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嶺地區平均海拔達2,000公尺,類似臺灣高山茶產區雲霧繚繞。由於山區地勢陡峭,只能人工採摘茶葉。(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新聞
走向護土、有機種植的茶業尖端──喜馬拉雅山麓的大吉嶺

大吉嶺位在印度最北部的崇山峻嶺之間,以其單一產地茶聞名,不混裝,不調味,多層次的風味,細緻,甚至像朵花,還帶有杏子與桃子、麝香葡萄和烤堅果的味道──人稱「茶中香檳」。一杯茶也許是從葉片做成的,但風味是從大地開始的。馬卡巴里莊園是改變土壤的莊園先驅之一。

影音
《名人來加菜》耕耘近30年的有機米達人 王蕾-節目預告

⚽️世界盃足球賽開踢⚽️大家是不是也開始Interna […]

2022有機農業促進論壇
豐年雜誌
在地資源循環模式 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 淺談有機農業如何邁向淨零排放

現今全球面臨的氣候變遷是前所未有的嚴峻,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團隊研究指出,臺灣自1910至2020年平地年均溫上升約1.6°C,且近30年有加速增溫的趨勢,極端氣候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已嚴重影響作物生產。為此,中興大學有機農業推動中心今年度辦理兩場次有機農業與淨零排放的全國性論壇,以兩階段循序漸進地探討有機農業如何從「邁向」到「實踐」淨零排放。

焦點
【順其不自然】種鳳梨好嗎?不只是鳳梨好不好種的問題/老斌

種鳳梨好嗎?這其實也像是人生面臨許多選項時會有的問題,讀這個科系好嗎?做這個工作好嗎?跟這個人相處好嗎?搬去那邊住好嗎?而這個「好」到底指的是什麼?有時候只有當事人知道,甚至實際選擇後經過時間的醞釀,才能理解那好或不好的一切。

新聞
新科百大青農勇闖藍莓藍海 「有機友善」在地現採完熟風味搶攻鮮果藍莓市場

藍莓富含花青素,亮麗的藍色系可以為甜點增添天然的浪漫氣息,視覺的亮點是小漿果藍莓吸引人的重要原因,今年獲選百大青農的楊士藝,就讀碩士班時就開始種植藍莓,目前有4分地的藍莓可收成,另外再承租6分地正在培植植株中,「藍莓是高經濟價值的作物,求學時期就決定種它研究它了,其實我自己也滿喜歡藍莓,因為酸酸甜甜的」。

農觀點
落實農業永續發展的關鍵工具:食農教育法/陳玠廷

受到氣候變遷、Covid-19疫情,以及因為俄烏戰爭等因素的影響,農業乃至飲食等攸關民生需求的發展議題,有感地反應在每一次消費行為中,也讓包括糧食安全、糧食自給率這些對社會大眾較為陌生的概念,透過媒體報導進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時值我國《食農教育法》於立法院三讀通過,筆者認為這對於我國農業的發展,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新聞
尋找永續耕作的折衷方案:生態與人為不是一百分與零分

即使是最受悉心照顧的農田,我們也都需要自然。為了永續經營這些農田,我們需要找到可行的折衷辦法。對大多數農田而言,絕對找不到完美的片面解決方案,一昧保護荒野或是一昧提高生產都無濟於事。我們需要重新讓農業與自然融合在一起,而不是讓兩者進一步疏離。

新聞
博物館有機趴,大小朋友野餐趣──南區分署有機農業社區推廣成果發表會

11月13日這一天,冬陽和煦。走近臺南奇美博物館,除了樂音悠揚,還傳來陣陣歡笑聲,原來農糧署南區分署在館外草坪舉辦親子野餐活動,大人小孩在草地上玩闖關、搶問答,透過遊戲,發現有機及友善農業就在我們的生活周邊,一點也不遠。

東豐拾穗的有機田
新聞
堅持有機26年 東豐有機米的農業實驗室

有機走到一個「坎站」,你所想的會超出收成產量這條單行道,會希望關在水泥叢林裡的人,多關注土地的價值,而非價格。

土壤有機質
豐年雜誌
風雨同舟的農業與氣候變遷 土壤有機質是減緩全球暖化關鍵!

氣候變遷的威力,在2021年5月前,展現在旱災導致的用水危機,而農業首當其衝,休耕停灌的補償金高達二十多億,緊接著來的兩次大雨,光是農損也超過2億。
全球暖化導致極端氣候,對農業造成重大影響,已為大家熟知,不過國人對於農業本身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元凶,則較為生疏。實則農業活動釋放溫室氣體而導致氣候變遷,極端氣候反過來又傷害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