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2024年12月號 養鰻生機 臺灣第一尾人工鰻苗問世

撰文╱陳大中

鰻魚物種本為東亞常用藥膳、進補食材,近代以來日本吃鰻滋補風氣尤盛,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白鰻)消費市場巨大,帶動包括臺灣在內的鄰近國家養鰻產業。日本鰻養殖至今仍須仰賴野生鰻苗資源,日本長期研究人工繁殖鰻苗,緩慢趨向商業化量產,目前仍未達成,原因在鰻魚特殊的洄游生態、環境及餌料難以在人工環境完全複製,存在諸多難題。

本期邀請國立臺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韓玉山剖析野生白鰻鰻苗資源的變化,並簡介人工養殖情形。日本人工鰻苗研究雖然最早啟動,卻未勸退其他有志之士,臺灣的利生生技就是其中之一。利生投入10年、新臺幣1億元資金,於今(2024)年成功育成臺灣第一尾人工鰻苗,正著手進一步降低成本,總經理廖峻廷接受《豐年》獨家專訪,漫談人工養殖鰻苗的研發歷程挑戰,以及從科技人投入水產生技的創業心得。

野生日本鰻苗的捕撈以臺灣為起點,每年11月起總有捕苗漁民來到海岸「淘金」,不畏風雨,是臺灣鰻魚養殖數十年來的特色風景,見證鰻苗捕撈過去以斤計數的盛景。漁業署副署長陳建佑認為野生鰻魚資源管理已有跨國合作,他抱持樂觀態度,因人工繁殖鰻苗技術精進,未來可望讓野生鰻苗轉為輔助角色。他建議臺灣業者善用日本鰻「頭期苗」優勢,導入、精進設施及生產技術,以品質贏回國內外市場。

臺灣仍有養鰻業者堅持高成本飼料、努力管理水質,養出高品質「極光鰻」;加工業者努力維繫生產線,接觸歐美各國市場;外銷業者反向思考國內拓銷,維持鰻魚銷售價格的底氣。廖峻廷更對人工繁殖鰻苗的未來發展抱有信心,「上游(鰻苗)做起來以後,就可以把下游產業鏈再帶動起來!」

購買連結:博客來誠品PChome豐年農市udn琅琅悅讀、讀冊生活、HyRead凌網華藝數位ZinioKONOPUBU、台灣雲端書庫、Readmoo讀墨

【農產新豐味】

台農85號 抗褐飛蝨、早熟香米新選擇:繼承益全香米風味 由野生稻取得新抗性基因

【運銷焦點】

提升韌性應對變遷 臺灣農產運銷的未來:結合科技實力、宏觀視野全盤規劃改革

【農友心得】

我有鄉村田園夢 逐夢代價誰承受?非農用途的農地交易 早已疊高從農成本

【育種說分明】

蔬菜品種複雜 便於採種是育種重點方向:雜交育種簡介(六):蔬菜育種與實踐

【農業經營】

從危機游向轉機的臺灣石斑魚外銷:走過中國禁輸衝擊 升級產業終獲日本青睞

【國際新知】

從日本經驗初探臺灣藍碳未來發展:完善認證、獎勵制度 助碳匯潛力轉為實力

【植人植語】

繽紛聖誕紅 為冬日妝點豐富色彩:苞片顏色選擇多 商業與家庭布置不可或缺

【農村文化】

大頭伯伯補雨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