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冠一號」藥材作物國內皆可種 花蓮場黃芩有機栽培隨時可量產

黃芩是「清冠一號」中草藥複方中重要的一味藥材。(圖片提供/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開發「清冠一號」中草藥複方對抗武漢肺炎,清冠一號方劑含10味中藥材,藥材作物在臺灣均可栽培,其中的藥材要角──黃芩,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已建立有機栽培模式,栽培方式簡單,且無病蟲害困擾,種植1年即可收成,隨時可量產。

「清冠一號」方劑組成包括黃芩、魚腥草、栝蔞實、北板藍根(菘藍)、厚朴、薄荷、荊介、桑葉、防風、炙甘草等10種中藥材。花蓮農改場研究員張同吳表示,10種藥材作物栽培門檻不高,在臺灣平地皆可種植,唯須注意黃芩、北板藍根及甘草主要收穫作物根部,適合種植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而且北板藍根因是十字花科作物,病蟲害多,有機栽培會比較難。

花蓮農改場保存黃芩種原,專研黃芩有機栽培,其栽培的黃芩具有清熱解毒、抗發炎功效的主要成分─黃芩苷,含量還比國外進口藥材來得高,花蓮場曾與農業科技研究院合作,將黃芩開發作伴侶動物的皮膚照護產品。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已建立黃芩有機栽培模式,栽培成本並不高。(圖片提供/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張同吳表示,黃芩有機栽培以3月播種,9、10月收成的生產模式產量最高,每株根部鮮重最多可有4、50公克,採密集種植方式,每分地可種到7、8千株;雖然黃芩種愈久長愈大,但考量其冬季休眠、生長趨緩,遇到雨季淹水根部容易受損等風險,因此不會種植多年,而是採1年一期作的方式栽培。

張同吳指出,黃芩有機栽培只要播種前施用有機質肥料作基肥,每分地基肥約400至600公斤,之後再蓋上抑草蓆防治雜草,後續不須再追肥,就可以等著收成,因為黃芩沒有病蟲害,無須耗費額外防治成本。

雖然栽培成本不高,但張同吳提醒,國內中藥材價格一般比進口藥材貴,建議有興趣種植農民應先找好通路市場;此外,除了薄荷、桑葉可以藥食兩用,其他作物若加工乾燥成藥材,買賣就要受到中醫藥管理相關法規規範,須特別注意。

黃芩主要收穫其根部,適合種植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圖片提供/花蓮區農業改良場)