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腥草與桑葉產銷第一人 守護清冠一號藥材本土化的幼苗

范振財栽培魚腥草

范振財栽培魚腥草近20年,強調關西鎮農會一直有需求,可惜農民種植意願始終不高。

文/楊雋珩 攝影/羅文莞、吳尚鴻

魚腥草是農村常見的鄉土植物,桑葉則散見於全臺中低海拔野桑,兩者都是「清冠一號」處方的10種中藥材之一,也是臺灣少數達商業生產規模的藥材,屬藥食同源的特用作物。位於新竹關西的范振財和苗栗獅潭的涂泉明,分別是國內魚腥草與桑葉產量最大的生產者,期盼待國產中草藥的產銷機制健全以後,能有更多新血加入,讓這兩位默默埋首田間的先鋒,不再寂寞。

搓揉魚腥草鮮葉,一股魚腥味般的強烈氣味飄散,連同莖葉入水沸煮,又是一杯清熱消暑的香濃青草茶。魚腥草作為北部客家庄普遍的茶飲配方,范振財回憶,「以前沒人種魚腥草,都是它自己從田埂石頭縫長出來,我們再去採集。後來關西鎮農會請託,我爸爸才從2003年開始種植,採收曬乾後,交由農會加工製成茶包。因為農會收購,我們才有動力一直種下去。」

魚腥草
魚腥草為三白草科蕺菜屬植物,取其葉形,客家人又喚作狗貼耳,內含的魚腥草素,有清肺熱、抑制流感與呼吸道病毒的功效。

栽培環境宜冷涼潮溼 缺工難應付人工除草

范振財與農會配合近20年,他的魚腥草幾乎全數供應農會,農會的魚腥草原料也全部來自范家,「因為沒有其他人願意種啊」,他苦笑。即使近期新加入一位農民肯嘗試,初期面積不到10坪,其他地區仍停留在家庭零星種植的階段。唯獨他,隨近年農會需求量上升,種植面積逐漸增為3分多地,魚腥草乾年產量約3,000公斤、收購價約每公斤200多元,是目前桃竹苗乃至全臺,唯一具規模性的生產者。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簡稱桃園場)助理研究員林禎祥分享,魚腥草栽培難度不高,主要是保持溼潤與定期除草,但這已讓多數農民打退堂鼓。

他說明,魚腥草性喜生長在海拔2,000公尺以下的半遮蔭、潮溼、冷涼環境,生育適溫為15~25oC,野生蹤跡多見於溪谷或山地邊坡。「范大哥的田區位於山谷間,又常年有灌溉水源維持土壤溼潤,首先就具有環境優勢。」

此外,還得挺過魚腥草栽培初期的雜草防治。林禎祥解釋,魚腥草對除草劑很敏感,且其繁殖特性,無論分株或取其根莖,都必須等地下走莖生長成熟、約1個月時間,才會逐漸擴展地上部枝條。「因此,種下去第一個月最關鍵!既要維繫土表溼度,雜草自然長一堆;又無法透過抑草蓆、塑膠薄膜控制雜草,否則走莖頂不出來,過度悶熱更會爛在土裡,完全要靠人工摘除雜草。」如此費工,令他感嘆,農民不想種魚腥草多半是敗在雜草管理,連結到農村勞力缺乏的常態,是卡關的主因。

范振財的魚腥草田區
范振財的田區位於冷涼的山谷地形,過去種稻的灌溉渠道可引流河水保持土壤溼潤,特別適合栽種魚腥草。

魚腥草素嚇跑病蟲害 「天然抗生素」妙用多

話鋒一轉,他分析,其實魚腥草的栽培不無優點,且有「天然抗生素」的封號,深具藥用開發潛力。「魚腥草是中藥裡少數被研究相當透徹的,廣泛用於預防感冒、治療呼吸道感染等病症。」有效性成分除了槲皮素、類黃酮,尚有最具指標性的魚腥草素(癸醯乙醛),為一種揮發油,主要蓄積在葉片,因有極佳的抑菌、抗發炎、抗氧化功效,在日本、韓國,甚至已發展出魚腥草面膜、飲料、除臭劑等保健與保養品商機。

正因魚腥草素讓全株自帶獨特香氣,魚腥草幾乎零病蟲害、福壽螺吃得少,自然無須噴灑農藥,「加上植物遭遇逆境,才會促進生成對人體有益的次級代謝物保護自己,所以魚腥草反而不太注重肥培。」林禎祥點出,唯一要留意的是白絹病。當魚腥草植株過密、環境過度悶溼時,就容易枯黃一片,是植物控制族群密度的生態機制,只要適時採收,就不難防治。

