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千里相會,特奉杯茶,交個偶遇知心──臺灣傳統青草茶,或稱百草茶,有獨特的在地脈絡和歷史背景。據本期採訪的達人或店主觀察,北中南,甚至外部列島,因地緣與植物分布不同,最初,草本茶飲配方也各有習慣用法。如今實地踏查店家,反而主要材料所見略同,差別的是各店自家代代祕傳的提味植物。
儘管飲茶需求變遷,時至今日,各地或多或少仍維持有青草街巷聚落,傳統新鮮青草、烘焙乾貨漸漸注重種植產地、製程品管;隨世代生活的更新,店家從善如流推出沖泡茶包、沐浴或足浴草包等更符合現今需求產品,推廣前人運用自然草本的智慧。
日焰當空這一季,讓我們隨老濟安的王柏諺、姚德和的姚勝雄,慢步走踏百年時空,重新認識臺灣草本茶飲發展;再聽青草達人翁義成說青草採集故事,探尋紫城農場,看現代化草本植物種植與烘焙。
青草茶曾百家爭鳴,其實,如今也不遑多讓,臺中承繼三代的羅氏秋水茶、高雄回春店裡老帖新製的草茶……濃厚清淡,各領其芳。百草有味,要不要先從家附近的青草茶店開始?慢慢品嚐這些老茶裡的時代新味。
封面故事|百草有味
本期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