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根據《超越主流:2017/18年全球伊斯蘭經濟報告》(Outpacing The Mainstream: State of The Global Islamic Economy Report 2017/18)的統計數據,穆斯林國家在蔬菜、加工品、肉品上多以進口為主
清真認證嚴格要求逐一詳實揭露食品原材料供應鏈資訊,不僅落實完全溯源管理,主、副原料皆不得有非清真添加物以外,連同製程的衛生安全管理,工廠環境、機械、倉儲、包裝物流都有一套專屬規定。
馬來西亞是臺灣的重要貿易夥伴,在東南亞國家協會成員國的進出口貿易總值排名僅次於新加坡,相較於印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穆斯林市場進入障礙也最低。
新南向政策是臺灣目前最受重視的經貿戰略之一,新南向18國中,印尼、馬來西亞、孟加拉與巴基斯坦皆屬穆斯林國家,即便印度僅有15%穆斯林,換算成將近2億人口也甚為可觀。
《阿龜微氣候》(AgriWeather)發源於開源社群,由一群科學家、工程師和各領域貢獻者組成,基於物聯網架構進行智慧農業的應用,整合軟硬體及資料科學,致力於微氣候資料分析。
面對極端氣候的影響,如何有效控制、利用水資源將是一門重要的課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處在2017年正式提出《農業尚愛水(i-Water),智慧管理田水》計畫
依據經濟部水利署各項用水統計資料庫,2003~2013平均每年約127.7億公噸的農業用水中,養殖用水與畜牧用水分別約14.14億公噸(11.1%)、0.94億公噸(0.74%),雖然占比不高,但在水資源日漸稀缺的今日,養殖業與畜牧業該如何節水,也是亟需思考的課題。
來到距離桃園市鬧區不到10公里的桃園市八德區蔬菜產銷班第3班,一棟棟散布在田野間的白色溫室映入眼簾,這裡是供應北臺灣蔬菜的重要基地,第3班種植面積將近30公頃,百分之百都是設施栽培,避免蔬菜受到惡劣天候影響。
人體70%由水組成,水是生命之源,更是農業經濟命脈,如果問農民租地最重要的考量是什麼?十之八九會先問那塊地有沒有水源。
從數據面來看,灌溉用水雖占大宗,卻具有地下水補注等多項公益機能,然而每當水情吃緊,水田便往往首當其衝而面臨休耕的命運。
生物安全不只是養殖場、家禽畜牧場必備的基本條件,近年越來越多農民砸大錢蓋溫網室,栽培高價值的洋香瓜、小番茄等作物,然而生活在溫網室的植物同樣也面臨病原、昆蟲威脅
國外水產養殖生物安全管理早已行之有年,不過臺灣養殖業者以個體戶為大宗,多數情況,魚塭僅隔一條土堤就分屬不同業者,疾病、藥物可能隨著空氣、水源或鳥類的傳播, 影響到鄰近魚塭
自20 世紀末期,禽流感在各國大舉爆發,不僅出現禽傳人、人傳人病例, 更重創全球家禽產業,演變至今,各國終於接受,禽流感已非偶發事件,當務之急是學著如何與病原和平共處。
禽流感議題在臺灣延燒多年,近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輔導業者一改過去露天放養方式, 轉型為非開放式或密閉式禽舍,不讓禽場內家禽與外界禽鳥接觸,以降低感染病原體的機率
臺灣務農人口老化,亟需補充新血,財團法人豐年社南部辦公室於 2017 年 9 月完成「首次全國高職農校學生從農意願調查」,發現 62.3%學生願意務農
作物出現問題,一定是「病蟲害」引起的嗎?有時是因為土壤、營養或氣候 等其他因素所導致,因此談論作物異常時,改稱「作物健康診斷」更為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