桃園場自2013年投入魚腥草栽培技術開發和產業輔導,目前暫未對臺灣發現的魚腥草品種進行分離純化和命名,僅依據外形分為綠葉種和紅葉種,並以綠葉種為栽培主力。

范振財分享經驗:「魚腥草一年可兩收,我們第一次收成是5~7月,割除地上部莖葉後再生長,第二次是9~10月。只要開始開花,就是收穫季節。」他補充,曝曬是另一個頭痛問題。因空地有限,他平均收割2天,就必須暫停採收一週,曝曬時長也從梅雨季7天到夏季3~5天不等,傳統的後製過程,十分勞心勞力。

林禎祥 魚腥草的白色走莖與白色穗狀花序
林禎祥指出,魚腥草栽培難在雜草管理,原因與白色走莖(右上圖)的生長模式有關。白色穗狀花序(右下圖)出現、植物養分蓄積量最高時,則進入採收期。

生長速度不及防疫熱度 計畫性生產為長久之計

搭上清冠一號熱潮,近幾個月魚腥草詢問度和需求激增,但欲強化國產質量,林禎祥與范振財直言,此類藥用作物,仍應回歸計畫性生產的原則。

「如果沒有建立契約或訂單模式,要農民投入種植或擴大面積,非常困難。」林禎祥列舉客觀因素,第一,魚腥草第一年新植,從2月底~3月底種下,產量到年底才會明顯呈現、第二年始可兩收。第二,魚腥草利用必須經過加工,若無穩定通路支撐,原料去化異於蔬菜水果,賣不完無法自己吃掉,這些儲架與加工成本,都須考量進去。

至於讓農民倒彈的雜草夢魘,他透露,近期桃園場研發的稻殼介質栽培法,試驗成效優異。原理利用魚腥草根系僅止於淺層分布的特性,將種苗栽植於3公分厚的稻殼上,如此一來,表面不長草,採收時像地毯般捲一捲,就輕鬆完成。

桃園場備妥諸如此類的栽培技術和省工機具,新成立的農產加值打樣中心,也提供魚腥草茶包研製、打樣的諮詢服務,林禎祥總結,「魚腥草生產和加工面的疑難雜症,我們都已有方法克服,重點還是在連結產銷。未來若能解決,一旦產業鏈邁向成熟,我們再從旁輔導,魚腥草的發展就很快了。」

魚腥草茶
魚腥草素的氣味,經日曬、烹調等加工後就會散失,范振財習慣將魚腥草搭配仙草一起熬煮成青草茶,冷飲或熱飲,風味各有不同。
關西農會狗貼耳茶
關西鎮農會販售「狗貼耳茶」,夏天喝清涼退火。除了飲用,魚腥草在中國與東南亞地區,也常作為蔬菜炒菜或涼拌食用。(圖片提供/桃園場)

全臺僅存蠶農守護兩甲桑園 防治害蟲兼顧友善生態

臺灣蠶桑產業超過百年歷史,桑葉栽培面積,卻從全盛時期超過2,700公頃,降為今日僅剩約10公頃。泉明生態教育蠶業農場主人涂泉明感慨:「1970年代,政府在全臺設立5個蠶桑專業區,我們獅潭鄉是推廣的最後一站,當年我看到蠶繭有公定收購價和農會契作輔導,我便從1979年投入這個產業。但1992年,因外銷價格拚不過中國,政府決議全面廢耕,只有我不放棄,現在我的桑園仍有2甲多地。」

涂泉明堅持生態農法栽桑養蠶40幾年,是廢耕後臺灣葉用桑葉唯二較具規模的生產者。另一家是位於公館鄉的台灣蠶業生技公司,面積約1.5公頃。其餘生產者,則零星分布雲林、臺南等地,保留部分廢耕桑園供作畜牧芻料。

桑樹喜歡溫暖潮溼,除了光照充足才可正常生長外,屬於好照顧的粗放型果樹。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苗栗場)副研究員廖久薰指出,如果栽培目的是桑椹,桑樹僅雌株會結果,「如果要取桑葉,則需定期修剪和做好肥培管理,全年才有源源不絕的嫩芽和葉子。」

