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農領航】面對極端氣候 唯有提升農業管理─屏東縣優質農產品生產合作社

董昱劭的芒果網室在芒果園一隅。

臺灣縱貫線(臺1)的盡頭楓港為人熟知,因為那是與南迴(臺9)的交界處,轉過去翻過山頭就可以抵達臺東太平洋海岸,植栽3、40年的枋山芒果直到10年前才為人熟知,作為臺灣第二大芒果產區,鋒芒當然不若百年歷史的臺南玉井芒果知名,老二該如何力爭上游,在管理學上有老二哲學,在農產品來看,除了風味該如何另闢蹊徑?

青農返鄉困境與必須解決的課題

「屏東縣優質農產品生產合作社」於2007年成立,建立「Mango House芒果好吃」品牌進行通路推廣,10年後成立「果敢果感」副品牌,推出完全沒有添加的芒果乾,並協助地方其他水果代工,如鳳梨、蓮霧等。

董昱劭建立「Mango House芒果好吃」品牌,將第二名的枋山芒果賣出知名度。

主導人物董昱劭的果園離枋山火車站不遠,在他2005年返鄉前,這片6公頃的芒果園一如大部分傳統果園,隨著時序開花結果,遇上自然環境好或壞,像千年來的農夫一般,看天吃飯。為改善困境,董昱劭在2017年搭建加強型水平棚架網式設施,約1.1公頃的芒果樹溫室。

搭建超過2公尺的果樹溫室不是件容易的事,費用更不便宜,但董昱劭不得不這麼做,「夏天一個颱風就可以讓果園全掛了,甚至不用颱風進來,幾次外圍環流急降雨、暴雨就能把這裡變成半島,孤立無援。」合作社雖以網室試種芒果,但無法明確掌握環境管理數據,以提供田間管理參考。

在產銷市場上,能維持穩定供貨、穩定品質才是王道,董昱劭回鄉後以父親的產銷班為班底,互相學習也彼此幫忙,此次申請農委會科技處「科技農企業輔導計畫」,就是希望帶領大家轉型邁向科技農,他先在自己的果園做實驗,未來會分享出去。

第一張成績單 建立微型氣候監測系統與網室植栽

「傳統耕作完全看天吃飯,颱風來時催毀農作,沒颱風時有缺水危機,盛產時賣不出去,格外品無法處理就是可惜、浪費。」董昱劭說的是自古以來農民必須解決的問題,然而枋山比其他地方更嚴重的是氣候更加惡劣,計畫此次協助建立的微型氣候監測系統,就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熟悉資訊與科技運用的董昱劭說,他的果園的微型監測系統數據有每天溫度統計、濕度變化,可以提供其他果農參考。

果園也在2017 年搭建加強型水平棚架網室設施,希望藉此減少氣候災損,並且可以減少用藥,達到安全用藥效應。他說:「芒果園做網室確實比較困難,因為果樹比較高大要蓋得比較高,費用相對增加,我家的果園先做了1.1公頃花費200多萬元,希望對其他農民有參考價值。」

董昱劭指出,過去因氣候因素變化太大,農民因為不安心都會增加用藥,要解決用藥問題,就必須解決種植的不確定因素,網室種植環境相對穩定,又有做微氣候監控系統,可以預先預判天氣變化,確實比較能掌握種植進度,到目前為止,「感覺上有比較好,雖然不能百分之百說變好的部分是因為做了網室跟監控系統,產量變化不大,但果品品質確實感到比較好。」

透過網室跟監控系統來管理芒果,董昱劭覺得果品品質有提升。

集貨產區動線流程精進 現場效率提升

合作社集貨區設在董昱劭家增建的工作區,但集貨場欠缺現場分區分類管理,使得場內動線與管理常在尖峰出貨量時造成混亂,影響處理產能。

在中衛顧問協助下重新規劃集貨場區,將每個作業分區動線做得更順暢,產季時期人員進入場域後顯得擁擠,且動線互相排擠,因此在動線規劃上依作業程序重新調整,除了集貨流程更加順暢,現場作業效率提升,未來發展觀光體驗商機時,也能將更佳體驗價值呈現給遊客。

集貨區除了用來集貨,也是社員定期聚會、上課學習的場所,多功能運用空間。

輔導顧問實地診斷後協助重新規劃更有效的動線。

「芒果好吃」的行銷宣傳品設計

顧問也以既有品牌為基礎,協助規劃可隨貨寄出的行銷廣宣物件,與品牌展售模組,參加展售時可用統一形象展現,還有更多資訊提供給消費者,加深消費者對品牌連結度,還可降低參展重複投資成本。

作為第二名的枋山芒果要如何賣,董昱劭說,「跑市集是一定要的,最基本的,像希望廣場我們也會去。」他說,網路購物跟電商也一定要做,甚至做外銷,只是他們的外銷不是找進出口貿易,而是用電商在來臺灣旅遊的香港、澳門客群建立口碑,為了服務忠實顧客,不惜郵資運輸做跨國電商,在這些活動與寄售過程,都會置入行銷宣傳品,讓顧客收到時倍感親切。

新設計的行銷廣宣品與品牌形象統一,提高視覺一致性。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