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自然農法
薑的辣不像辣椒刺麻,汁液的甘甜混合辣感,倒像一則溫和的提醒,提醒身體溼氣太重、太寒,就讓我幫你補一補吧。老爹農場採用自然農法種薑,鋤頭整地、手工拔草,讓薑用最自然的模樣吸收日月精華。所以不見得要澎湃,含著薑片、嚼著薑糖,把握薑傳來的能量,身心就會回暖。
酪梨,又稱「幸福果」,也被譽為「森林中的奶油」,富含高營養價值,口感如乳酪般滑順。隨著養生、健身的風氣,帶動低碳、生酮等新飲食法的崛起,酪梨成為健康飲食的新寵。臺南大內是臺灣酪梨的大產區,這一波熱潮之前,「左岸幸福莊園」主人楊金坤、李香芬夫婦已在土地上耕耘好幾年,以自然農法著稱,出產有機的美味酪梨。
一路越爬越高,視野也越看越遠,抵達嘿薩農場,這裡可是理想的露營場地,有一大片草原,另一區種植了多樣的果樹,印加果、黃金果、薑黃等等。農場主人吳香蘭,不僅是萬榮鄉道地的太魯閣族人,曾經也擔任過鄉民代表副主席,如今退隱山林,她告訴我,想在這裡讓原住民農產發光的故事。
25歲的龔哲敬年紀輕輕已在爾虞我詐的商場洗禮一輪,不怕吃苦,只怕沒苦吃,會太無聊。龔哲敬用經商的豪氣在宜蘭員山創立自然農法代耕體系,對外,他總說宜蘭的土太黏人,來了就走不了。
一度他種植傳說中的臺稉九號並秘密流傳著,幾年來都想著要吃這款很難買到、營價值又高,甚至傳說可以抗癌的臺灣米,趁剛收成的時機,帶著一定能買到的心願去苑裡精米所,主人江申豐卻說,今年沒種啊,因為實在太難種了。電影圈的人形容他半農半影,剛開始大家以為他回家種田是因為電影圈太難謀生,聽他解析自己的人生狀態才明瞭,其實他必須拍電影賺錢維持生計,才有餘裕經營這個看天吃飯的古老職業,所以問他是專業的農夫嗎?江申豐無奈地指陳,何止是農夫,他的農活從生產到銷售必須一手包辦,甚至倡導食農教育的分享活動,凡事都無法置身事外。
你知道自然農法其實有許多種方式嗎?在台灣許多熱愛土地的小農們,他們以雙腳穩實地踏在泥土地上,留下辛勤的汗珠,用各自認為最善待土地的農法耕作,只為種出不愧對自己和土地的食材。而講究食物天然簡單的私廚史法蘭,為了尋找不愧對自己料理的食材,從東部為起點,踏上尋訪小農的旅程。本書介紹12個在地小農的種植故事與43道美味食譜,希望讀者可以在書裡,看見一片最樸實美好的田野風景。
由默劇肢體出發的野孩子肢體劇場,在團長姚尚德帶領下,去年走入農田學種稻、也學農人的肢體之美。今年,他們以糾纏臺灣農業近40年的害蟲福壽螺,對比一位現代人尋找與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共處之道,化作戲劇《福壽螺到底該怎麼處理?》推上舞台,是國內少見結合農業哲學與生活體悟的戲劇演出。
五顏六色的紅藜,近年席捲養生市場,也掀起搶種熱潮,很多人不知道,紅藜原是原民部落常見的作物,因為莫拉克風災而失去家園的佳暮部落,重新種植昔日門前院裡的紅藜,不僅形塑賴以維生的產業,也找回了一度失落的生活與文化。
雲林縣斗南鎮農會田間管理人林文平過去曾是國軍裝甲勁旅的戰車連連長,駕駛坦克車馳騁沙場,軍旅生涯退伍後投入農業代耕隊擔任「大佃農」,駕駛曳引機管理超過25公頃的農地。他種植管理的越光米、馬鈴薯不但有產銷履歷認證,還代表斗南鎮農會獲得2012年產銷履歷達人的殊榮,務農年收入超過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