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日本鰻養殖 完全養殖量產與保育並行:縮減野生捕撈量 人工鰻苗朝商業化發展

韓玉山認為,鰻魚資源完全人工養殖商業化量產目標實踐前,應縮減捕撈量,讓35%以上鰻苗能順利洄游成長。

韓玉山認為,鰻魚資源完全人工養殖商業化量產目標實踐前,應縮減捕撈量,讓35%以上鰻苗能順利洄游成長。

客座總編輯 國立臺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 韓玉山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理學博士
經歷: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合聘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漁業推廣委員會主任委員、財團法人台灣區鰻魚發展基金會董事
口述╱韓玉山 整理、攝影╱潘云薇

在環境破壞、氣候變遷與過度捕撈的夾擊下,近數十年來,養殖鰻量居首的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俗稱白鰻)鰻苗捕撈量銳減至過去巔峰時期的十分之一以下。未來要拓展鰻魚產業的發展,必須雙管齊下,朝完全人工養殖商業化量產目標前進,開發鰻魚資源量;同時建立捕撈溯源制度,縮減捕撈量守護35%以上鰻苗順利成長,將有助野生鰻魚資源的永續發展。

鰻魚是降海洄游性魚類。不同於鮭魚逆流而上到河裡產卵,鰻魚是從河川游入海中產卵。每年在距離臺灣3,000多公里遠的馬里亞納海溝附近海域產卵,孵化後的日本鰻仔魚,會長成兩側扁扁,像是葉子狀的柳葉鰻,順隨著北赤道洋流與黑潮漂送,成長變態為流線型的鰻苗(鰻線),沿途經臺灣、中國、韓國以及日本的大陸棚水域後,進入河川中成長。

臺灣是東亞地區鰻苗抵達的首站,因此這批鰻苗又有「頭期苗」之稱。每年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底產季,漁民都會聚集在西海岸及東部如蘭陽溪、花蓮溪等河口進行捕撈。由於鰻苗的出沒會受到海流影響,漁民每年能捕獲到的鰻苗量狀況不一,市場價格也不同。根據近十多年來的數據分析,臺灣、中國、韓國、日本四國加總的年捕撈量超過50公噸屬於豐收,40至50公噸為中等,40公噸以下表示捕撈量較少;通常捕撈鰻苗數量少,價格也相對比較高,最高每尾新臺幣100多元,最低約30至40元。

1970年代以前,東亞四國加總起來的鰻苗年捕撈量,估計可以超過500公噸(約25億尾);近年來已下降到30至50公噸(約1.5至2.5億尾)左右,鰻苗資源量明顯銳減。棲息地的破壞、氣候變遷、過度捕撈等因素,導致野生鰻魚數量顯著下降,供需缺口日逐擴大,野外採捕資源量掐住了產業的咽喉,成為養鰻產業必須克服的瓶頸。

透明瓶內為臺大漁業科學研究所,用來進行研究的鰻線標本,右瓶為日本鰻苗,左瓶為鱸鰻苗,因浸泡福馬林而呈現白色。
透明瓶內為臺大漁業科學研究所,用來進行研究的鰻線標本,右瓶為日本鰻苗,左瓶為鱸鰻苗,因浸泡福馬林而呈現白色。

日本率先達成完全人工養殖 養殖成本尚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根據《日本養殖新聞》發布,日本每年包括自產和進口鰻魚需求量約有5萬公噸左右,中國鰻魚網新聞報導則指出,中國業界自行估計國內需求量共約3~4萬公噸,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表示韓國鰻魚需求量約1~2萬公噸,全部自產自銷,臺灣則為鰻魚業界推估在2,000到3,000公噸之間。

日本是東亞地區需求量最大的鰻魚消費市場,隨著1970年代後鰻苗資源缺少,便已意識到開發種苗人工繁殖技術的重要性。日本水產廳在2002年將人工孵化的鰻卵培養到鰻苗階段,2010年近畿大學水產研究所達成「完全人工養殖」目標。

