏈,從分切、包裝、冷藏到通路端上市,並且成功打進全聯超市,站穩虱目魚的冷凍魚鮮市場……
現代人生活忙碌,因此街邊巷口的便利商店成為上班族常用餐的地點,其中調理水產品與白飯十分搭配,鮪魚飯糰、海鮮燴飯或海鮮炒飯等即食產品經過微波即可食用。在調理海鮮中,蒲燒鰻可說是非常成功的案例,甜中帶鹹的蒲燒醬汁與軟嫩的烤鰻魚製成真空包,不僅美味也方便保存。
一般人可能都有削芋頭被「咬手」的經驗,但較少人知道削冬瓜皮也會,從事冬瓜加工的人長時間削皮常有皮膚不適的問題,且人工削皮耗費人力,為協助業者克服冬瓜加工困難,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開發出「冬瓜削皮機」,可自動消除果皮,平均3分鐘削好一顆。
高雄市彌陀區主要產業為水產養殖,又以虱目魚養殖為大宗。天時福冷凍食品公司位於彌陀區的水產冷凍加工廠今年運作,包括虱目魚、鱸魚等漁獲從一旁的養殖魚池撈起便送進廠中,6成生鮮魚貨在此處理後分送各大市場販售,剩下4成進入15度冷鏈低溫的分切處理室分切後,再送到天時福位在茄萣區的食品加工廠,製作成魚丸、魚脯和即時調理包等各種產品。新設廠房中,員工在不同生產線上,依其職務按部就班忙碌著,公司氣象顯得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