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酒
臺中霧峰區農會酒莊以在地契作益全香米釀造清酒,建立清酒品牌「初霧」,多年來囊括各大國際賽事獎項,馳名國內外,為了服務臺北地區喜愛霧峰農會酒品的酒粉,並讓霧峰酒品更容易接觸北部消費者,霧峰區農會入主臺北小巨蛋設立旗艦店今(9)日開幕。
吉野一號是日據時代在花蓮吉安鄉培育出來的稻米品種,幾年前在花蓮吉安鄉開始復育種植,今年在宜蘭採友善耕作方式契作種植的1.5公頃吉野一號也收成了,將製成釀造酒上市。
若要選出一種真菌代表亞洲,榮耀非「米麴菌」莫屬。任何真菌都無法超越米麴菌在亞洲的飲食界地位。除了被用來發酵大豆以製作成醬油、味噌與甜麵醬,也被用於糖化稻米、馬鈴薯與麥等糧食來發酵製作成酒類,如清酒與燒酎等;還有被用來製作米醋。
現代料理的餐桌上,10道菜有8道菜都跟麴有關,除了沙拉跟水果,不,甚至沙拉醬或熟蔬果,以及與新鮮水果搭配的佐料,都有麴的影子,他們藏在哪?為什麼大廚喜歡用麴?麴帶來的飲食風潮你知道哪幾種?
夏季是一年僅有一穫的宜蘭收割稻穀之際,蘭陽平原的稻農在接獲訂單後陸續將鮮米出貨,隨著氣溫漸涼一路來到籌備來年春耕的秋冬,許多農友為了將手邊的庫存清空,造訪三星鄉老字號的中福酒廠,將稻米製成一瓶瓶純釀米酒,經過這道加工工序,農產品的銷售時間壓力能稍獲緩解,同時還能替自有品牌增添品項,豐富產品線。
我就是個酒鬼!從大學開始,常找朋友來我家喝酒,生活很頹廢,因為沒什麼錢,都喝很便宜的威士忌。畢業後到電視臺做廣告業務的時候,常常會需要跟客戶應酬喝啤酒。直到我自己開公司,為了向臺灣人介紹日本吃喝玩樂的情報,每個禮拜到日本各地出差、享用美食,才發現清酒的魅力。
上一批酒才剛裝瓶,霧峰農會酒莊的釀酒區只剩下嗡嗡響的冷氣運轉不停,以及兩桶共8.5噸的純米吟釀,釀酒師李政諺取一勺生原酒倒入燒杯,喝了一口,「它過濾後還沒殺菌,有些許氣泡感,保留清酒原本的風味。」接著拿回實驗室,以日本酒度計測量酒的甘辛度,「正3,是辛口,我們吟釀是偏辛口酒,所以是正常的。」確認酒的風味,若有狀況要及早調整,是釀酒師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水、米、由米製成的麴,這是清酒的三大原料;「一麴、二酛、三釀造」,則是釀酒的三大步驟——先製麴,再製作被稱為「酛」的酒母,最後發酵釀成酒。古時仰賴空氣中的菌種,將米發酵轉化為酒,現代多數清酒廠為了穩定釀酒品質,改用人工培養酵母與乳酸。這門不斷進化升級的釀酒工藝已流傳兩千年,讓我們一步步認識清透酒液中的深奧學問。
清透如水,卻能飲出稻米與酵母反應而成的絕妙滋味。這通常在居酒屋或日本料理店才喝得到的清酒,塑造了「清酒=日本」的既定印象。對品飲者來說,只要細細體會每支清酒的美好,隨心所欲搭配日常食飲,讓清酒為料理增色、炒熱餐桌氣氛。正如每個清酒愛好者一再強調:「喝酒,開心最重要!」
“Beer is for your throat, sake is for your heart!”聽到這句話,當時與清酒素昧平生的陳建偉(Timothy)心想「有這麼神嗎?」沒想到這句話一路牽引他從進入清酒代理商工作,到赴日取得唎酒師與日本酒學講師證照,十多年來在第一線推廣清酒的初心不變。他依客人的喜好精選酒款、酒器,分享每一款酒的釀造與酒造故事,以讓人遇見清酒的美好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