「完全人工養殖」指的是從魚的催熟、交配、產卵,接著孵化出來的幼魚再成長為成魚,可以作為親魚開始繁殖仔魚的全部過程,都可以在人工養殖的環境下達成。每個循環週期大約3到4年可以養出一代。歷經20多年,日本至少已培育出五至六代的人工鰻魚苗,養出幾千到上萬尾鰻魚,目前一尾鰻苗養殖成本大約是1,800日圓(新臺幣約400元)。不過市場實際需求量高達幾億尾鰻魚,天然捕撈鰻苗價格每尾約500~600日圓(新臺幣約100~128元),人工養殖成本每尾至少要降到200~300日圓(新臺幣約42~64元)才符合市場需求,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日本近畿大學成功實現日本鰻「完全人工養殖」技術。(圖片截自於╱《日本經濟新聞》)
日本近畿大學成功實現日本鰻「完全人工養殖」技術。(圖片截自於╱《日本經濟新聞》)

鰻魚人工繁殖難度高 飼料與生活環境是關鍵

目前日本鰻魚苗尚無法實現商業化量產,主要是鰻魚人工繁殖難度遠高於其他魚種。大部分魚類在合適的環境下,到了一定年齡就會自然抱卵、排精,人工繁殖也能使用催產方式來解決。但是日本鰻不論是在養殖池裡,還是實驗室等人工環境下,都不會自然性成熟。這種情況讓研究人員必須依靠長期注射激素(俗稱賀爾蒙)來促進生殖腺發育;但催熟時間愈長,魚卵品質往往愈差,自然孵化出來的柳葉鰻也不太好養。比較養殖時間成本,野生柳葉鰻變態成玻璃鰻大約需要120天,人工養殖目前平均需要200多天的時程,意味著人工養殖時間成本幾乎是野生鰻苗的2倍。

在人工繁殖環境底下成長的柳葉鰻,對飼料的要求很嚴苛、很挑食,不吃野生柳葉鰻吃食的醱酵有機物(海洋雪)等,必須用鯊魚卵特製膏狀飼料來投餵,因飼料成本高且供應有限,後來研發出雞蛋黃等成分製作的替代飼料,但是吃替代飼料的鰻魚在成長速度與育成率仍不及鯊魚卵膏狀飼料。

其次日本鰻對環境條件要求極高,與養殖水母一樣喜歡生活在環形水流環境,但使用鯊魚卵膏狀飼料投餵,容易造成水質汙染。每天要餵食5次,每次餵完後須立即清理魚缸,並且不時更換水缸,讓養殖變得相當耗費人力和資源。

即使困難重重,東亞各國仍不斷嘗試突破困境。繼日本之後,韓國也在2014年完成鰻苗人工繁殖技術。在臺灣,水產試驗所近年來已達到幼苗孵化階段;2023年,利生種苗生物科技公司更成功繁殖出臺灣第一尾人工柳葉鰻,今年變態成日本鰻魚苗。

鰻魚作為養殖產業中的重要戰略資源,受到各國高度保護,人工繁養殖商業化量產技術變得更加機密。未來要克服的難題包括提高日本鰻受精卵品質,這對後續的育成率和存活率有很大幫助;再來是飼料的選擇與研發等;另外超越野生鰻魚的品質,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因為人工繁殖鰻魚苗的成長率和肉質口感如果比野生苗差,即使價格相同、實現量產化,消費者仍然可能會選擇購買野生鰻魚,因為野生鰻魚生長得快、肉質更軟嫩。未來哪個國家率先克服瓶頸,就有機會掌握鰻魚產業的發展。

