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面對自然逆境 秀明自然農法育出食物真風味:自家採種、連作 建立可存可領種子庫

學習植物的環境需求、採種方法,找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耕作方式,就能持續得到大地的恩惠。

學習植物的環境需求、採種方法,找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耕作方式,就能持續得到大地的恩惠。

文・圖╱陳惠雯
師大樂活EMBA講師、日本秀明自然農法聯盟理事因自然農法食物的風味而對農業產生興趣。培育了五個從出生以來沒打過針、吃過藥的孩子。著作包括《我的幸福農莊》、《食在自然》、《食育小學堂》、《幸福市集》等書。

秀明自然農法(Shumei Natural Agriculture)是由日本實業家、宗教家岡田茂吉(1882-1955年)所提倡的自然栽培法,除了自然堆肥,主張不加入任何「不純物質」,使土壤潔淨,以發揮本身力量,並實踐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活方式。

秀明自然農法嚴格遵照岡田茂吉大師的哲學,以無農藥、無施肥、實行自家採種、連作(每年種植同樣作物),加上生產者對自然的愛與感謝的意念,所構成的農業模式。這似乎與20世紀形成的慣行農法背道而馳,看起來很「反科學」,其實稍加理解就會知道,只是追求的目標不同罷了。

都市農業俗,由吃投入挑戰

自小在都市長大的我,老實說,原本對「農」這個職業既不了解,也不想了解,種種美麗的花,就是我農業參與的極限。畢竟我很怕蟲、怕曬黑,甚至還對很多植物過敏,即使到今天,我還是碰到白蘿蔔的葉子,就會起紅疹。

然而,在日本吃到一口秀明自然農法栽種的番茄,被濃郁的風味所驚艷,讓我對號稱不需要農藥、施肥、還要自家採種和連作,甚至把生產者心態視為「至高」、最重要的這種農作方法產生好奇。

回到臺灣,開始實行以岡田茂吉大師的論述為基礎的秀明自然農法,參考前輩們的實行經驗,和我先生(黎旭瀛)及同好,一點一點,證實了這個農法的可行性。

後來,我家長女嚴重的全身異位性皮膚炎,但在吃秀明自然農法食物、完全沒有使用藥物的情況下,短短半年就痊癒。後來的四個孩子,也託這些食物之福,能不打針、不吃藥地長大,深深印證了「You are what you eat」這句話。為了家人,乃至身邊想追求健康的人,只能義無反顧地邊做邊學。

訪日接觸秀明自然農法的經驗讓陳惠雯(右)十分驚艷。
訪日接觸秀明自然農法的經驗讓陳惠雯(右)十分驚艷。

不用農藥可行嗎?自然中已有答案

有人說臺灣高溫多溼,所以病蟲害比起日本等寒帶、溫帶地區要多得多,因此農藥是不可避免的必要存在。然而,在人類農耕史裡,臺灣引進農藥後的時間,實在是短得可憐。試問,如果沒有農藥,就種不出東西,我們的祖先還會留在這塊土地上生活嗎?

那麼,在高溫多溼的環境裡,不用農藥,也可以獲得食物的方法,必然早已存在於這個美麗的寶島上,而且是豐富且多樣的。

「可是,沒有使用農藥,菜真的被蟲吃掉了。」很多人會這麼說。我能理解看到小苗被消滅的心疼,但是這件事,換個場景,就能理解。比如流感發生,開著空調的辦公室裡,有一個同事生病了,但責任心驅使下還是抱病上班,千般忍耐後,終於忍不住地打了個大噴嚏,把病毒散布開來。試問,同一個辦公室的同事,第二天都會生病嗎?或許有人被感染,但如果有人沒事,那不被感染的關鍵是什麼呢?沒錯!是身體健康而產生抵抗力!

挑選健康強壯的作物留種,是持續不用藥栽培的基礎,就算是高麗菜也不會有嚴重蟲害。
挑選健康強壯的作物留種,是持續不用藥栽培的基礎,就算是高麗菜也不會有嚴重蟲害。

而這世界上,蟲也好,菌也一樣,是無法殺光的,如果殺光,我們也無法存活。畢竟從植物授粉,乃至於我們體內的菌叢,無不跟萬物息息相關。所以解決之策有兩個選擇:一、一直用藥,害蟲、害菌有抗藥性了,就用更強的藥;二、讓蔬菜變健康產生抵抗力、免疫力。

健康的蔬菜,不是溫室裡的花朵

適當用藥是好選項嗎?剛搬到鄉間,看到農夫阿伯噴藥,沒有口罩、穿著短袖背心,連手套也沒有,真的受到很大的驚嚇。相較日本噴藥穿著全套防護衣,對於鄰居的勇敢,我忍不住雞婆勸阻,被反問:「不這麼種,有蟲洞,你們臺北的主婦會買嗎?」我有些羞愧,曾經我也是蔬菜外貌協會的會員,深怕洗菜時看到菜蟲。於是,我害農友在有毒的環境裡工作,他害我吃下有毒的蔬菜,彼此相互傷害。

而秀明自然農法,讓農民免於在有毒環境中工作,透過適地適種、自家採種、恢復土地生機等方法,來種植出真正健康、富含植化素(Phytochemicals)的蔬菜,讓蔬菜能藉由自身的抵抗力,抗衡蟲與病菌之害。以維護土地環境健康的模式,種出對消費者身體有益的作物,達到多贏的效果。

試想,如果把蔬菜想成一個人,要培育健康且有生命力的孩子,那該怎麼做才能辦到呢?孩子進屋子前就消毒殺菌、調整室溫,給他個大沙發、身邊擺滿食物,叫他別亂動以免意外受傷。這樣能達到想要的目標?「那只會養出溫室的花朵吧?」

是啊!那不是很像我們現代農業的做法嗎?

