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臺中場薄荷有機栽培每公頃產量20至30公噸 配方袋茶清涼保健、冷熱飲皆宜

薄荷是唇形花科多年生草本雙子葉植物,是食品及日常用品應用廣泛、為人熟知的作物,近年國內栽培有逐漸增長趨勢,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開發有機栽培技術,田間採收的濕重產量可達每公頃20至30公噸,並研發採後加工技術,開發薄荷、紫蘇、紫錐菊的袋茶配方,泡飲風味清香回甘,冷熱飲皆宜,目前公告技轉,霧峰區農會已表達技轉意願。

封面故事
科研能力加值 創造市場先鋒 既要安全更要有效的中草藥產業化之路

今年疫情帶動的中草藥熱潮,進一步引發市場需求的討論,農業界多半覺得市場的門被法規限制甚至關閉,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簡稱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簡稱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表示,「市場關了?要創造出來啊!」直言國家花很多資源去支持疫苗的發展,也應該往中草藥的方向前進,以技術研發能力一起支持農業,聯合力量投入產業化發展,「但不要情緒化,必須很理性,因為不創造市場價值,沒人會理你。」生產防疫茶包的保康生醫以實際行動支持臺灣農民,透過技術加值對的農產品,成為更高單價的漢方草本食材,進一步提高臺灣農產品的附加價值。

范振財栽培魚腥草
封面故事
臺灣魚腥草與桑葉產銷第一人 守護清冠一號藥材本土化的幼苗

魚腥草是農村常見的鄉土植物,桑葉則散見於全臺中低海拔野桑,兩者都是「清冠一號」處方的10種中藥材之一,也是臺灣少數達商業生產規模的藥材,屬藥食同源的特用作物。位於新竹關西的范振財和苗栗獅潭的涂泉明,分別是國內魚腥草與桑葉產量最大的生產者,期盼待國產中草藥的產銷機制健全以後,能有更多新血加入,讓這兩位默默埋首田間的先鋒,不再寂寞。

豐年7208疫健植物大補帖
各期雜誌
《豐年雜誌》2022年8月號 農醫跨域起步走 疫健植物大補帖

荷和紫蘇,臺灣中草藥種類多如繁星,總計種植面積卻僅有500公頃。按理說「生吃都不夠」,實情卻是本土中草藥難以打入國內中醫藥材的供應鏈,臺灣所使用的中藥材幾乎全是國外進口。如今「清冠一號」一舉成名,中醫藥界開始著手聯合農業界,臺灣中草藥產業化幾十年來舉步維艱的困境,期待有解。

新聞
「清冠一號」藥材作物國內皆可種 花蓮場黃芩有機栽培隨時可量產

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開發「清冠一號」中草藥複方對抗武漢肺炎,清冠一號方劑含10味中藥材,藥材作物在臺灣均可栽培,其中的藥材要角──黃芩,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已建立有機栽培模式,栽培方式簡單,且無病蟲害困擾,種植1年即可收成,隨時可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