涂泉明與廖久薰
涂泉明(左)踏入蠶桑領域超過40年,貫徹生態教育與維繫蠶桑文化的初衷,也感謝苗栗場廖久薰(右)研究員等人一路輔導支持。

她強調,因蠶寶寶對化學藥劑高度敏感,桑園管理本身傾向友善耕作甚至有機模式,所幸桑樹病蟲害少,即使不噴藥,驅蟲方式除了徒手、噴水,也可善用釋放天敵昆蟲或黃色黏板等資材。涂泉明附和:「只要適量雨水和施肥,我平均2個月採收一次。中間不能偷懶,我每天早上巡園,用山泉水噴灌,驅趕葉片上的粉蝨、桑木蝨,或用手抓走象鼻蟲、金龜子。更經常修剪中、高、低枝葉,以免小枝過多,桑樹反而長不茂盛。」

桑葉 蠶
為產出健康安全的桑葉養蠶,桑園管理近似有機模式,且需細心採摘從頂端嫩芽到中下層的葉片,供應不同齡期的蠶寶寶。

桑樹全株藥用價值高 鎖定保健市場驅動供給

苗栗場從日治時期起研究蠶桑,目前推廣種植的桑葉品種有「台桑1~3號」,涂泉明主要栽培台桑2號和另一種民間流通品系203。前者生長快、產量最高,但較不耐低溫。如欲繁殖桑苗,廖久薰建議,除了扦插法,高壓環刻法速度快、成功率更高。

針對場內另外蒐集的200多種桑葉品系,苗栗場持續進行機能性成分測試,並與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等單位合作,期待藉由進一步的水溶物萃取和動物實驗,應證桑葉在生技產業的發展潛能。

「我們希望更多人種桑樹,所以努力篩選潛力種原、開發桑葉機能性產品。因為現代人重視保健,如果能先從市場帶動需求,就可吸引農民加入生產。」廖久薰分享,桑樹在中藥裡全身是寶,從桑椹、桑葉、桑枝、桑根到桑白皮,均可入藥。桑葉可清肺潤燥、止咳化痰,根據近代醫學研究,桑葉特有的生物鹼成分DNJ(Deoxynojirimycin),還有降血糖功效,加上其他機能性成分,可幫助控制血壓、血脂及降低罹癌風險。

苗栗場積極拓展桑葉的加工加值活路,2019年先與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合作,運用無氧醱酵的「GABA烏龍茶產製技術」,發表全新的GABA桑葉茶飲品,2020年再結合食品調料技術,推出可拌入米飯、麵食或沙拉佐餐的桑香鬆。

高GABA桑葉茶好紓壓 獨創桑香鬆涮嘴又營養

桑葉茶不含咖啡因,內含的GABA成分,全名為γ-胺基丁酸,有舒緩神經的效果。涂泉明的農場即加工廠,同樣利用多餘的桑葉,經萎凋、揉捻等製茶流程生產桑葉茶。

但相較其他市售桑葉茶,不見得經過專業栽培或高機能性品種選育,品質不定、青草味較重,廖久薰表示,苗栗場選用5種高GABA含量的桑葉品種,透過前述技術、測試20幾種製程,「最終推出參香、麥香、果香3種風味的GABA桑葉茶,除了選擇更多樣,最重要的是,保留的GABA含量,比市售高出2~3倍!」看好市場價值,相關製程合併桑樹栽培技術,已確定技轉3家廠商。

蠶沙茶
涂泉明販售桑葉茶和濃縮桑葉精華的蠶糞便製成的蠶沙茶。桑葉茶不含咖啡因,GABA成分舒緩神經緊繃,正適合想放鬆、又擔心喝茶睡不著的族群日常飲用。

另一項兼具健康與美味的產品桑香鬆,從桑葉茶製程延伸而得。「我們取瞬間殺菁的新鮮桑葉為原料,透過中低溫烘烤,呈現海苔般酥脆的口感,保留桑葉富含的醣類、多酚化合物、胺基酸等營養與香氣,再添加枸杞、芝麻、肉鬆混拌製成。」廖久薰說,此配方不僅少糖、減鈉、低碘,不含任何人工添加劑,每100公克的膳食纖維,更是一般海苔肉鬆2.4倍。佐餐老少咸宜,也可用於烘焙,應用範圍甚廣。

緊追防疫與保健趨勢,苗栗場透過後端產品的創新研發,顛覆桑葉只能與養蠶連結的舊印象,讓桑葉更融入大眾生活體驗。面對清冠一號等中藥複方的藥用需求,也有待相關單位深入盤點,完善國產中藥材從生產到銷售的品管,方有機會提升自給率,讓桑葉和魚腥草等中藥材生產,在臺灣遍地開花。

苗栗場研發的桑香鬆
苗栗場研發的桑香鬆,以桑葉取代一般香鬆添加的含碘海苔,作為壽司、沙拉、蛋糕佐料都很美味。(圖片提供/苗栗場)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2年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