所以,秀明自然農法會做的事,就是相信作物及土地的力量。順應自然,不做過度的干預,然後從裡面挑選生命力最強的植株,進行採種。

當我們要判斷哪一株作物生命力強,蟲洞多寡是抵抗力的表現;植株的大小,應該就是野外求生能力的體現了。所以如果施了肥,大家長得一樣胖,就會讓我們看不清真相。

養育小孩和種植農作物都不是要養成溫室裡的花朵,健康成長才能具備抵抗力、免疫力。
養育小孩和種植農作物都不是要養成溫室裡的花朵,健康成長才能具備抵抗力、免疫力。

挑選強健作物,扎根展葉真風味

所有作物的祖先,全都是野花、野草、野果子,無一不是靠著自己展開葉片行光合作用、扎根到土裡吸收養分,就足以長大且傳宗接代。而提倡這個農法的岡田茂吉大師的論文裡,則對人們為了讓作物以超越自然狀態的速度成長的肥料,提出了「肥毒」這樣的觀點。

如同我們人類吃進自然想吃的食物以上的量,或過量的某一種營養,也會造成肥胖、中毒等不健康的狀態一樣。因此,讓作物們好好地活得像棵植物,即使一開始是「草莓族」也要忍住,不要給予過度的干預。畢竟,換成你手都沒伸直,就拿得到食物,怎會好好學習獲得食物的技巧、能力。植物有短短的根系,就碰得到肥料,還會想努力扎根到更深的土裡嗎?

更何況,當我們給予多餘肥料時,作物除了虛胖,蟲害、病害變嚴重,且蔬菜中的硝酸鹽殘留量也會變高;栽培時間縮短,植化素的含量也就變少。從我們的經驗上來說,這會讓作物的風味變淡、蔬果的保存期間也變短,吃不到蔬果真正的風味,真的好可惜!

我第一年種小白菜,無藥、無肥,真的得到貨真價實的小白菜,矮小、綠色葉子全被吃掉,只剩白色梗的小白菜。以為最後會被吃光,結果有幾棵倖存,最後還開了花,結出種子。翌年,把這些種子播下,得到像葉脈書籤般的小白菜。總算看到綠色,而且得到更多的種子。然後有了色塊、甚至完全沒蟲洞,個頭也不小的小白菜。

每次從田裡挑出蟲洞最少、個頭最大、耐候性佳、風味特殊……,持續精挑細選以理想的條件採種。最後,我們的農場出現了不施肥也長得超巨大的秋葵、沒使用農藥也沒蟲害的高麗菜、露天在草堆裡越夏的草莓、站在旁邊就顯得腿瘦的白蘿蔔。

保持田地和作物的自然健康,連年選種,最後不必很努力就能種出健壯的白蘿蔔。
保持田地和作物的自然健康,連年選種,最後不必很努力就能種出健壯的白蘿蔔。

持續栽培留下種子,領受大地恩惠

當有了自己量身訂做的種子,農地的天候變遷、主人的少澆水除草、土裡的微生物相,也趨近無縫適應。更何況臺灣蔬菜的種子,絕大多數是仰賴進口,如果發生戰爭、石油漲價等狀況時,可能不僅是便宜與貴的問題,將直接衝擊食物的供給。

因此,除了近年舉辦種子交換會,也將在今年開始建構可存可領的種子庫,更確實地守護我們希望的種子。

當播下種子後,最多拔三次草,澆了算得出次數的水,無藥、無肥,以少到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的程度照顧,換來一拔出土,就香氣四溢的紅蘿蔔。這不就是大地的恩惠嗎?

留下種子是持續發展農業的基石,種子交換會是其中一步。
留下種子是持續發展農業的基石,種子交換會是其中一步。

學習植物的環境需求、採種技巧、修復受傷的土地、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甚至心態的轉變等等,無法一蹴可幾,但是每當遇到難以判斷的情況,就去思考:如果是大自然之中,這樣的事是會發生的嗎?是否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自然而然,做錯事的機會就會變少。

從一個都市農業菜鳥,透過這樣的農法,跟田裡的蔬菜建立特別的感情。發芽時,體會生命誕生的可貴;被蟲吃了,有機會觀察有被吃和不被吃的差異;被吃光了,接受生命總有無常。不管是應對天災地變、能源危機、政治風險,還是獲得享受美食的幸福感,我想,秀明自然農法是一個美好的選擇。

生命的珍貴之處,除了頭腦的知識累積,更多是靈魂被觸動,而這樣的經驗往往無法輕易複製。如非實踐秀明自然農法,我應該會在捍衛身體健康,還是捍衛荷包之間,一直猶豫不決吧!

透過料理教室分享秀明農法栽培的美食,和大家分享不同於市面的蔬果滋味。
透過料理教室分享秀明農法栽培的美食,和大家分享不同於市面的蔬果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