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農領航】建立產銷一條龍高品質生產 目標打國際盃─天時福冷凍食品有限公司

天時福致力生產虱目魚、鱸魚、午仔魚等養殖魚冷凍及加工調理食品。

高雄市彌陀區主要產業為水產養殖,又以虱目魚養殖為大宗。天時福冷凍食品公司位於彌陀區的水產冷凍加工廠今年運作,包括虱目魚、鱸魚等漁獲從一旁的養殖魚池撈起便送進廠中,6成生鮮魚貨在此處理後分送各大市場販售,剩下4成進入15度冷鏈低溫的分切處理室分切後,再送到天時福位在茄萣區的食品加工廠,製作成魚丸、魚脯和即時調理包等各種產品。新設廠房中,員工在不同生產線上,依其職務按部就班忙碌著,公司氣象顯得蓄勢待發。

投資水產加工產能 展望外銷市場

天時福水產是以販售虱目魚魚貨供應商起家的三代企業,吳阿公是漁獲中盤商,早期騎著腳踏車收購虱目魚、烏魚,再送到市場販售。隨著野生烏魚子捕獲量逐年減少,第二代吳鐘添認為,如要維持穩定貨源必須自行投入養殖,開始嘗試魚塭養殖,第三代接班人、現任總經理吳藙民則建立從魚場、生鮮加工、熟食加工到水產品銷售的產銷供應鏈,朝產銷一條龍體系邁進。

天時福現有6成生鮮魚貨供應各大市場販售。

天時福產品包括虱目魚、鱸魚、烏魚、黃金鯧及午仔魚等養殖魚種的鮮魚、生鮮水產加工品及調理加工品等,隨著消費需求改變,企業不斷持續擴充水產加工量能。

隨著社會發展,近年採買新鮮魚貨回家料理的家庭愈來愈少,吳藙民坦言,即使是他出身漁家的太太也不會殺魚,消費者無論買鱸魚、石斑或臺灣鯛都會問「有刺嗎?」,且更傾向購買不需額外處理的魚排、魚片產品。消費型態轉變引領天時福重視水產加工品生產,吳藙民期望未來販售市場的生鮮魚貨占4成,加工水產品提升到6成比例。

天時福產品以國內市場為主,僅少量外銷美國、澳洲及日本,加工量能增長意味著出口外銷機會變大,天時福懷有走向國際市場的野心,今年申請農委會科技處科技農企業輔導計畫,在中衛發展中心協助下,為公司轉骨把脈。

海洋漁業資源有限,養殖水產是人類重要蛋白質來源。

拓展國際市場 生產驗證是基本條件

吳藙民認為,臺灣生產規模小,外銷國際不可能用產量跟別人競爭,只能以品質取勝,因此必須瞄準中高階消費市場。而且現在消費者不一定排斥價格稍高的產品,但一定在意產品的食品安全及食用便利性,中衛團隊輔導天時福,把關新設彌陀廠的加工環境、體檢生產品質,並協助通過ISO 22000及HACCP認證。

養殖漁業工作辛勞,遇到產季需要加班,加上水產養殖業「不吃魚也染腥」的工作環境都讓年輕人力避之唯恐不及,天時福一直有人力需求不足問題,本年度也透過輔導引進更多人力資源,幫助公司找到適合工作夥伴。

生鮮魚貨在15度冷鏈低溫的分切處理室分切,再送加工廠加工。

瞄準海外 工廠驗證需從80分做起

天時福4年前設立、位於茄萣區的熟食加工廠具有ISO22000、HACCP、FSSC及清真Hala等認證,但當初尚無外銷需求,認證提早一步取得只是先將產品品質準備好等著。吳藙民說,彌陀場預備先取得ISO 22000及HACCP認證,天時福會以目前出口美澳日的經驗逐步評估市場需求,再規劃進一步取得其他認證。

吳藙民指出,由於未來目標在國際市場,因此希望彌陀廠認證能由國際知名認證機構執行,幫助天時福產品可以第一時間獲得國際市場信賴,若說茄萣廠的認證需要60分努力,現在新廠通過認證的難度便陡然提高到80分,輔導顧問規劃SGS集團為天時福認證並在今年底前取得。

為取得ISO 22000及HACCP認證,公司內部人員需要完成相關課程。

精實管理 減少重複工作

彌陀廠設置初期是由吳藙民與太太自行摸索建立,然而廠區占地廣達1,200坪,水產加工廠運作涉及食安,因此顧問團隊協助天時福檢視、改善工廠的運作管理,包括導入精實管理制度,減少工作流程中時間、人力浪費,避免重複性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也有助減少工作疲憊感。

值得一提的是,起初彌陀廠生產動線是一直線,產品包裝在最末端,要出貨時就得耗費人力將產品搬運到公司門口才能出貨,顧問提出改良建議,將生產線改為U型動線,生產線尾端回到門口,當產品包裝完便可以出貨,直接可減少搬運人力。

天時福自有養殖場共128公頃,為了穩定產品品質,與合作魚場間也需要走向契作生產,單靠自家產能不足以進軍國際市場,更勢必要與其他水產加工業者合作,組隊打國際盃。對吳藙民來說,天時福的發展願景清楚放在心中,只待難關一關關克服,產業升級指日可待。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