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自然農法
秀明自然農法(Shumei Natural Agriculture)是由日本實業家、宗教家岡田茂吉所提倡的自然栽培法,除了自然堆肥,主張不加入任何「不純物質」,使土壤潔淨,以發揮本身力量,並實踐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活方式。
秀明自然農法嚴格遵照岡田茂吉大師的哲學,以無農藥、無施肥、實行自家採種、連作(每年種植同樣作物),加上生產者對自然的愛與感謝的意念,所構成的農業模式。這似乎與20世紀形成的慣行農法背道而馳,看起來很「反科學」,其實稍加理解就會知道,只是追求的目標不同罷了。
最近某天下午,朋友來拿東西,見我正在門口穿雨鞋,問我是不是要去田裡工作。我說:「對阿,要去踩草。」他說:「哇,採草莓喔,我也要去。」(剛好我們家也有種草莓)我說:「不是啦,是要去~踩~草啦。」
深冬時節,東北季風掠過山稜,為新竹帶來寒風,即將收成的樹豆在熟枯的豆莢裡沙沙作響;而同樣的季節,海風為蘭陽平原帶來水氣,得抓緊時機,趁晴朗有冬陽的日子採收樹豆。待過新竹學農,爾後來到宜蘭耕作的鄭慧妮,在兩個氣候迥異的地域種植一樣的作物,更深切感受到因地制宜的務農節奏。
在這片氣候乾旱且土壤貧瘠的地區,該如何種植葡萄呢?那兒的表土層其實非常薄。在這由綿延山丘及蜿蜒河流造就的風土上,擁有相當多元的礦物:片岩、雲母片岩、石英、花崗岩、燧石、礫石等等。土壤養分的競爭,是會讓酒農非常敏感的!
知道机益世很久了,自然農法草莓聽了好多年,很好奇他的栽種細節。早就想拜訪他,但不好意思,「會不會太打擾人家?人家會不會願意?」我是那種很怕麻煩別人的個性。不過老斌說,我們跟他有共同朋友耶。後來透過共同朋友牽線,我跟老斌終於去到机益世的草莓園。
上一篇講到四月的草莓,因為連日的雨變得很可憐,雨多草就多,草多蟲就多,不僅容易被吃,潮濕也容易導致生病。現在來到六月了,那這期的草莓究竟種得如何呢?嗯,不僅四月下雨,五月更像是沒停過的每天都下,感覺不太好,但究竟是多不好?這時就要看數字了,數字自己會說話。
薑的辣不像辣椒刺麻,汁液的甘甜混合辣感,倒像一則溫和的提醒,提醒身體溼氣太重、太寒,就讓我幫你補一補吧。老爹農場採用自然農法種薑,鋤頭整地、手工拔草,讓薑用最自然的模樣吸收日月精華。所以不見得要澎湃,含著薑片、嚼著薑糖,把握薑傳來的能量,身心就會回暖。
酪梨,又稱「幸福果」,也被譽為「森林中的奶油」,富含高營養價值,口感如乳酪般滑順。隨著養生、健身的風氣,帶動低碳、生酮等新飲食法的崛起,酪梨成為健康飲食的新寵。臺南大內是臺灣酪梨的大產區,這一波熱潮之前,「左岸幸福莊園」主人楊金坤、李香芬夫婦已在土地上耕耘好幾年,以自然農法著稱,出產有機的美味酪梨。
一路越爬越高,視野也越看越遠,抵達嘿薩農場,這裡可是理想的露營場地,有一大片草原,另一區種植了多樣的果樹,印加果、黃金果、薑黃等等。農場主人吳香蘭,不僅是萬榮鄉道地的太魯閣族人,曾經也擔任過鄉民代表副主席,如今退隱山林,她告訴我,想在這裡讓原住民農產發光的故事。
25歲的龔哲敬年紀輕輕已在爾虞我詐的商場洗禮一輪,不怕吃苦,只怕沒苦吃,會太無聊。龔哲敬用經商的豪氣在宜蘭員山創立自然農法代耕體系,對外,他總說宜蘭的土太黏人,來了就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