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榮鄉推廣養生農產 自然農法培育無毒薑黃

第一批在萬榮鄉種植薑黃的農民吳香蘭(左),種植薑黃有5年時間。

文/吳政諺 圖片提供/張力詠

「我是行動派的,再怎麼困難,都會去克服,就算做到扳機手,也會持續下去」我想,這就是太魯閣族的浪漫吧。

趁著連續假期前往花蓮旅遊,喜歡探詢秘境的我,網路上搜尋到萬榮鄉碧赫潭,而景點附近還有一間嘿薩農場,帶著愉悅的心情,就這樣規劃一場深度農村之旅。

開著車前往嘿薩農場與碧赫潭,首先進到萬榮鄉明利村,這裡是太魯閣族的原鄉部落,村子位處半山腰,這裡沒有過多開發,順著道路蜿蜒而上,車窗外秋意濃濃的天色,彷彿進入電視廣告中,如詩如畫的場景。

一路越爬越高,視野也越看越遠,抵達嘿薩農場,這裡可是理想的露營場地,有一大片草原,另一區種植了多樣的果樹,印加果、黃金果、薑黃等等。農場主人吳香蘭,不僅是萬榮鄉道地的太魯閣族人,曾經也擔任過鄉民代表副主席,如今退隱山林,她告訴我,想在這裡讓原住民農產發光的故事。

萬榮鄉薑黃種植在海拔500公尺的明利村。

認真經營故鄉土地 大地之母回饋優質薑黃

穿上雨鞋,拿著鐮刀,肩上還扛著鋤頭,腳步健步如飛,完全看不出來,吳香蘭已經72歲了。帶著我前往她種植的薑黃區,看似野薑花的葉子,底下所藏的,可是養生界的明星「薑黃」,吳香蘭用鋤頭翻找一下,就挖出鮮黃嬌嫩的薑黃,模樣好可愛。吳香蘭說,萬榮鄉的薑黃,品質相當好,因為這裡海拔夠,氣候適宜,且關鍵在於萬榮鄉的土質提供薑黃相當豐富的養分,讓萬榮鄉的薑黃品質一等一的好。

吳香蘭是第一批在萬榮鄉種植薑黃的農民,5年前在自家的嘿薩農場,種下第一批薑黃,由於薑黃的養分與養生價值,逐漸在市場流行。如今每到採收期,農會、親友還有店家都爭相向她訂購,甚至萬榮鄉公所也把她的薑黃,包裝成伴手禮。

萬榮鄉的薑黃,種植在500公尺的山坡地上,每年3、4月可採收,不過,要等隔年才能再種,因為薑黃需要土壤裡的養分,採收後要給土地適當時間的滋養。雖說3、4月可採,農民寧願讓薑黃在土地裡多待半年,因為這樣做,薑黃的養分才會越集中。

吳香蘭手上握的從筆變成鋤頭、鐮刀;眼中看的,也從文字變成果樹;放到桌上的,也從公文變成蔬果。從吹著冷氣坐辦公室,到頂著太陽在田裡出體力,吳香蘭不覺得苦,「為了自己的故鄉,父母親的地要開墾。」引述媽媽的交代,「土地要好好經營,不能荒廢也不能變賣。」就是這樣的心,萬榮鄉的土地也回饋給她品質優良的薑黃。

剛出土的薑黃鮮黃嬌嫩適合多種吃法。

萬榮鄉土質、環境佳 薑黃品質優 研發多樣吃法

萬榮鄉明利村,位處山坡地上,海拔500公尺,晨間霧氣瀰漫像極了仙境,也多虧這波霧氣,給了薑黃適當的滋潤。雖然薑黃種在土裡,管理上相對方便,但務農總是看天吃飯的行業,辛苦不在話下。

「薑黃身為營養保健食材來源,絕對不能受到農藥汙染。」吳香蘭秉持這樣的信念認真做,且堅持自然農法、不灑農藥,就是要給消費者吃到純天然又無毒的薑黃。所以,即使做到肌腱炎,罹患俗稱扳機手的疾病,吳香蘭還是要一鋤一刀的耕作。吳香蘭說,「我是行動派的,再怎麼困難,都會去克服,就算做到扳機手,也會持續下去。我想,這就是太魯閣族的浪漫吧。」

由於草長得快,吳香蘭每3天就要巡一次薑黃田,不只拔草,還要修草。辛苦的耕耘也是為了農場取得有機認證,現階段土質檢驗已通過標準。再過不久就可取得期盼已久的有機認證。

萬榮鄉的薑黃有紅薑與薑黃兩種品種,紅薑的薑黃素高,藥性也較高。且薑黃吃法多樣,適合煮湯、拌炒、加入飯中,或混油吃,萬榮鄉公所最近也研發多款薑黃點心,像是奶酪、牛軋糖、麵包、雪Q餅等食品,多了養生的風味。

而一般常見的薑黃,除了研磨的薑黃粉外,剛挖出來的薑黃,還可以整顆熬成茶,或做成雞湯食用。另外,薑頭還可以做成薑酒,亦是養生的保健聖品。

身為太魯閣族,吳香蘭有一個夢想,要好好的將原住民產業發揚光大。有過民意代表基礎,再加上務農經驗,她希望能輔導萬榮鄉的原住民,透過農產經濟提升鄉民收入,逐步建構原住民休閒農業,將原住民產業推廣到世界各地。

萬榮鄉推廣自然農法,薑黃品質優良。

【花蓮縣萬榮鄉公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