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攝影 Hsuan
我的臺灣夏天記憶,是吃完外帶的剉冰後配著冷氣隆隆聲睡午覺。酷暑中從有冷氣的這家店再到也有冷氣的另一家店。西瓜、芒果、思樂冰,吃到身體發寒。
臺灣的夏天不缺熱度,反而讓人更珍惜冬天的冷。到了英國則是相反,到了四、五月發熱衣都還穿著,等真正開始熱起來,也不過就是那兩個月的事。當初夏的陽光一出來,幾乎沒人想待在室內,逮到機會就出去晒太陽,抓一把夏天感覺。
在英國,夏天一到我就會往海邊跑。大概是六、七年前開始,每年天氣一熱就會去濱海小鎮Whitstable,抓螃蟹吃生蠔。雖然老饕都知道冬天才是吃生蠔的季節,但夏天的Whitstable反而湧入更多人潮來吃蠔,甚至固定舉辦生蠔季,演繹古早時代收蠔捕蠔的情景。
英國的夏天雖沒有臺灣的濕黏窒悶,但熱浪一打,依然毒辣,晒得人頭暈目眩。冷氣並不是家戶必備,唯一解熱法是待在半室外的陰涼處吹風,再吃上半打冰涼酸辣的生蠔。這些生蠔形狀尺寸各異,產自四方。每種生蠔各有各的口感與風味。講究些的,跟老闆說聲「要甜一點的」、「要海味重的」,生蠔老闆自會幫你推薦。
生蠔都是現場開的,即開即吃,老闆開蠔手法俐落,你吞了幾顆生蠔的光景裡,他就又開好了幾顆。有些人喜歡簡單擠上檸檬汁,我個人則偏好加上洋蔥紅醋,襯托海味又不搶戲。吃完躺在石子灘上晒太陽看閒書,或者在堤防上撒網捕小螃蟹,最後搭上傍晚的火車,聞著指尖餘留的蠔味搖擺回倫敦。
除了生蠔,離倫敦更近的Leigh-on-Sea還盛產鳥蛤與蠑螺等其他海鮮,是當地人喜愛的海鮮勝地。英國常見的海鮮吃法是白灼後冰鎮,灑點醋或是沾各自喜好的醬汁。冷藏櫃裡各式海鮮一字排開,甜蝦、蟹腳、螺與蛤。其中我喜歡吃鳥蛤,小拇指尖大小的蛤肉,滿滿一杯用湯匙舀來吃,也喜歡蠑螺,少量醋醃漬帶點咬勁。但最喜歡的是甜蝦,個頭不大,殼帶微粉色,價格更是樸實。這種蝦肉質極甜,口感細緻,有時候還抱卵。
老派海鮮攤過往是倫敦街頭常見小吃,小販甚至挑了生蠔叫賣。現在市中心已銷聲匿跡。但到海邊小鎮還是可以遇到一些熟海鮮攤車或是專賣店,用老派(不環保的)保麗龍杯當容器,配上色彩俗麗的塑膠小湯匙,在夏日海風下咀嚼各式海味。
作者 Hsuan
歷史與飲食人類學學徒,目前定居倫敦,以餐廳為田野。經營IG與臉書粉專「蛋糕說話時,屑屑請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