臺大漁業科學研究所養殖用來進行研究的日本鰻。
臺大漁業科學研究所養殖用來進行研究的日本鰻。

扭轉鰻魚資源枯竭危機 讓鰻苗留存量提高至35%

要實現高品質鰻魚人工繁養殖商業化量產,路途依然漫長。鰻魚產業要持續發展,資源管理與保護就變得極為重要。近年來,不僅是日本鰻,美洲鰻(Anguilla rostrata)、歐洲鰻(Anguilla anguilla),並列全球排名前三大鰻魚養殖主力的淡水鰻種,皆面臨資源枯竭危機。「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簡稱《華盛頓公約》)在2007年將歐洲鰻列入附錄二,決議禁止將歐洲鰻輸出到歐盟以外的地區。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於2010年將歐洲鰻列為紅皮書中的極度瀕危物種,日本鰻與美洲鰻則於2014年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註:日本鰻、美洲鰻、歐洲鰻開始有具體資源量統計數據的年分不同,因此橫軸起始點不同;縱軸由於3種鰻魚的資源資料來源不同,須進行標準化處理,以1960~1970年的平均資源量當作100%,每年的數據便可轉化為以百分比表示的指數,進行資源量變化比較。(資料來源╱Dekker, 2003、韓玉山)
註:日本鰻、美洲鰻、歐洲鰻開始有具體資源量統計數據的年分不同,因此橫軸起始點不同;縱軸由於3種鰻魚的資源資料來源不同,須進行標準化處理,以1960~1970年的平均資源量當作100%,每年的數據便可轉化為以百分比表示的指數,進行資源量變化比較。(資料來源╱Dekker, 2003、韓玉山)

臺灣為使日本鰻苗可以洄游成長,2013年漁業署公布《鰻苗捕撈漁期管制規定》,每年只有11月至隔年2月,這4個月可以合法捕撈日本鰻苗。實際上,這段期間內95%的鰻苗幾乎全數被捕撈,留存下來的比例微乎其微。參考歐盟對歐洲鰻的保護經驗,至少讓40%的鰻苗能洄游生長才符合永續原則。相比之下,臺灣目前的保護措施顯然不足。若能將捕撈期進一步縮短至12月至次年1月,理論上可讓鰻苗留存量提高至35%,這才是較為合理的平衡。同時將「護鰻河川」只禁止捕撈鰻魚,而不禁捕其他魚種的作法,升級為全面封溪護魚,禁止所有漁業活動,才能進一步保護整體生態系統。

捕撈鰻苗需持有捕撈證 推行溯源制度遏制非法走私

鰻苗已成為養殖產業中的戰略資源,各國對此都相當保護,通常在捕苗期間禁止鰻苗出口。臺灣也不例外,從每年11月到次年3月,鰻苗禁止出口。然而,日本對臺灣的早期鰻苗需求非常大。這是因為日本鰻魚節於每年7月下旬舉行,鰻魚需求量極高,僅1個月的需求量就占全年三成。要供應這樣規模的鰻魚量,需要提前約半年開始養殖,因此1月前入池的鰻苗尤為重要。因地理位置的關係,鰻苗於每年11月和12月便到達臺灣,中國通常是12月中下旬才有較多鰻苗可供捕撈,而日本的鰻苗漁汛則在次年1月,韓國要等到2月。因此,臺灣成為日本早期鰻苗的重要來源,也造成不法分子鋌而走險,進行走私交易。

近年來,日本積極推行鰻魚的溯源制度,要求捕撈鰻苗需持有捕撈證,並嚴格限制捕撈量與交易流程。捕撈後的鰻苗需送到漁會拍賣,以公定價格進行交易。

然而,黑市收購價格比公定價高出1倍以上,捕撈者往往將大部分鰻苗轉向黑市,僅少量通過合法管道,讓日本當局頗為頭疼。為解決這一問題,日本計劃自2025年12月1日起全面實行嚴格的鰻苗溯源制度。每一尾鰻苗從捕撈到交給養殖戶的每個環節都需登記在案,無法提供合法溯源紀錄的鰻苗將禁止流通。這一措施目的在杜絕黑市交易,進一步控制捕撈量,確保鰻魚資源的永續利用。

臺灣也開始引入類似的管理方式。目前試行中的新版「卸魚申報」App,讓漁民通報捕撈量,為未來資源管理打下基礎。如果系統試行成功,配合捕撈者申請捕撈證,全面推行溯源管理,將有助保護野生鰻魚資源。

韓玉山解說,日本鰻的資源分布地區與洄游生活史的路線。
韓玉山解說,日本鰻的資源分布地區與洄游生活史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