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機
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開發以椰纖、牛糞、米糠等農業副產物,研發製作仙草扦插育苗用的介質,以此介質育苗的仙草苗株葉片數及乾重,更勝以市售泥炭土介質培育苗株,定植田間成長速度更快;而且因使用農業副產物做介質原料,成本還比市售泥炭土低38%至75%。
土壤是農業耕作的基礎,也是推動淨零碳排最重要的碳匯之一,農業部農糧署今年延續推廣「有機農業、耕作教育、生態環境」的思維,出版適合親子共讀的無字童書繪本《泥土人:有機的玩耍》,讓人簡單認識土壤的重要性。
「桃園市新屋區蔬菜產銷班第15班」榮獲112年全國十大績優產銷班,以設施栽培有機短期葉菜,打造智能數位農場,日產20餘公噸葉菜,穩定供應全聯、家樂福通路及學校午餐;班員技轉桃園農改場技術、投入香莢蘭栽培,還獲得2023年「ITQI國際風味評鑑三星」肯定,成為班員轉作高經濟作物新選項。
薄荷是唇形花科多年生草本雙子葉植物,是食品及日常用品應用廣泛、為人熟知的作物,近年國內栽培有逐漸增長趨勢,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開發有機栽培技術,田間採收的濕重產量可達每公頃20至30公噸,並研發採後加工技術,開發薄荷、紫蘇、紫錐菊的袋茶配方,泡飲風味清香回甘,冷熱飲皆宜,目前公告技轉,霧峰區農會已表達技轉意願。
釀造啤酒的靈魂「啤酒花」是低溫、長日照的作物,過去國內只有高山地區適合種植,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發展國產啤酒花產業,引進場內平地網室種植,去年11月底定植的50株,在今年4月中下旬順利開花、陸續採收,證實啤酒花可以在平地生產,是國內首例平地有機啤酒花。
農委會為提升農產品品質及安全,維護國人健康及消費者權益,因應而生的產銷履歷驗證制度,已走到第15個年頭。產銷履歷是自願性農產品驗證制度,通過第三方驗證才可使用標章及宣稱「產銷履歷」農產品;消費者可藉由產品溯源了解生產過程、生產者資訊,買的安心、吃的放心。
秉持有機農業精神,有機農業的作物栽培應該連使用種子都是來自有機生產,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繼109年取得全國第一個種子調製加工場域有機驗證,今年再度取得專門生產種子田區的有機驗證,已採種生產完整驗證「生產場域」及「調製產線」的硬質玉米「臺農7號」種子,今年規劃增加高粱種子採種生產。
農委會農糧署與中華郵政公司合作,媒合30多家店家300多項有機、產銷履歷產品,包括稻米、當季鮮果、五穀雜糧、蜂蜜、點心零食及植栽花卉等多項商品,上架「i郵購」網路商城,即日起到12月31日前,購買還享有「紅利5倍送」、「第2件+0元」等優惠。
農委會為減緩產業受到疫情衝擊,訂定「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農糧業振興措施作業規範」,振興措施獎勵項目申請原定今年6月30日截止,但因疫情5月中再度升溫、進入三級警戒,因此將振興措施延長一年,即日起至明年6月30日止都可以申請。
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耗時11年育成全國首支專為有機栽培選育的水稻品種「桃園6號」,此品種水稻對稻熱病具有中等以上抗性,不易發生病蟲害,一期作產量每公頃5.7公噸、二期作5.4公噸,產量相當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